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与乙(女)因琐事相互厮打时,乙的耳环(价值8000元)掉在地上

题目

甲与乙(女)因琐事相互厮打时,乙的耳环(价值8000元)掉在地上。甲假装摔倒在地迅速将耳环握在手中,乙见甲摔倒便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男与邻居乙女有过节,某日两人在集市买菜相遇后又发生争执,甲口出污言秽语并在厮打中故意扯破乙的衣服。乙深感屈辱,回家后服毒自杀被家人救下。对甲的行为应当( )。

A. 劳动教养

B. 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C. 以侮辱妇女罪定罪处罚


参考答案:C

第2题:

甲因琐事与乙发生口角进而厮打,推搡之间,不慎致乙死亡。检察院以甲涉嫌过失致人死亡提起公诉,乙母丙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关于本案处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法院可对附带民事部分进行调解
B.如甲与丙经法院调解达成协议,调解协议中约定的赔偿损失内容可分期履行
C.如甲提出申请,法院可组织甲与丙协商以达成和解
D.如甲与丙达成刑事和解,其约定的赔偿损失内容可分期履行

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附带民事诉讼及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刑事诉讼法》第103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裁定。”故A选项正确。《最高法解释》第153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达成协议并即时履行完毕的,可以不制作调解书,但应当制作笔录,经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发生法律效力。”据此,此处并未要求立即履行完毕,因此可以约定分期履行。故B选项正确。《最高法解释》第496条规定:“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当事人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主持双方当事人协商以达成和解。”故C选项正确。《最高检规则》第517条规定:“和解协议约定的赔偿损失内容,应当在双方签署协议后立即履行的,至迟在人民检察院作出从宽处理决定前履行。确实难以一次性履行的,在被害人同意并提供有效担保的情况下,也可以分期履行。”所以,分期履行是有条件的,即被害人同意并提供有效担保的情况下,才可以。故D选项错误。

第3题:

关于抢夺罪,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

A.甲驾驶汽车抢夺乙的提包,汽车能致人死亡属于凶器。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罪

B.甲与乙女因琐事相互厮打时,乙的耳环(价值8,000元)掉在地上。甲假装摔倒在地迅速将耳环握在手中,乙见甲摔倒便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

C.甲骑着摩托车抢夺乙的背包,乙使劲抓住背包带,甲见状便加速行驶,乙被拖行十多米后松手。甲的行为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抢夺罪

D.甲明知行人乙的提包中装有毒品而抢夺,毒品虽然是违禁品,但也是财物。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


正确答案:ABC

第4题:

某日,甲与邻居乙因琐事发生争吵,并大打出手。这时邻居乙家里的狗冲过来并扑向甲,甲心中害怕,从地上拣起一块砖头砸向乙家的狗,并致其死亡。则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答案:错
解析:
正当防卫是指:为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遭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进行反击,致使侵害人受到某种损害的行为。甲砸死扑向自己的狗属于正当防卫。

第5题:

甲、乙因琐事发生争执并相互厮打,被执勤民警丙带到某派出所。甲因态度不好,被丙殴打致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甲依法可请求赔偿下列哪些费用?()

A:医疗费、护理费
B:康复费
C:残疾赔偿金
D:生活费

答案:A,B,C
解析: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4条第1款第2项,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康复费等因残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继续治疗所必需的费用,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确定,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根据上述规定,A、B、C项应选。题干中交代甲是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故无支付生活费之必要,因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才应支付生活费。排除D项。

第6题:

甲男与乙女于1999年结婚。乙女远在美国的姑姑早就表示乙女结婚时将给1000美元作为贺礼。2000年乙女姑姑回国,并实现诺言给乙女1000美元。甲男父死于1990年,2000年其母也去世,甲男与弟弟继承了父母遗产,房屋各4间。2001年甲男去海南经商,不久与丁女共同生活,从此未与家中联络,乙女因女儿年幼自己经常生病生活困难,借债1万元。2005年,甲男因车祸去世,甲男与丁女共有财产约3万元,个人财产20万元。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 66~70 问题。

第 66 题 乙女所欠1万元债务的性质( )。

A.属于乙女个人债务

B.属于甲男个人债务

C.属于甲男、乙女夫妻共同债务

D.属于甲男、乙女、丁女三人债务


正确答案:C
乙女所欠1万元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共同债务是为共同生活所欠债务,乙女欠债是为抚养女儿,生活所欠,虽与甲男共同生活无关,但是由于甲男不尽抚养义务而造成。甲男负有抚养女儿、扶养妻子的义务,所以此债务甲男应负担一半。

第7题:

甲、乙因琐事发生争执并相互厮打,被执勤民警丙带到某派出所。甲因态度不好,被丙殴打致死。甲的65岁的母亲请求赔偿。本案如何赔偿?()

A:支付死亡赔偿金,数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
B:支付丧葬费
C:支付生活费
D: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答案:B,C,D
解析: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4条第1款第3项,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据此,B、C项正确。A项错误,因为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的总额才是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5条,属于国家赔偿范围内侵犯人身权情形,致人精神损害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致人死亡,当然属于上述情形,故D项应选。

第8题:

甲与邻居乙因琐事而争吵,乙朝甲脸上打一拳就跑,甲追上朝乙胸部猛击一拳,乙倒地,因反射性心跳停止而死亡。甲构成()。

A.故意伤害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故意杀人罪

D.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A

第9题:

甲因涉嫌故意杀人被捕。在受审期间,甲交代出曾因生活琐事与邻居乙发生纠纷,继而双方进行殴打。甲打不过乙,被乙按在地上揍了一顿。甲对此事怀恨在心,暗下决心要杀死乙。一次和朋友彭某喝酒,甲对彭某说,准备下个月某个时候将乙杀死。
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预备?


答案:
解析:
本案中甲只是具有杀死乙的主观意图,他虽然将此意图予以表露,但没有实施任何实现意图的行为,因此,应认定为犯意表示而非犯罪预备。

第10题:

甲与邻居乙因琐事而争吵,乙朝甲脸上打一拳就跑,甲追上朝乙胸部猛击一拳,乙倒地,因反射性心跳停止而死亡。甲构成()。

  • A、故意伤害罪
  • B、过失致人死亡罪
  • C、故意杀人罪
  •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