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

题目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在那遥远的地方》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
教学内容:学唱《牧歌》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2)针对教学目标写出教学策略与基本步骤。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激发对蒙古族民歌的兴趣以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感受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通过播放草原图片.将学生的思绪引入到大草原。
2.教师提问:同学们,有谁知道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有哪些代表性的歌曲吗?(学生踊跃回答)那我们今天就来好好地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牧歌》。
(二)新课教学
1.初步感知
(1)欣赏歌曲《牧歌》,学生初步聆听后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2)复听歌曲《牧歌》,引导学生发现旋律的特点(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
2.探究学习
(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看着乐谱和歌词哼唱,找出歌谱中的音乐符号,并探究这些符号的特点。
(2)学生根据哼唱讨论探究本首歌曲的节奏特点。
(3)再次跟钢琴哼唱旋律,之后请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诵歌词.通过旋律的哼唱和歌词的朗诵引导学生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的关系。
(4)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全曲。
(三)巩固拓展
1.欣赏著名歌唱家德玛演唱的《牧歌》与无伴奏合唱《牧歌》,比较两种演唱形式的区别。
2.欣赏舞蹈片段《牧歌》,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3.学生以五人为一组,任意选择一项任务(a.编一段歌词或编一段舞蹈律动;b.写几句赞美的语言表达此时此刻的感情;c.画一幅美图),在创作过程中,教师不停地播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蒙古族民歌《牧歌》,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更加了解,也更加热爱大草原了。同学们课下可以欣赏《嘎达梅林》,感受一下这首歌的音乐特点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牧歌》有什么同异之处,下课!

第2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演唱教学《七子之歌》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抢答赛、模唱旋律、朗诵歌词、齐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创作的能力。【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准确理解歌曲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次体验演唱加深对歌曲情感的认识。【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澳门回归时国人的心情,加入到歌曲处理中。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澳门行政区区旗和澳门风景图片,澳门曾经离开过祖国母亲怀抱,欣赏《七子之歌》,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来体会澳门人民当年的心声。(二)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1.《七子之歌》作为背景音乐,介绍澳门及《七子之歌》相关资料。2.走近澳门与《七子之歌》,然后根据大家的记忆进行一个小小抢答赛。3.分组,进行小小抢答赛。(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有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三)学唱歌曲1.再次欣赏歌曲。2.用mu音哼唱歌曲旋律。3.根据歌曲节奏朗诵歌词。4.词曲结合,教师伴奏,学生齐唱。(四)情感升华1.播放香港、澳门回归以及与台湾来往互助视频,背景音乐为《七子之歌》。香港、澳门已陆续回归祖国怀抱,希望台湾也能早日回归。2.通过对视频的感受,分小组带感情演唱歌曲。

第3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学唱《划船曲》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写出教学难点。
(3)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划船曲》了解歌曲表达的人文内涵,感受国外民歌的艺术魅力.产生浓厚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演唱的形式,提升表现能力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掌握弱起小节的打拍方式。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弱起小节的打拍方式,能够准确切入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地方的民歌,你们来猜一下。
第一首《沂蒙山小调》
生:……
第二首《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生:……
第三首《走西口》
生:……
师:今天老师再带领你们去一个地方,学习一下当地的民歌,感受一下当地民歌魅力.并想一想这与中国的民歌有什么不一样
二、新课教授
1.播放多媒体,老师带领学生对歌曲进行第一遍听赏,并请同学们说一说听完歌曲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速度如何把对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哼出来。
2.老师给学生进行范唱,学生跟着老师轻声地哼唱歌曲的旋律,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条.
3.加入划船的动作,再让学生跟着旋律学习歌曲.
4.教师弹奏钢琴,教唱第一遍。
同学们,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有一个地方,起拍不是特别得准确.我们下面来看一下今天的一个新的知识点——弱起节奏。
5.学习弱起节奏
(1)教师简单讲解弱起节奏,学生能够理解弱起节奏的概念,跟着老师一起打下面节奏。

