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客运管理处执法人员李某、胡某设点检查时发现一辆私家车停车下客

题目

城市客运管理处执法人员李某、胡某设点检查时发现一辆私家车停车下客,调查期间,执法人员李某多次打断车主张某的申辩,对其说:“你就不要狡辩了,现在证据确凿。”后客运管理处执法人员以张某非法客运为由,开具扣押物品凭证。某日,李某驾驶该车辆外出办事致使该车辆被损毁。关于张某车辆损毁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当由城市客运管理处赔偿
  • B、应当由李某赔偿
  • C、应当由城市客运管理处适当补偿
  • D、应当由城市客运管理处和李某连带赔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李某将一部手机丢失,孙某捡到后,委托做手机旧货交易的朋友在旧货市场上出卖,胡某买下该手机,后被李某发现,要求胡某返还手机。对此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胡某应协助李某从孙某处要回所付价款

B.胡某返还之后,可以要求孙某返还价款

C.胡某返还之后,可以要求孙某承担违约责任,返还价款

D.胡某已取得手机的所有权,无须返还


正确答案:D

第2题:

胡某在晚上拦路抢劫一行人李某,因李某身上财物不多,胡某十分恼火,拔出匕首想杀死李某。胡某一刀刺中李某腹部后,李倒地连声求饶,胡某心生怜悯,即弃刀而去,李某因失血过多而死。胡某的杀人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A

第3题:

市物价局执法人员在进行物价执法检查时发现,个体工商户李某经营的商店有部分商品未明码标价,遂对其处以500元罚款,李某请求执法人员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市物价局执法人员王某说道:“罚你500算少的,够便宜你了,当场处罚要什么处罚决定书?”,李某对此处罚不服,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市物价局执法人员下列行为不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是?( )

A.在作出决定前告知李某处以罚款的事实、理由及依据

B.充分听取李某陈述和申辩

C.因李某不服申辩而加收罚款

D.市物价局指派两名执法人员对李某商店进行检查


参考答案:C

第4题:

城市客运管理处的执法人员刘某在某区设点检查时,发现一辆私家车辆途经此地并停车下客。经向乘车人员倪某、陆某询问得知,轿车司机张某和倪某、陆某谈妥了目的地、车费15元后同意两人搭乘,检查时,尚未收取车费。调查期间,刘某多次打断张某的申辩,对其说:“你就不要狡辩了,现在证据确凿。”后刘某以车主非法客运为由,开具了暂扣、扣押物品凭证,扣押了车辆。并以张某无营运证,擅自从事出租汽车业务,依据《某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决定罚款人民币一万元,并告知张某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某日,刘某驾驶该被扣押车辆外出办事致使该车被损毁。后来张某履行了处罚决定,准备领回被扣车辆时,发现车辆损毁严重。城市客运管理处对刘某进行了行政处分。
本案例中的执法行为存在的问题包括( )。

A.仅有刘某一人进行检查执法
B.执法过程中不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
C.擅白使用被扣押的财物
D.让张某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

答案:A,B,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除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白行收缴罚款。当事人应当白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D项符合法律规定。故本题选ABC。

第5题: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食品安全城市示范城市的“双创”背景下,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李某和同事王某对张某的饭店实施了查封,案件正在办理中。据张某反映,县局执法人员李某的妹夫与自己有民事债务纠纷。局领导经核实后,立即指示改由其他执法人员接手经办此案。()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6题:

胡某将半斤白面误当作白粉卖给李某,李某买回后验证是白面,但是又怕说出来被圈内人耻笑,便将其又卖给江某。江某嫉妒朋友黄某,在黄某醉酒时,将该“白粉”喂其吃下,然后逃逸。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胡某贩卖毒品未遂,李某贩卖毒品罪,江某故意杀人(实施终了的未遂)

B.胡某贩卖毒品未遂,李某诈骗罪,江某故意杀人(实施终了的未遂)

C.胡某贩卖毒品未遂,李某贩卖毒品罪,江某故意杀人(工具不能犯未遂)

D.胡某贩卖毒品未遂,李某诈骗罪,江某故意杀人(对象不能犯未遂)


正确答案:B

第7题:

