格伯纳等对电视暴力内容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

题目

格伯纳等对电视暴力内容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两个结论:
一是电视暴力内容对青少年犯罪具有诱发效果,但电视暴力内容与青少年犯罪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是电视暴力内容增大了人们对社会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而观看这种内容越多,社会不安全感越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当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研究,在研究青少年犯罪历史、现状等有关青少年犯罪数字方面问题时,主要是以广义的青少年犯罪定义为基础进行的。()


参考答案:错误

第2题:

我国李伯黍关于学生道德判断发展及教育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1)儿童的道德判断确实如皮亚杰的研究所指出的“经历着从客观性判断过渡到主观性判断的发展过程”。
(2)在对无意损公、有意损私这对故事判断中,大多数儿童认为后者更不好,在有意损公、无意损私这对故事判断中,大多数儿童认为前者比后者更坏,但如果让他们充当私物被损坏者时,5-9岁儿童中一些原来认为有意损公更坏的儿童又转而变为无意损私更坏,而11岁儿童基本上没发现这种逆转现象。
(3)在行为结果与动机性质关系的判断中,研究表明我国小学儿童已再现集体意识,但还存在少数儿童只顾效果不管意向的情况与教育问题。
(4)实验研究表明,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是可以通过教育促进的,但也受个体发展年龄特点的制约。

第3题:

下列对于涵化理论的解说正确的是( )。

A 它是由美国学者格伯纳等人提出的

B 涵化效果指的是电视可能教导共同的世界观、角色观和价值观

C 涵化效果的一个明显表现是,长期观看充满暴力内容的电视,会使观众倾向于认为周围的世界是不安全的

D 格伯纳提出了主流化和共鸣两个概念来回应批评


正确答案:ABCD

第4题:

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研究采用对道德两难故事的是()。

  • A、柯尔伯格
  • B、瓦龙
  • C、皮亚杰
  • D、艾里克森

正确答案:A

第5题:

青少年暴力犯罪现象激增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片面追求物质生活,忽视精神生活,对一些欧美不良文化全盘接受。
2、家庭越来越小,家长越来越忙,父亲常加班,母亲无权威,形成家庭教育的空白。
3、日本的学校内过严,校外过宽,教师教书不教人,缺乏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4、社会上暴力色情文化泛滥,严重腐蚀青少年心灵。
5、现行应试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从失学到失业,心中愤怒和不满,铤而走险。

第6题:

新中国的犯罪学是从研究()开始的。

A、黑社会犯罪

B、青少年犯罪

C、反革命罪

D、暴力犯罪


参考答案:B

第7题:

科尔伯格与皮亚杰的研究不同之处是什么?
皮亚杰侧重理论研究,科尔伯格强调应用研究。

第8题:

新中国犯罪学研究始于对()的研究。

A.经济犯罪

B.计算机犯罪

C.青少年犯罪

D.暴力犯罪


参考答案:C

第9题:

新中国犯罪学研究始于对()的研究。

  • A、经济犯罪
  • B、计算机犯罪
  • C、青少年犯罪
  • D、暴力犯罪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培养分析”研究最初的着眼点有()

  • A、电视暴力与社会犯罪的关系
  • B、电视色情与社会犯罪的关系
  • C、电视的视听兼备对感染力的影响
  • D、电视业的垄断化对观点多样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