(2)跟着老师对下列节奏击打之后,老师将学生四人分为一组,进行相互问的击打练习.并由每组向老师进行逐一汇报。
(3)老师弹奏钢琴,学生演唱巩固弱起部分,并多次学唱歌曲。
6.跟随多媒体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7.分析歌曲情感,速度和力度,适合加什么样的动作,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8.学生跟随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曲,并加入创编的动作。
三、拓展延伸
老师播放视频,关于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介绍印度尼西亚的相关知识。

第4题:

问答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演唱教学《七子之歌》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抢答赛、模唱旋律、朗诵歌词、齐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创作的能力。【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准确理解歌曲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次体验演唱加深对歌曲情感的认识。【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澳门回归时国人的心情,加入到歌曲处理中。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澳门行政区区旗和澳门风景图片,澳门曾经离开过祖国母亲怀抱,欣赏《七子之歌》,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来体会澳门人民当年的心声。(二)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1.《七子之歌》作为背景音乐,介绍澳门及《七子之歌》相关资料。2.走近澳门与《七子之歌》,然后根据大家的记忆进行一个小小抢答赛。3.分组,进行小小抢答赛。(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有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三)学唱歌曲1.再次欣赏歌曲。2.用mu音哼唱歌曲旋律。3.根据歌曲节奏朗诵歌词。4.词曲结合,教师伴奏,学生齐唱。(四)情感升华1.播放香港、澳门回归以及与台湾来往互助视频,背景音乐为《七子之歌》。香港、澳门已陆续回归祖国怀抱,希望台湾也能早日回归。2.通过对视频的感受,分小组带感情演唱歌曲。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在那遥远的地方》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地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过程与方法】在歌唱与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知识与技能】分析不同作品之间体现的不同的音乐要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特点。【难点】了解“混合拍子”,并能随乐合拍。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青海相关图片与中国地图。(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体会歌曲描写的内容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新疆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男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2)欣赏全曲老师设置问题: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节拍、速度是如何表现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2.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抒发的情感。3.学唱歌曲。(1)老师范唱歌曲。(2)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歌曲音准。老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看歌谱,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大家知道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个变音记号叫“升记号”,所标示的音符将升高半音演唱。(3)跟琴学唱旋律,用模仿的方法唱好变化音。老师用正确与错误的两种方式演唱,设置问题:哪一种唱法更好?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二种我运用了正确的发音技巧与咬字方法,演唱出了男青年对姑娘的爱慕,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歌唱时气息的控制,口腔打开,微笑着歌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处于兴奋的状态。(4)学生完整地、有情感地演唱。(5)分组表演。(6)介绍歌曲改编者王洛宾。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三)巩固提高1.欣赏《康定情歌》,对比《在那遥远的地方》与《康定情歌》之间的区别。老师设置问题:《康定情歌》是四川民歌,音乐热情饱满,旋律欢快跳跃,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直白和坦率。《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新疆民歌,歌曲以舒缓、深情的旋律,形象、生动、真挚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男青年对年轻貌美的草原姑娘的爱慕。