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主犯、从犯、胁从犯的说法,错误的是()。A、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B、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C、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D、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题目

有关主犯、从犯、胁从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
  • B、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
  • C、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
  • D、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分为( )。

A.主犯、胁从犯、预备犯和教唆犯

B.主犯、胁从犯、未遂犯和教唆犯

C.主犯、实行犯、帮助犯和从犯

D.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


正确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条到第29条规定了共同犯罪分子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是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教唆他人犯罪的,是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第2题:

对于胁从犯,应当( )。

A.比照主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按照他的犯罪情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比照主犯减轻或免除处罚

D.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 除处罚。

第3题:

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分为()。

A.主犯、胁从犯、预备犯、教唆犯

B.首犯、胁从犯、未遂犯、帮助犯

C.主犯、实行犯、帮助犯、从犯

D.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参考答案:D

第4题:

关于共犯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唆已有相关犯意的人实施犯罪,不能成立教唆犯
B.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人,但其日后可以变成从犯甚至主犯
C.犯罪集团中的主犯均是首要分子
D.教唆犯不一定都是主犯,但所有的帮助犯都是从犯


答案:C
解析:
考点:共犯人的认定
讲解:关于A项。教唆犯是“引起”他人犯意的行为,如果只是单纯地“强化”他人已有的犯意,则成立帮助犯。因此,A项正确,不当选。
关于B项。胁从犯虽然是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但这只是表明其刚加人共同犯罪时的状态。至于其在加入共同犯罪之后变成从犯甚至主犯,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B项正确,不当选。
关于C项。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必然在该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因此其必然是主犯。但是,犯罪集团中的主犯,可以是一般的实行犯,此时其不一定是首要分子。因此,C项错误,当选。
关于D项。并非所有的教唆犯都是主犯,因为,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从犯。但是所有的帮助犯则都是从犯。因此,D项正确,不当选。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第5题:

对于共犯人的表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对于主犯应当从重处罚
B.对于从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胁从犯包括被诱骗参加犯罪的情形
D.被胁迫参加犯罪者可能成为主犯

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处罚规定。A项中主犯本身不是从重处罚的法定情节,仅按照其所参与或组织、指挥的犯罪直接处罚即可。B项中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项中胁从犯仅包括被胁迫而参加犯罪这种情形。刚开始被胁迫参加犯罪,继而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该定为主犯,因此D选项是正确的。

第6题:

关于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但可能是从犯

B.实行犯既可能是主犯,也可能是从犯,还可能是帮助犯

C.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对于胁从犯可以根据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BCD
[考点]共犯人分类
[答案及解析] BCD。本题考查共犯人分类纵向及横向关系。从共犯人的分工上,可以分为:实行犯、组织犯、帮助犯、教唆犯。从共犯人的作用上,可以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对于每一类中的共犯人而言,均要遵循“一身不能同时兼二职”这一原则。从横向上说,实行犯可以是主犯、从犯、胁从犯。组织犯一般是主犯;帮助犯可以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可以是主犯、从犯。所以,A项正确。B项,前半段正确,后半段说“实行犯可以是帮助犯”违反了“一身不能兼二职”的原则,是错误的。C项,没有“比照主犯”的说法。D项,“可以”改为“应当”。故,本题BCD项错误。

第7题:

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分为( )。

A.主犯、胁从犯、预备犯、教唆犯

B.主犯、胁从犯、未遂犯、教唆犯

C.主犯、实行犯、帮助犯、从犯

D.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正确答案: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条到第29条规定了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是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教唆他人犯罪的,是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选D。

第8题:

在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

A.都是主犯

B.都是从犯

C.一般是主犯,有的是从犯

D.可以分别是主犯、从犯、胁从犯


正确答案:C

第9题:

下列有关主犯、从犯、胁从犯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
B.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
C.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
D.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A,D
解析:
。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是我国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其含义各不相同,量刑也不同。(1)在共同犯罪中,从犯是与主犯相比较而划分的共犯种类,没有主犯也就无所谓从犯。因此选项C正确。(2)—般而言,首要分子都是犯罪的主要策划者和参加者,都是主犯。但是主犯是相对于从犯而言的,没有从犯,也就没有主犯。在聚众犯罪的情况下,如果刑法规定只处罚首要分子(例如《刑法》第289条第2款,第291、242条),而首要分子只有一人时,就不存在主犯、从犯之分,这时的首要分子就不是 主犯。因此,选项B正确。(3)我国旧《刑法》把胁从犯规定为:“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这个规定不符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因为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在主观上不具有犯罪故意和过失。法律不应处罚不具有罪过的人。因此我国在修改《刑法》时取消了“被诱骗参加犯罪” 的规定。现行《刑法》第巡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所以,选项A错误。(4)《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没有规定“比照主犯”,因此这里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是指根据从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直接依照法律规定,比照该共同犯罪行为对应的法定刑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此选项D错误。

第10题: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B.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C.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对于从犯,可以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A,B,C
解析:
依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