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经济全球化趋势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具体表现。

题目

试述经济全球化趋势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具体表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

经济史学家通常将1846年视为经济全球化的起始年代(该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并单方面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1860年英法两国问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之后,许多经济体也纷纷效仿,陆续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经济全球化开始有了初步的进展。从那时至今,世界经济经历了三次全球化较快发展时期:
1)第一波经济全球化发生于1850-1914年:第二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主要工业化经济体的生产率,加快了商品、资本和劳动诸要素在全球的流动;
2)第二波经济全球化发生于20世纪50-7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国际分工的推动,形成了发达经济体之间经济运行的一体化;
3)第三波经济全球化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


第2题:

试述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的抽象表述形式及其含义。


参考答案:抽象形式表述:任何物质实体,由于自身内在特性决定,在受到不同的外部因素制 约下,必然出现相应的不同反应,从而必然产生出相应的不同结果。这一陈述形式的含义是,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由运动变化的实体在影响它的多种多样的外部因素作用下必然出现不同反应的结果。我们把这种规律观称为“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

第3题:

试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第4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②全球产业结构进行新一轮调整。
③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
④各国经济发展获得了新机遇。
(2)消极影响:
①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②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③发达国家经济波动和弊端影响全球。
④世界政治和文化受到巨大冲击和影响。

第5题:

试述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实质及其后果。


答案:
解析:
(1)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①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外,还必然增加资本量,以扩大生产的规模和剥削的范围。对剩余价值的狂热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②资本主义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外部压力。在资本主义竞争中,大资本总是处在有利的地位。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保存自己,击败对手,资本家只有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扩大资本规模。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激烈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2)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3)资本积累的后果:一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二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三是引起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第6题:

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并分析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正确答案:1全球化有利于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2经济全球化便利了国际间的商品交换,扩大了市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4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促进发展的因素,也使各国有可能采取一致行动应付危机、通胀等突发事件,从而减轻损害,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1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2从经济增长速度看,不平衡表现在不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有高速增长的东亚,拉美,也有非洲的经济困难,发展国内部分化。1、全球化中存在的障碍:1在世界贸易扩大的同时,贸易失衡引起的贸易纠纷不断。2在国际金融领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扩大的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始终存在不稳定因素;3发达国家的相互依存程度高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这不利于发达国家也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过程.4世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增加;5经济全球化常使国内政策的有效性减弱,甚至起相反作用。6区域化、集团化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在不断加强。7经济全球化引起国际性规范、冲突加强中国在全球化中的策略:1合理引导外资投向,协调利用外资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2稳步开放金融市场,严密防范金融风险。注意开放过程中的金融安全;3加强企业竞争力,保护民族经济;4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规则的修订。

第7题: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和各国经济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

A:导致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B:加速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C:促进了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
D:使生产领域开始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E:促进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

答案:A,B,C,D
解析:
经济全球化可以具体划分为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分别从不同角度或层面对世界和各国经济产生影响: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②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③经济全球化使生产领域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开始呈现全球化的趋势;④经济全球化导致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更加便利。

第8题: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有:
①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②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
③国际资本的流动大幅增加。
(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具体表现在:
①生产全球化。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不断加强,并由按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发展到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行专业化分工。
②贸易全球化。国际间的产业转移、现代高效率大批量生产、对他国产品需求的增加、新的更便捷的贸易方式和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都促进了贸易的全球化。
③资本全球化。垄断阶段,资本输出使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形成了全球化的趋势。

第9题:

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


答案:
解析:
(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由于商业银行资金实力、经营范围的限制,其发行的银行券的流通往往受到很大限制.这就需要一个资金实力雄厚且具有权威性的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并保证兑现。?(2)票据交换问题,随着商业银行间互相支付量的增加.有各自银行自行轧差清算已非常不方便,客观上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清算机构,为各个商业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提供服务。
(3)最后贷款人问题,单个银行由于资金有限,支付能力不足而产生破产事件,为此有必要集中各家银行的准备金.对某一银行的支付困难实施救助。
(4)金融监管问题,随着银行业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活动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管理,而这种管理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很强.必须有专业性的机构来实施。

第10题:

试述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全球化的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来广泛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重大现象。全球化水平取决于人类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技术发展的程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全球化的形态先后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表现为贸易与人口迁徙推动下的经济融合;第二次高潮(“二战”结束至1970年)表现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相互替代与融合;第三次高潮(1970年至今)表现为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浪潮。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终于因美元在市场信心和清偿力之间难以兼顾的致命缺陷而走向崩溃。此后,国际货币制度进入一个多元化的牙买加体系,全球进入一个浮动汇率时代,各国汇率开始出现大幅波动。而且,由于通信费用和计算机价格的几何级数式的降低、互联网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驱动,国际资本大规模的快速流动已不存在技术障碍。
在汇率出现频繁、大幅波动的时代,不管是国际贸易还是国际投资,都面临着额外的汇率风险,而唯有资本的快速运动才能消解和预防汇率和资产价格风险,因此出现了金融自由化对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替代。当今全球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的日均交易额均超过1万亿美元,是全球进出口总额的30多倍,而且金融交易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之中。如果说过去是经济全球化导致金融全球化,那么,在当今,金融全球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引擎,甚至可将之视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