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刑罚执行的概念和原则。

题目

简述刑罚执行的概念和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参考答案:

(1)刑罚是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2)刑罚的特征
第一,刑罚是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内容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第二,刑罚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犯罪人;
第三,刑罚适用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审判机关;
第四,刑罚的种类及适用标准必须以刑法明文规定为依据;
第五,刑罚适用必须依照刑事诉讼程序;
第六,刑罚适用以国家强制力作保障。


第2题:

简述《大清新刑律》在刑法原则和刑罚制度方面的发展。


参考答案:

《大清新刑律》是清末修订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公布于1911年1月,是近代中国第一部专门的刑法典。在刑法原则和刑罚制度方面,有以下主要的发展变化:
(1)删除“比附”,实行罪刑法定,取消法律适用上的等级特权。
(2)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对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作了规定;并明确了既遂与未遂等概念。
(3)确立了近代刑罚制度,刑罚分主刑(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和从刑(褫夺公权、没收);明确了假释和缓刑制度。
(4)删除旧律的“十恶”名目,增设了有关国交、选举、交通等新罪名。
(5)明确了“刑事丁年”,规定凡未满12岁人之行为不为罪。


第3题:

对数罪分别宣告刑罚后,选择其中最重的刑罚作为应当执行的刑罚,其余的刑罚不再执行的,称为( )原则。

A.折中

B.限制加重

C.吸收

D.并科


正确答案:C

第4题:

()为狱政管理的分押分管开辟了道路。

  • A、刑罚执行科学化原则
  • B、刑罚执行个别化原则
  • C、刑罚依法执行原则
  • D、刑罚执行有利于惩罚和改造原则

正确答案:B

第5题:

简述失火罪、消防责任事故罪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刑罚。


正确答案: 失火罪的概念:失火罪是指行为人过失引起火灾,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失火罪的主要特征:
⑴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⑵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引起火灾,造成了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
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⑷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失火罪的刑罚: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消防责任事故罪是指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公安消防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消防责任事故罪的主要特征:
⑴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⑵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消防管理法规且经公安消防部门或公安派出所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但主要是负有消防安全责任的单位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
⑷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第6题:

试述刑罚执行的原则。


参考答案:

