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在于()。

题目

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在于()。

  • A、它们是同一种活动的两种称谓
  • B、文学批评以文学鉴赏为基础
  • C、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是无关联的
  • D、文学鉴赏以文学批评为前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利于读者鉴赏水平的提高,是()的作用之一。

  • A、儿童文学创作
  • B、儿童文学批评
  • C、儿童文学阅读
  • D、儿童文学教育

正确答案:B

第2题:

试述文学批评与鉴赏中努力达到“知音”。


正确答案: (1)由于文学作品是丰富多彩的,风格各异的,鉴赏者的生活经历、学识、审美趣味不同,对作品的感受、喜爱、领悟和评价亦随之不同。他提出批评鉴赏专利申请尖有“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的态度。前者是不因作者地位的高低贵贱而影响鉴赏和评价;后者则不以自己的偏好为衡量的尺度和标准。前者关系到欣赏的原则,后者关系到批评者的学术胸襟。
(2)刘勰认为,只要具备相应的学识修养,掌握正确的方法,“音实可知”。关键在于鉴赏批评者的“识照”能力。他提出要“务先博观”的要求,广泛地阅读,读得多才能有比较,在比较中方能鉴别高低优劣。但“博观”不仅仅是阅读、欣赏,还包括实践。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不亲自体验创作的甘苦,又怎能成为作家的“知音”呢,因此,他认为多读多写乃是批评鉴赏者加强自身学识修养,提高鉴赏能力和防止片面性的重要途径。他要求具有广博的学识素养和丰富的阅历,他是把这两者作为从事文学创作和批评、鉴赏的基本素养和条件来要求的。
(3)他还指出:在欣赏评价作品时必须遵循其自身规律,讲究具体方法。“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即显”,这就是说:与创作时由“情”到“文”(辞以情发)的思维程序不同,文学欣赏是“披文以入情”,即由对作品的形象感知入手,进而体悟、理解,甚至进一步去丰富、补充作品的“情”。
(4)刘勰提出鉴赏作品的具体方法:“一观位体”,看作品对内容即“情理”的安排;“二观置辞”,看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三观通变”,看作品在继承和创新方面有无特色;“四观奇正”,看作品是否做到了“执正以驭奇”,适应时代发展;“五观事义”,是看作品用典是否贴切;六观宫商,看其音韵是否和谐、富音乐美。“六观”是刘勰为全面考察、评价作品确立的六个视角。它们并不是孤立进行的,也就是说,重要的是对作品的形象作整体的把握和体悟,尤其是要把握作品的特色——风格。所以说“见异,惟知音耳”,即只有真正把握作品的风格,才算得上“知音”,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鉴赏家和批评家。

第3题:

下面不属于儿童文学批评性质的是()

A.儿童文学批评是美学的批评

B.儿童文学批评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历史批评

C.儿童文学批评是一种具有自身特点长的科学研究活动

D.儿童文学批评是一种鉴赏活动


参考答案:D

第4题:

()是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运动的经验的科学概括。

  • A、文学理论
  • B、文学流派
  • C、文学鉴赏
  • D、文学批评

正确答案:A

第5题:

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构成文学接受的不同层次。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儿童文学鉴赏是开展正常的儿童文学批评的基础。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知音》是《文心雕龙》的第48篇,是关于()

  • A、文学起源论
  • B、文学创作论
  • C、文学结构论
  • D、文学批评和鉴赏论

正确答案:D

第8题:

李贽在《杂说》中提出“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的原则,谈的是()

  • A、题材与作家的见识之关系
  • B、主题与题材的关系
  • C、文学创作中内容与形成之关系
  • D、文学批评与鉴赏之关系

正确答案:A

第9题: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文学发展的关系如何?


正确答案:文学批评作为一门学科,它有自己的理论原则和历史发展过程,与文学理论、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史一同构成狭义的文艺学,作为一门科学,它面对一切文学现象力图总结和概括出它的本质和规律,事实上许多接触的文学批评论著也确实解释了文学活动中的某些规律及其本质特征,与文学理论、文学发展史等临近的学科或科学相比,文学批评具有更鲜明的倾向性和现实针对性,或者说,它的意识形态性更强。

第10题:

怎样理解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关系?


正确答案: 1、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现象的普遍性的分析和概括。(普遍性)
2、文学批评:注重具体或个别文学现象的分析和概括。(当下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3、互动联系:
①都属于文学的研究、传承、传播、发展等环节,属于社会的文学教育与文化发展活动的一部分。
②文学批评是文学理论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它的具体运用。
③文学理论通过提供特定的学术氛围、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拉动和引导文学批评前进。
④文学批评反过来促进文学理论的进展:文学批评的新发现被总结提炼成新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向旧的文学理论发出挑战。文学批评推动当代文学理论走向跨学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