2.欣赏《半个月亮爬上来》视频。(1)欣赏歌曲。(2)感受音乐,分析歌曲特点。老师设置问题:新疆歌曲风格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抒情、委婉、含蓄。(3)分析半音的作用。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分析半音在这里的作用。(更加温柔、含蓄,新疆音乐特点之一)(四)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受了新疆音乐的温柔含蓄的风格特点,希望同学们课下多了解关于新疆的音乐文化,了解我们祖国各民族的音乐,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第6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第7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西风的话》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人生观;感受音乐家黄自通过歌曲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感情。【过程与方法】能用连贯、优美、自然的声音合唱歌曲《西风的话》,并能较流畅地跟琴识读乐谱。【知识与技能】能对指挥的手势、表情做出正确的反映,了解作曲家黄自的简单生平及其音乐代表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唱好《西风的话》。【难点】二部合唱的统一、协和、均衡。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金色秋天的图片,背景音乐为《西风的话》,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老师设置问题:音乐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歌曲《西风的话》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黄自谱曲、杰出音乐理论家廖辅叔作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歌曲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人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表现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黄自:(1904-1938年),江苏川沙人,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柏林音乐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后任教于沪江大学和上海国立音专,培养了很多音乐人才。他创作的作品题材比较多样,代表作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对旋律、和声的民族风格进行了探索。他还发表多篇音乐论著,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复听歌曲,感受情绪。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缓慢的速度、平稳的旋律、简单的节奏,体现了秋天柔美、深情,略带伤感的音乐情绪。4.学唱歌曲。(1)再听教师的范唱歌曲。老师设置问题:思考老师演唱时力度的变化有何规律?这样唱有哪些好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上行渐强,下行减弱。歌曲形象更突出,更能感受到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要珍惜时间,热爱生活。(2)高低声部学生分别随琴用“hu”模唱旋律(模拟西风),并画出旋律线。(3)根据旋律线,学生随老师的手势唱出旋律的起伏特点。(4)高声部小组合作学习填词演唱的同时,低声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歌词数遍。(5)低声部用各种形式巩固演唱。(三)巩固提高1.两声部合唱。(1)老师(低声部)和高声部的几个学生代表合唱,其他同学聆听并谈听后感受。(引导他们从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均衡、协和程度方面去欣赏合唱)(2)两声部合唱,教师指挥并录下学生的“作品”。(要求学生看懂指挥的手势、表情等)(3)学生听赏自己的录音,教师引导讨论分析好与不足的地方。(注意提醒学生歌唱状态、声音位置与气息控制)(4)再唱,再分析。(提示学生唱好“袄”“高”“蓬”“红”的归韵)反复几次,不断提高。2.教师指挥,放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老师评价: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情感、自然微笑的表情,注意两声部的配合,相互倾听两声部之间的统一、和谐、均衡。3.老师指挥,学生有情感地演唱全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金色的秋天,学习了合唱《西风的话》,秋天就是人生学有所成、事业有成的时期,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把握自己的命运,祝同学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8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导入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
解析:
这个课例的导入存在着闪光点,但是在教学设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上述案例在导入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

