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发乎情,止乎礼义”强调的是什么。

题目

简述“发乎情,止乎礼义”强调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①在“情”与“志”发生冲突时,没有经过封建道德规范之“情”必须用经过封建道理规范之“志”来约束;②把感情也纳入封建政治伦理道德的规范,使人的性情不越出“礼义”的标准;③《毛诗序》虽然肯定了“情”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这样肯定是有限度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这种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

A.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D.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正确分析】义利之辨是中国古代关于道德行为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的争辩。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利,指利益、功利。“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义然后取”皆表达了将集体利益、民族大义置于个人私利之上的价值取向,因而反映了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选项。
【干扰分析】BC选项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但不符合题意。

第2题:

实义语素与虚义语素的定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实义语素: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者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
②虚义语素: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或者说语素本身不直接负载意义,但当与其他成分组合成词或更大单位时,才能使词或更大单位获得某种新的意义

第3题:

以下属于传统儒家的义利观的是()。

A、先义后利,以义制利

B、强调“见利思义”,并把它作为区分君子小人的重要标准

C、强调“配义与道”,升华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D、以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

E、提倡“生以载义”,“义以立生”


参考答案:ABCDE

第4题:

柯小刚认为发乎情止乎礼是为了人类的感情可以持久。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发乎情,止乎礼”出自于哪本中国经典著作?()

  • A、《论语》
  • B、《孟子》
  • C、《大学》
  • D、《中庸》

正确答案:A

第6题:

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是()

A理性对情感具有绝对的优先性

B“发乎情,止乎礼义”

C情感自然流露和直抒胸臆

D表现心灵的感应


C

第7题:

“发乎情,止乎礼”体现中国文化对中和之美的追求。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美是真正的世界语言。看台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啧啧称赞,纷纷拍照留念,久久回味。当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遇到德彪西的“月光”,当________的“梁祝”触碰缠绵悱恻的“天鹅湖”,当淡香悠悠的“茉莉花”引出慷慨奔放的“欢乐颂”……文化的力量________。全球治理的磨合,首先要寻求文化的认同;全球治理的共识,也要从文化传统中探索沟通之道。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情可待成追忆 于无声处
B.发乎情止乎礼 润物无声
C.发乎情止于行 潜移默化
D.相见时难别亦难 大象无声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用来修饰“梁祝”,且与“缠绵悱恻”语义相反,该词侧重于内心痛苦难以排解,也就是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该有“不再缠绵悱恻、不再痛苦难耐”之意。A项“此情可待成追忆”指多年以后,这份感情会成为回忆,让人感动,只是当时并没有珍惜;D项“相见时难别亦难”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梁山伯与祝英台并不是因为当时对感情不珍惜而最后没能在一起的,他们的爱情故事也不是重在说明“相见时难别亦难”,且A项和D项与“缠绵悱恻”均构不成语义相反,排除A项和D项。B项和D项,侧重男女之间的感情受礼数、行为约束,可以用来形容梁祝二人被当时封建社会的礼数束缚,而最终没有在一起,即爱情终结,不再缠绵悱恻,二者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搭配“文化的力量”,意为“文化的力量对人们产生了影响”。B项“润物无声”指做了贡献而不张扬,默默奉献,符合文段对“文化的力量”的描述,其中的“物”即可理解为外界、人们,也就是“文化的力量无声滋润外界”,符合文意。而C项“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到外部环境或他人的影响而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侧重“变化”而非“影响”,且搭配“文化的力量”缺少宾语,应表述为“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排除C项。

第9题:

在义和利的关系问题上,儒家只强调义而不涉及利。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

  • A、怨而怒
  • B、主文而谲谏
  • C、劝百而讽一
  • 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