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观点,是陈鹤琴活教育的理论中()。

题目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观点,是陈鹤琴活教育的理论中()。

  • A、对活教育目的的阐述
  • B、对活教育课程的阐述
  • C、对活教育方法的阐述
  • D、对活教育原则的阐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正确答案:
陈鹤琴针对陶行知揭露旧教育的情形:“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决心使这种腐败的死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有生气的活教育。其表述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

第2题:

提出“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陈鹤琴。()


正确答案:对

第3题:

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是“活教育”最一般意义上的目的,是人区别于动物所在;而人又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因此要做“中国人”,“做中国人”体现了“活教育”的民族特征;进一步提出“做现代的中国人”,则使“活教育”目的进而体现时代精神,更为具体。他赋予“现代中国人”五方面要求:有健全身体,有建设能力,有创造能力,能够合作,要服务,懂得、善于服务。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的教材”,是对此的概括和表述。他说:“活教育课程就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这一主张直接针对以书本为主的传统而发。所谓“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与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知识,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活教育’教学论的出发点”,他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他还提出“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即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四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机械、割裂的,体现了以“做”为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

第5题:

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6题:

陈鹤琴提出要实现“活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三个目标,包括()

A、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B、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C、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D、实用主义


参考答案:ABC

第7题:

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的课程论是()。

A.“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B.“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C.“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

D.“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参考答案:D

第8题:

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参考答案陈鹤琴的活教育是针对拘泥于书本的旧教育提出的,“什么是‘活教育’?简单说,就是‘不是死的教育夕。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①活教育的目的论。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做人,做中国,做现代的中国人”;他后来进一步提出要“做世界人”。②活教育的课程论。陈鹤琴
  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③活教育的方法论。陈鹤琴主张“活教法是
  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是其长期教育实践、教育研究的结晶,也是其学前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升华与凝练。对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第9题: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10题: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
解析: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活教育”思想,由“活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论构成。 (1)“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一个人要热爱人类,热爱真理;做一个中国人要爱自己的国家与同胞,团结国民,为国家兴旺而努力。对于“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则赋予它五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服务”。“活教育”的目的论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现代中国人,表达了陈鹤琴对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变革的追求。 (2)“活教育”的课程论。 陈鹤琴反对传统的将书本看作唯一教育资料的做法,明确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所谓“活教材”就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但他并非绝对强调经验,决然否定书本。“活教育”课程追求完整的儿童生活,教学组织形式打破惯常的学科中心体系,采取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生活特点的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体系——“五指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文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 (3)“活教育”的教学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活教育”的出发点,它强调的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其鲜明的特点是:第一,强调以“做”为基础,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第二,儿童的“做”带有盲目性,需要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 陈鹤琴还归纳出“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研讨。 “活教育”思想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在吸取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时,也考虑到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对中国的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