老师的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并归纳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课程理念,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个前期准备做得很好,这正是本课设计的闪光点。

与此同时.课例中导人环节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老师让学生介绍收集并归纳的信息,学生收集来的只是一些民族的习俗和服饰,并没有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针对性地充分聆听乐曲才是本节课的关键。

(2)缺乏音乐实践。课例中老师让学生收集来的信息,学生收集来的只是民族文化和习俗。并没有体现学生进行音乐的实践,收集本身是一种实践.但是学生却偏离了音乐的航线。

(3)没有体现师生间相互交流。优秀的音乐课堂需要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推进教学。案例中并没有体现师生间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的音乐交流,对于教学进程的把握不够深入。

综上所述,该课例中的一系列问题有悖于新课程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因此,建议教师丰富、充实音乐欣赏环节,加强与学生的音乐交流,深入讲解知识点。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安排教学。

第9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我的祖家是歌乡》要求:(1)设定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2)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环节。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高山族人民对歌舞的热爱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爱国思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体验音乐,了解歌曲的情绪,用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字多音的演唱和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会初步判断民族调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情感地演唱歌曲。
【难点】演唱时,节奏和旋律的配合。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高山族歌舞《杵乐》视频。
老师设置问题:这是哪个民族的歌舞表演?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高山族的歌舞表演,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宝岛台湾,高山族是土著居民的一个统称,其实还分有阿美、排湾泰、雅赛夏等十三个支系,它们每一个族系之间的生活习惯、语言都很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喜欢唱歌,非常喜欢跳舞,唱歌和跳舞已经成为它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新课教学
1.节奏练习。
学生练习节奏,老师引导注意节奏要平稳。
老师引导学生休止符用跺脚来表示。
老师引导手和脚的配合,注意节奏要平稳。
2.初次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的思想情感。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的速度怎么样?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也是一首高山族民歌,歌曲非常欢快热烈,轻快的速度具有舞曲的风格,表现了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再次聆听音乐。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有多少个句子组成?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歌曲是一首单乐段结构,有四个乐句组成。
4.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歌曲,学生拍击节奏。
(2)学唱歌谱。
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唱乐谱,学生跟唱。
①学生跟着钢琴学唱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旋律中哪一句不太好唱?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第二句和第三句相对难一些,并且气息要连贯,长音时值要唱足,声音用气息支撑。
②学生再次跟琴唱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在乐谱中一、二、三、四句中有相似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种乐句的写作手法叫作起承转合,这是我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写作方法,起句(第一句)是音乐的初步呈示,是全曲发展的基础;承句(第二句)是起句的重复或展开,加深、巩固呈示的乐思;转句(第三句)是全曲的发展,乐句中节奏变得宽松,把呈示和巩固的乐思加以发展,出现不稳定的因素;合句(第四句)是乐段的结尾,有时也和起句、承句有再现的因素,或者在转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对整个乐段加以概括。
③学生演唱音阶和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我们的五声民族调式中都有哪些音?乐谱最后一个音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我们的五声民族调式中有宫、商、角、徵、羽,而乐谱中最后一个音是羽音,所以这首歌是民族调式中五声羽调式。
(3)学唱歌词。
①欣赏歌曲,学生小声跟唱,感受歌词的意境。
老师设置问题:歌词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轻快的速度与欢快活泼的情绪,表现出祖辈们爱唱歌的风俗习惯,同时也表现了台湾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情感。
②学生跟钢琴学唱歌词。
老师做正确与错误的示范。
学生评价:歌曲中出现了一字多音的地方,演唱时注意气息要保持平衡,时值要唱足,声音保持竖立的状态圆润饱满的演唱;歌唱时声音稍微短促一点,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③学生再次有情感的完整地演唱。
(三)巩固提高
1.为歌曲配伴奏。
(1)学生练习乐谱中拍手的节奏。
(2)老师将学生分为演唱组与节奏组,学生表演。
老师评价:表演时大家要带有表情地演奏,旋律不要越唱越快,拍手时注意休止符的转变和时值的变化。
(3)学生再次表演。
(4)学生交换角色表演。
2.为歌曲创编舞蹈。
(1)老师示范高山族舞蹈的动作。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跳舞蹈动作。
老师引导:同学们可以变换队形,舞蹈的情绪很热情,注意动作要保持一致,双脚有节奏地、缓慢地向一旁移动,双手垂放在身体前方有节奏地轻轻摆动。
(3)学生很热情的表演。
(4)学生分组进行歌伴舞表演。
(四)课堂小节
这节课同学们深深感受到高山族人民对歌舞的挚爱,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高山族也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让我们在歌声中共同祝愿海峡两岸的同胞早日团聚。

第10题:

问答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在那银色的月光下》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塔塔尔民族音乐文化,树立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思想情感;培养音乐的审美能力,挖掘音乐的艺术美。【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讨,感受歌曲的情绪,熟唱歌曲;通过欣赏作品,了解其他体裁的不同特点。【知识与技能】用柔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了解转调,感受转调前后的情绪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情感地演唱歌曲。【难点】了解转调,感受转调前后的情绪变化。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播放《娜鲁湾情歌》。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以什么为主题的歌曲?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台湾高山族民歌,名字叫《娜鲁湾情歌》,顾名思义歌曲是以爱情为主题的歌曲,无论是从歌词还是曲调都看得出音乐的情绪非常奔放、热烈,接下来我们一同领略塔塔尔族的民族风情,感受塔塔尔族青年男女恋爱的情景。(二)逐步探知,新课教学1.了解塔塔尔族的风土人情老师设置问题:课前大家已经了解了塔塔尔族,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他们的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塔塔尔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是中国境内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塔塔尔族的服饰十分讲究,传统饮食也十分丰富,独具民族风味。塔塔尔族的音乐节奏鲜明,活泼动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塔塔尔族的使用乐器种类繁多,有手风琴、曼陀林、七弦琴等。舞蹈活泼,吸收了维吾尔、俄罗斯、乌孜别克等族舞蹈的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按照传统习惯,舞蹈中的男角色要由女子扮演。舞蹈的动作活泼、灵巧、奔放。男子多踢蹲、跳跃的动作,女子多手部和腰部动作。2.体会塔塔尔民族的舞蹈老师设置问题:新疆塔塔尔族除了踢蹲、跳跃、手部和腰部动作,还有哪些典型的舞蹈动作?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多年以来塔塔尔族已经和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相互交融,很多的舞蹈已成为自己本民族的舞蹈动作,比如翻手腕、扭脖子、垫步等。学生表演典型的舞蹈动作。3.欣赏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意境,歌曲的情绪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歌曲柔美、抒情的旋律表现了塔塔尔族的青年男女之间朦胧的爱情,这首歌曲则表现了一首优美、忧伤、以物达意、借月咏愁,抒发伤感哀怨之情的代表作品。4.老师弹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5.教唱歌曲(1)学唱乐谱①老师弹奏旋律,学生跟琴学唱乐谱。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中哪个地方不太好唱?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一点乐曲中的连音线,连音线有两种记法,一种是小节与小节之间相同音之间的连线,时值是前一小节的节拍和后一小节节拍的相加,第二种是不同音之间的连线(老师示范),第二点注意临时变化音,升sol要比原来的sol高半音,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老师示范)第三点是开头的弱起小节,开头和结尾连起来是整拍,加上连音线一共是六拍,所以前奏弹到第五拍时就开始唱旋律。(老师示范)②学生再次学唱乐谱。老师设置问题:每段之间的音色相同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乐谱中先后出现了1=D调、1=F调、1=D调,这是音乐要素中的转调,前面的mi,转成sol,最后又回归到mi上,所以音乐表现出来的音色也不一样,所表现的情感也不一样。中间的F调的音色和前后不一样,显得暗淡了很多,使得音乐的情绪比之前更加的忧伤。(2)学唱歌词①欣赏歌曲,学生小声跟唱,再次感受乐曲的情绪情感。②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学唱歌词。老师引导:注意气息的转换,吸气时不要出声;时值一定要唱足,注意旋律的流畅性,用柔美抒情的声音演唱。③学生有情感的演唱歌曲。(三)巩固提高1.根据歌曲画指挥图,感受3/4强弱弱的旋律特点①画3/4的指挥图。老师设置问题:3/4强弱弱的节拍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总体感觉比较柔和,适合柔和抒情的曲子,有动荡、摇摆的感觉,如一些舞曲。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是追忆背叛自己的恋人的歌曲,无限思忆诉诸月光下,温婉低沉地表达了作者忧伤的情感。②一边歌唱,一边画3/4的指挥图,感受歌曲的意境。2.欣赏合唱《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体会不同演唱形式之间的区别老师设置问题:合唱与独唱在唱法上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合唱与独唱又具有不少鲜明的差异。合唱是一门共性的艺术,解决好演唱的共性是合唱的关键。合唱共性强调队员发声状态、位置、音色以及表达情感等诸多方面的统一与和谐。独唱完全是个性艺术,它的演唱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以拥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音色作为发展目标。3.欣赏轻音乐《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感受不同体裁所表达的音乐美(四)小结与作业塔塔尔族音乐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音乐,其特点是表现细腻形象,善于比喻,使人听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一种强烈的优美感。课下完成我给大家布置的两道作业题,第一题,找一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演奏或演唱的形式;第二题,了解新疆音乐,了解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