胡某,男,17岁。2005年2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2005年11月某日晚9时左右,胡某与其朋友陈某喝完酒后在本县城关镇大街上驾车兜风,行至一个夜市小吃区时,撞上了正在马路边行走的张某、王某。张某被撞倒卷入车下,挂在车右前避震器与方向横拉杆上,王某被撞倒在马路边(手在地上蹭破了皮)。胡某没有停车救人,而是继续向前开。因被撞的张某还在车下,车辆行驶不正常,陈某便对胡某说:“好象那人在车上呢。停车看看吧。”胡某说:“管他呢!”继续驾车逃跑。夜市上的群众见此情景,大喊“车下有人,把车停下”,边喊边往胡某车上扔啤酒瓶、饮料盒,进行阻拦。但胡某不仅不停车,反而加大油门快速行驶。车行至县城南郊一加油站前时自行熄火,而张某被拖带长达2000多米,已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惨死于车下。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张某的死亡,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么?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只答处罚原则)?


参考答案:

1、对于张某的死亡而言,胡某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其行为构成(间接)故意犯罪。
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其显著特点表现为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抱着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结果的发生。
3、胡某交通肇事撞倒张某后,不仅不停车救人,反而加速逃跑,并且在陈某提醒、路人阻拦的情况下,明知车下有人,继续行驶可能会致人重伤甚至死亡,但他却无动于衷,对张某的死活放任不管,驾车猛跑,以致张某被拖带至死,其心理态度完全符合间接故意的特征,故其行为已由过失犯罪转变为间接故意犯罪。
4、胡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罪,应当撤销缓刑,在对其新罪作出判决的基础上,将原判刑罚与新罪所判刑罚合并,决定执行的刑罚。
5、胡某犯罪时未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6、胡某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不能适用死刑。


第8题:

李某将一部手机丢失,孙某捡到后,委托经营手机旧货交易的朋友王某在旧货市场上出卖,胡某买下该手机,后被李某发现,要求胡某返还手机。对此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胡某应协助李某从孙某处要回所付价款

B.胡某返还之后,有权要求李某返还价款

C.胡某返还之后,可以要求胡某承担违约责任,返还价款

D.胡某已取得手机的所有权,无须返还


正确答案:B
参见《物权法》第l07条。根据该条规定,在通常情况下,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即遗失物的买受人不能取得该遗失物的所有权,失主可要求买受人返还该遗失物。遗失物的买受人因此遭受的损失应向遗失物的出让人追偿。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买受人返还遗失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以维护受让人对正当交易的合理信赖和合法利益。权利人支付的费用有权向无权处分人追偿。

第9题:

李某将一部手机丢失,孙某捡到后,委托做手机旧货交易的朋友王某在旧货市场上出卖,胡某买下该手机,两年后被李某发现,要求胡某返还手机。对此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胡某应协助李某从孙某处要回所付价款
B.胡某返还之后,可以要求孙某返还价款
C.胡某返还之后,可以要求王某承担违约责任,返还价款
D.胡某已取得手机的所有权,无须返还


答案:D
解析:
在通常情况下,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即遗失物的买受人不能取得该遗失物的所有权,失主可要求买受人返还该遗失物。遗失物的买受人因此遭受的损失应向遗失物的出让人追偿。但是,遗失物在有营业执照的市场上出卖的,两年后买受人可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本题中,胡某是在旧货市场上买下该手机的,能够取得该手机的所有权,无须返还。失主遭受的损失,只能要求拾得人予以赔偿。

第10题:

城市客运管理处的执法人员刘某在某区设点检查时,发现一辆私家车辆途经此地并停车下客。经向乘车人员倪某、陆某询问得知,轿车司机张某和倪某、陆某谈妥了目的地、车费15元后同意两人搭乘,检查时,尚未收取车费。调查期间,刘某多次打断张某的申辩,对其说:“你就不要狡辩了,现在证据确凿。”后刘某以车主非法客运为由,开具了暂扣、扣押物品凭证,扣押了车辆。并以张某无营运证,擅自从事出租汽车业务,依据《某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决定罚款人民币一万元,并告知张某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某日,刘某驾驶该被扣押车辆外出办事致使该车被损毁。后来张某履行了处罚决定,准备领回被扣车辆时,发现车辆损毁严重。城市客运管理处对刘某进行了行政处分。
关于刘某驾驶张某车辆造成车辆损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刘某可以合理使用所扣车辆
B.车辆损毁的损失应由刘某赔偿,因为刘某是擅白使用
C.车辆损毁的损失应由城市客运管理处赔偿
D.刘某对行政处务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七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B项错误,C项正确。对行政处分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诉讼。D项错误。故本题选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