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示:本题目为阐述题,请先从DNA双螺

题目

阐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示:本题目为阐述题,请先从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的外部到内部,再到一些细节进行详细描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A.DNA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3.54nm,螺距为237nm
B.DNA双螺旋结构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C.相邻的两个碱基对平面在旋进过程中会彼此重叠
D.碱基对平面与双螺旋结构的螺旋轴垂直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结构参数为:螺旋直径2nm;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螺距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nm。A项错误,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第2题: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
B.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
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
D.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4时
E.双螺旋DNA结构失去3/4时

答案:C
解析:

第3题:

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描述不正确的是

A、DNA是反向平行、右手螺旋的双链结构

B、DNA双链之间形成了互补碱基对

C、每一个螺旋有10.5个碱基对,每两个相邻的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54nm

D、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共同维持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E、DNA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2.37nm,螺距为3.54nm


参考答案:C

第4题: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碱基在()

  • A、螺旋内侧
  • B、螺旋外侧

正确答案:A

第5题: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正确答案: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盘绕,呈右手螺旋;碱基位于螺旋内部,磷酸与糖在外侧,核苷酸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DNA分子骨架;分子表面有两条螺旋凹槽,根据宽窄深浅分称大沟和小沟。

第6题:

DNA超螺旋结构是

A.双螺旋模型B.核小体串珠结构C.Z-DNA结构D.茎环结构E.帽子结构


答案:B
解析:
本题要点是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DNA的一级结构是指核酸分子中核苷酸排列顺序及其连接方式,二级结构即其双螺旋模型,其构成基础是碱基互补配对,这也是DNA半保留复制的结构基础;DNA分子的超螺旋结构是DNA与组蛋白共同构成的核小体串珠结构,在此基础上,DNA链进一步折叠、扭曲,形成棒状的染色体。

第7题:

试述DNA二级结构的特点(以B型DNA双螺旋模型为例说明)。


正确答案:(1)两股反向平行的DNA链绕成同轴右手双螺旋,双螺旋表面有大沟和小沟。
(2)脱氧核糖和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构成DNA主链,位于双螺旋的外表面,糖基平面与螺旋轴平行;碱基则位于双螺旋的内部,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
(3)两股DNA链通过Watson-Crick碱基对结合,即A与T通过两个氢键结合,G与C通过三个氢键结合,称为碱基互补原则。这样,一股DNA的碱基序列决定了另一股DNA的碱基序列,两股DNA链互相称为互补链。
(4)双螺旋直径为2nm。相邻碱基的堆砌距离为0.34nm,旋转夹角为36°。据此,每一螺旋含10bp,螺距为3.4nm。不过,在溶液状态下,每一螺旋含10.5bp,螺距为3.6nm。

第8题:

DNA超螺旋结构

A.双螺旋模型

B.核小串珠结构

C.Z-DNA结构

D.茎环结构

E.帽子结构


正确答案:B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核酸分子中脱氧核酸核苷酸排列顺序以及其数量,二级结构即双螺旋模型,其构成基础是碱基互补配对,这也是DNA半保留复制的结构基础;DNA分子的超螺旋结构是DNA与组蛋白共同构成的核小体串珠结构,在此基础上,DNA链进一步折叠,扭曲,形成棒状染色体。

第9题: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正确答案:两条DNA链反向平行;亲水骨架在外侧,疏水碱基在内侧,形成右手螺旋;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螺旋分子表面有大沟和小沟;两条DNA链靠氢键结合;A=T,G=C配对;碱基堆集力协同氢键一起使DNA双螺旋更稳定。

第10题:

阐述DNA重组HOLLIIDAY模型中蛋白的作用。


正确答案: 主要蛋白:RecA, RecBCD, RuvA, RuvB and RuvC。 RecA:是多功能的动力蛋白。链交换ATP酶活性,蛋白酶活性,有352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8kDa。在大肠杆菌的DNA重组中是必不可少的。RecA蛋白与单链DNA结合,每一个RecA蛋白可与4-6个核苷酸结合。蛋白质与核苷酸形成的复合体由5-3运动。这个复合体是相当稳定的,半衰期为30min,并且有促进链交换的活性。每个蛋白单体通过N末端alpha螺旋与相邻的单体结合,形成一个六聚体。
只要有以下条件RecA就可以促进DNA链的交换:两个DNA分子都必须有可以使RecA结合的单链区。两个分子必须有同源区,DNA链的长度不小于50pb。同源区必须有自由末端,这能够成为链交换的起始点。
RecBCD://由recb、c、d基因分别编码而成。
RecBCD有五种酶活性:核酸外切酶,解旋酶,核酸内切酶,ATP酶,单链DNA核酸外切酶活性。 解旋酶活性解旋DNA缠绕比缠绕生成更快。能使单链DNA成环。
与双链DNA结合并且自然地分开两条链。当RecBCD碰到Chi序列时,活性发生改变。RecD亚单位被释放出来,RecBC作为解旋酶酶在ATP依赖的反应中解开DNA。
生成的单链DNA可以用作链交换和重组反应。
RuvA:四聚体,识别Holliday连接,协助RuvB解旋酶促进分支移动。可以调节链交换。
RuvB:一种解旋酶可以催化HJ分支的移动。但本身却不能和DNA有效结合。与RuvA连结发生作用。 与其他解旋酶一样,RuvB是一个六聚体,但与其他解旋酶不同的是,RuvB只与双链结合不与单链结合。有ATP酶活性。
RuvC://用于切开Holliday中间体。可以把四条链中的两条链切开。由于结合是对称的,RuvC可以和链以两种等同的方式结合。所以Holliday中间体可以被两种不一样却等同的方式切开。识别HJ的位点为(A/T)TT (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