(1)合法性原则执行刑罚必须依法进行,严格禁止侵犯罪犯权利的各种违法活动,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在德国古典刑事法学派学者费尔巴哈1801年提出“法无规定,不为罪,不得处罚”这一科学论断以前,英国大宪章和《权利请愿书》、美国宪法就都对刑罚执行合法性原则作了不同方式的规定,大陆法系是以法律明文规定为标准,强调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罚。这充分说明刑罚执行合法性原则是近千年来刑罚执行领域的主流原则。在我国,罪刑法定原则早在1908年颁布的《大清暂行新刑律》第十条曾经得以确立,刑罚执行的合法性理念在我国法学界得以流传。到了今天,刑罚执行合法性原则已成为刑罚理论中的主流学说,我国刑法第三条明文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从法律的地位上对刑罚的合法性原则予以确认,它要求刑罚执行中的一切行为都不得超越法律的规定。
(2)教育性原则贝卡利亚说过:“刑罚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残折磨一个感知者,也不是要消除业已犯下的罪刑。”“刑罚的目的仅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归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这一论断充分说明了刑罚的最终目的是教育,而不是惩罚。惩罚和教育改造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而教育的目的在刑罚执行阶段尤为重要,刑罚的执行,是一种生动现实的法制教育过程,能够使社会成员由此明辩罪与非罪的界线,知晓犯罪与刑罚的形影相随的关系,从而使之择善而行。它不仅对犯罪从思想、文化、技术等方面进行教育,而且通过刑罚的执行,教育其他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在刑罚的执行中遵循教育性原则,不仅是对罪犯人权的保护,同时也是与刑罚减少犯罪最终消灭犯罪的历史使命相一致。
(3)人道性原则犯罪分子因其实施犯罪行为受到刑罚的惩罚,被剥夺了部分权利,但并不等于就因此丧失了所有的权利。我国古代法律制度下的刑罚尤其残酷,审判执行机关为了打击犯罪,往往采取一些不人道的刑罚,著名的“五刑”、肉刑、游街示众、包括死执行时的砍头、腰斩、凌迟等在内的不人道刑罚和刑罚执行方式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野蛮的刑罚执行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野蛮和落后。但社会发展到今天,仍有些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采取野蛮的、侮辱性的不人道手段施诸犯罪分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刑罚人道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我国为消除刑罚执行中的不人道行为,不少法律都对此作了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死刑应当公布,禁止游街示众或者其他有侮辱被执行人人格的行为。”同时规定,执行死刑前应询问被执行人有无遗言、信札。这些都是刑罚执行应当遵循人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行刑中的种种人道待遇,都会使犯罪人充分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和人性力量的伟大,从而唤起其良知,促使其重新回归社会这个大家园。
(4)个别化原则刑罚执行个别化原则是刑罚个别化原则的基本要求,1898年法国学者雷蒙•萨雷伊在他的《刑罚个别化》一书中正式提出刑罚个别化理论。萨雷伊对刑罚个别化作了如下表述:刑罚个别化包括法律上的个别化、裁判上的个别化和行政上的个别化。所谓法律上的个别化是指法律预先着重以行为作为标准,细分其构成要件,规定其构成要件,规定加重或减轻情节等。所谓裁判上的个别化是指法官根据犯罪分子的主观情况适用不同的制裁方式。所谓行政上的个别化指刑罚执行机关根据罪犯具体情况执行刑罚。刑罚个别化原则要求刑罚执行机关应当在行为人犯罪事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和其他个人情况,而不能只考虑行为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危害社会的程度。具体地说就是,刑罚执行机关在执行刑罚时,应当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犯罪分子的年龄、性别、性格特征、生活经历、生理状况及其他个人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和教育方式。在用刑时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其人格,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区别对待,犯罪人在心理上一般是会受到触动和感化的。刑罚执行个别化原则的实行旨在起到良好的执行效果、达到刑罚的本质目的。  
(5)社会化原则  在刑罚执行的过程中,要调动一切社会积极因素,合力救助、教育、改造犯罪分子并保证和巩固刑罚执行的效果,确保刑罚执行目的的实现。刑罚执行中,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对犯罪分子进行教育、改造和防范,如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的执行就是在社会监督、教育和协助下完成的。另外,犯罪分子服刑期过后,重新获得公民所应有的一切权利,刑满释放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同时还涉及到重返社会的监督问题,都离不开社会。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写道:“一个被控犯了罪的人,经监禁而获释后,不应背上什么耻辱的名声。”但曾经的犯罪分子返回社会重做新人,根据犯罪的一般规律,如果犯罪人在首次犯罪后未受到一定社会控制,就有可能再次犯罪。而刑罚的介入(适用)和社会的监督则会限制、乃至消灭其再犯的条件。一定的权益通常是实施犯罪的前提条件,而作为以剥夺犯罪人各种权益为内容的刑罚,正好会使犯罪人失去这种前提条件,从而使犯罪人无法或难以再次实施犯罪。使犯罪人深切地感受到受到刑罚制裁的痛苦,产生对刑罚的敬畏,萌发痛改前非、不敢再犯的决心。因此,社会化原则是刑罚执行过程中的一个尤为重要的原则。


第7题:

简述汉朝的刑罚适用原则。


答案:
解析:
法律原则与立法指导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汉代与秦代相比,其法律原则有较大变化,这与汉代统治者把儒家思想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有关。汉代的刑罚适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上请。所谓“上请”,是指对于一定范围内的官僚贵族及其子孙犯罪,不交普通的司法机关处理,而是奏请皇帝裁决的制度。(2)亲亲得相首匿。所谓“亲亲得相首匿”,是指汉朝法律所规定的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亲属之间,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此类容隐行为,法律也不追求其刑事责任的制度。汉朝的法律规定在亲属相隐方面非常完善。汉朝法律规定,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均可因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免于刑罚。汉宣帝时明确规定:子女隐匿父母,妻子隐匿丈夫,孙子隐匿祖父母的罪行,皆不追究刑事责任;父母隐匿子女,丈夫隐匿妻子,祖父母隐匿孙子罪行的,如果所隐匿罪为死罪,则上请廷尉,由其决定是否追究首匿者的罪责。这个原则为后世法典所继承。

第8题:

4奴隶制国家监狱主要表现出为( )

A刑罚观念及刑罚执行复仇为主义为目的

B刑罚手段主要是生命刑和肉刑

C监狱是关押等待行执行刑罚的罪犯和末决罪犯的机构

D提出刑罚人道原则


正确答案:ABC

第9题:

简述执行异议的概念和条件?


正确答案: 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不同意见,主张实体权利的,称为执行异议。
条件:
⑴有权提出执行异议的人必须是案外人,不能是本案当事人;
⑵必须是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主张自己的实体权利;
⑶必须在执行程序结束之前提出。

第10题:

简述刑罚的概念


正确答案:所谓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