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取保候审的情形有哪些?

题目

不得取保候审的情形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依照《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应当予以辞退的五种情形有哪些?不得辞退的情形有哪些?


答:应当予以辞退的情形有:(1)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2)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3)因所在公安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4)不履行人民警察义务,不遵守人民警察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公安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5)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不得辞退的情形有:(1)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3)女性人民警察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第2题:

张某居住在A县,因涉嫌贪污被检察机关决定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期间,张某应当遵守的义务有哪些?( )

A.未经A县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A县

B.未经A县检察机关批准不得离开A县

C.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D.未经A县公安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正确答案:AC

第3题:

《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学生不得转学的情形有哪些?


正确答案:(1)入学未满一学期的;(2)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3)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4)应予退学的;(5)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第4题:

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有下列()情形的,可以没收取保候审保证金。

  • A、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 B、毁灭证据
  • C、干扰证人作证
  • D、更换电话,在12小时以内未向执行机关报告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不得设置户外广告的情形有哪些?


参考答案:(一)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二)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消防设施、消防安全标志使用的;(三)妨碍生产或者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的;(四)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等的建筑控制地带,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区域设置的。

第6题:

党政领导干部不得提出辞职的情形有哪些?


参考答案:(一)在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任职且不满解密期限的;
(二)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
(三)有其他特殊原因的。

第7题:

第 22 题 张某居住在A县,因涉嫌受贿被检察机关决定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期问,张某应当遵守的义务有哪些?(  )

A.未经A县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A县

B.未经A县检察机关批准不得离开A县

C.在传讯的时间及时到案

D.未经A县公安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正确答案:AC
本题考查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以及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的义务。《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该法第51条第2款规定:“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不论该取保候审决定是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还是公安机关作出的,均由公安机关执行,故B项错误。本题的另一个干扰项为D项,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7条的规定,该项内容实际上是被监视居住的人应当遵守的义务,考生不应将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的义务与被监视居住的人应当遵守的义务相互混淆。

第8题:

公务员有哪些情形不得辞去公职?


正确答案:(1)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2)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3)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4)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

第9题:

有哪些情形的,不得担任商业银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正确答案:(一)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二)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并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三)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  (四)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的。(商业银行法第27条)

第10题:

不得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有哪些?


正确答案:依据《社会保险法》第37条的规定,
“职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
(一)故意犯罪;
(二)醉酒或者吸毒;
(三)自残或者自杀;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