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垂体的位置、分部及功能。

题目

试述垂体的位置、分部及功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垂体位于颅中窝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上端借漏斗与下丘脑相连,前上方与视交叉相邻。垂体可分为前方的腺垂体和后方的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由许多腺细胞组成,包括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可分泌多种激素,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并影响其他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等)的功能活动;神经垂体由下丘脑延伸发育而来,与中间部相贴,由神经部、漏斗部和正中隆起组成,神经垂体无分泌功能,可贮存和释放由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其功能是使血压升高、尿量减少和子宫平滑肌收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咽的形态、位置、分部及交通。


正确答案: ①形态:咽是消化管上端膨大的部分,为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型肌性管道,前壁不完整。②位置:咽上起自颅底,下至第6颈椎体下缘续食管,后壁位于上6个颈椎的前方,前壁通鼻腔、口腔、喉腔。③分部:咽可分三部,自上而下为鼻咽、口腔和喉咽。④咽的交通是:鼻咽向前借鼻后孔与鼻腔相通,还借咽鼓管咽口通中耳;口咽向前借咽峡通口腔;喉咽向前借喉口腔喉腔;向下直接与食管相续,咽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

第2题:

试述男性尿道的分部、结构特点及功能。


正确答案: 男性尿道全长可分为3部分:尿道前列腺部、尿道膜部、尿道海绵体部。有3个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有3个扩大:前列腺部、尿道球部、舟状窝部。有2个弯曲:耻骨前弯、耻骨下弯。男性尿道具有双重功能:排尿、排精。

第3题:

试述食管的分部、狭窄的位置及距切牙的距离?


参考答案:食管分颈部、胸部、腹部;第一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切牙15CM,第二狭窄位于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距切牙25CM,第三狭窄位于食管穿膈肌处即(食管裂孔处),距切牙40CM。

第4题:

试述膜迷路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功能。


正确答案:膜迷路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器。各部互相交通。
(1)椭圆囊和球囊位于前庭内。椭圆囊较大,在后上方;球囊较小,在前下方,两囊借小管相通。椭圆囊后壁与三个膜半规管相通。球囊有小管与蜗管通连。两囊的壁内分别有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均为位觉感受器,能接受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刺激。
(2)膜半规管在骨半规管内,两者形状相似,但膜管管径较小。每管在骨壶腹的膨大部称为膜壶腹,壁内有突起称壶腹嵴,也是位觉感受器,能接受旋转运动开始和终止时的刺激。椭圆囊斑、球囊斑和三个壶腹嵴合称为前庭器,与前庭神经相通。
(3)蜗管在耳蜗(骨蜗管)内,也旋转两圈半。其顶端为盲端,下端借小管与球囊相通。在耳蜗的切面上,蜗管呈三角形,有上、下和外侧三壁。下壁由骨螺旋板和蜗管鼓壁(螺旋膜)组成,并与鼓阶相邻。蜗管鼓壁又称基底膜,膜上有螺旋器(Corti器),为听觉感受器。

第5题:

试述前列腺的位置、分叶及功能。


正确答案:前列腺位于膀胱和尿生殖膈之间,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为直肠壶腹,其底部与膀胱颈、精囊及输精管壶腹相邻。可分为前叶、中叶、后叶及两侧叶,可分泌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6题:

试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从各部通过的主要纤维束。


正确答案: 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在水平切面上,两侧的内囊呈尖向内侧的“>”、“<”形,分为3部;内囊前脚(额部)位于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主要有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通过;前、后脚连接处称内囊膝,主要有皮质核束(又称皮质脑干束)通过;内囊后脚主要有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通过。

第7题:

试述食管的分部、三处狭窄的位置及其与中切牙的位置的距离


正确答案: 根据食管行程及所在部位,可将食管分为三部分,即颈、胸部、腹部。食管全长有三处狭窄:第一是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15厘米;二是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厘米;第三是食管穿膈处,距中切牙40厘米。

第8题:

试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过的结构。


参考答案: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宽厚白质板,在大脑水平和冠状切面上,左右略呈“><”状。通常将其分为3部分,位于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前肢,主要有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通过。位于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后肢,主要有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视辐射和听辐射通过。前、后肢之间的结合部,称内囊膝,主要有皮质核束通过。

第9题:

试述内囊的位置、组成、分部及各部通过的纤维束。


正确答案: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内囊前肢:
内囊膝部:皮质核束
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皮质脊髓束、视辐射、听辐射

第10题:

试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主要传导束。


正确答案:内囊由宽厚的白质纤维板构成,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向外开放的“V”形,
可分为3部分:
①内囊前肢: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内含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
②内囊后肢:位于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有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顶枕颞桥束、视辐射和听辐射等通过;
③内囊膝:位于前、后肢汇合处,有皮质核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