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音乐节奏有什么特点?世俗音乐可分成哪三类?

题目

中世纪的音乐节奏有什么特点?世俗音乐可分成哪三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伊拉克的“木卡姆”,是伊斯兰音乐中的一个特有名称,是什么意思?()

  • A、抒情音乐
  • B、古典音乐
  • C、节奏音乐

正确答案:B

第2题:

中世纪综合性的世俗音乐,有代表性的可首推的是()。

  • A、神秘剧
  • B、奇迹剧
  • C、礼仪剧
  • D、喜歌剧

正确答案:A

第3题:

文艺复兴是()之间的桥梁。

A.中世纪时期与巴洛克时期

B.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

C.古艺术与新艺术

D.教会音乐与世俗音乐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中世纪世俗音乐家有哪些?


正确答案: 法国的游吟诗人、德国的恋诗歌手、戎格勒、游吟艺人、街头艺人和民间歌手等。

第5题:

试论述音乐与幼儿生理节奏的特点。


正确答案: 我们都知道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情绪赖以存在的基础。它所显示出的诸多变化,音的长短关系,又是依靠重音循环反复出现的节拍而组成完整的音乐运动。人们对音乐节奏韵律的感觉实际上是一种时间运动感,这种运动感的基础来自于人体自身的生理节奏当中,是人们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它表现于本能的呼吸动作;心脏的节律;说话语调的长短;行走跑步的速度;哭泣时的抽泣等等,这些都是人体自身的内部节奏,是节拍感所依存的基础。音乐是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当声波作用于人的听觉时,人随即产生一种音乐情绪体验,人的各种不同的情绪相对就有不同的心跳速度。人的情绪的变化首先带来的是人体内部节奏的变化;而音乐情绪的变化同样是改变其音乐节奏和速度。例如人在散步和遇到急事的走路速度就不一样;在表示人的悠闲和繁忙的音乐里,其节奏和速度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我们自己的脉搏就可以作为一首曲子引起的情感强烈程度的标记,我们兴奋时心率自然上升,所以速度加快的音乐往往被认为是越来越令人振奋的音乐。这说明人的自身节律,有一种与客观节律要求同步的倾向性。
幼儿的节律是从母亲那里遗传下来的,其生理节奏的特点主要是以一强一弱的二拍子体现的。幼儿还在母亲体内时,就已熟悉了母亲有节奏的心跳,母亲的情绪乃至行动带来的体内节奏速度的变化都会使他感到并会做出相应反应;婴儿生下来的第一声哭泣,也是有节奏长短的;幼儿初学走路的本能节奏就是二拍子;在幼儿自身的生理节奏中,体现了对称的节拍,如二拍子、四拍子,即使是三拍子的曲子,幼儿本能的身体晃动也是以二拍子体现出来的。

第6题:

节奏鲜明和舒缓、悠扬的音乐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节奏鲜明的音乐能振奋人的精神,舒缓、悠扬的音乐会对人有松弛和催眠的作用。

第7题:

从中世纪复调音乐和节奏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看中世纪宗教音乐世俗化、专业化的发展倾向。


正确答案:复调的发展:公元9世纪,出现最早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起初,是一种平行奥尔加农,上方声部是圣咏旋律,称为主声部,主声部下方附加一个奥尔加农声部,附加声部以相距四度或五度方式平行于主声部,两个声部以四度或五度平行移动。从11世纪开始,奥尔加农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一些变化,自由的反向、斜向进行增多,出现了声部交错或超越。12世纪,复调音乐又有新的变化,奥尔加农声部从下方声部转向上方声部,并越来越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格,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节奏模式的运用为复调音乐带来了新的变化。12世纪或13世纪初,第斯康特风格的复调音乐开始具有重要影响。它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12、13世纪还流行一种被称为孔杜克图斯的体裁形式。复调的孔杜克图斯不再依赖圣咏,而是以自创的旋律为基础。一般为二至四声部,常见为三声部,其织体特点类似于第斯康特,但更规整,各个声部节拍基本相同。每个声部都唱歌词,且各声部歌词一样。仍采用拉丁歌词,音乐表现出有规律反复的分节歌曲形式。大约1250年左右,经文歌成为中世纪晚期重要的复调体裁。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声部,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开始还是拉丁文的,后来一些经文歌上方两个声部歌词方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形成“复歌词”现象。由于加入方言歌词,经文歌内容渐渐世俗化。13世纪下半叶以后经文歌各声部间,逐渐出现对比,出现弗朗科经文歌和彼特罗经文歌。
节奏的发展:大约11、12世纪左右音乐中发展出来一套节奏模式,节奏模式的节奏类型与诗歌韵律音步的节奏特征一致,有长、短两种类型,可变化出六种节奏模式,效果上都是三拍子的。13世纪的音乐理论家弗朗科提出了有量记谱法。在这种体系中,用三种重要的节奏符号,长拍、短拍、次短拍。它们之间是三分法的完整拍划分。14世纪二分法的不完整拍节奏划分逐渐占据主导,并且节奏时值不断细分。14世纪经文歌创作手段越来越复杂,促成了等节奏技术的探索和实验。
世俗化、专业化:中世纪音乐逐渐脱离了宗教文本对它的束缚,有了艺术化的倾向。中世纪的音乐和宗教渐行渐远。音乐一开始是宗教的工具,没有独立性,逐渐在专业化、世俗化、艺术化的道路上和宗教渐行渐远,获得了地位。它发展非常艰难、缓慢。

第8题:

简述中世纪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的主要区别。(8分)


答案:
解析:
世俗音乐指的是宗教音乐相对的音乐创作。世俗音乐的内容包括了爱歌、舞曲及戏曲;而宗教音乐主要是歌颂上帝,表达信徒对于上帝的虔诚、赞美;世俗音乐乐器为了巡演方便采用更方便携带的小型乐器,而宗教音乐以管风琴为主。

第9题:

中世纪的音乐节奏有什么特点?世俗音乐可分成哪三类?


正确答案:中世纪音乐的特点是:圣咏节奏是自由的,以歌词(大多是圣经经文)的韵律、句子长短为基础。
世俗音乐可分为:
(1)与宗教内容和形式有一定联系的歌曲;
(2)属于贵族圈子的骑士音乐;
(3)民间职业音乐家的音乐。

第10题:

怎样区别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


正确答案: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有一定的发展,但宗教音乐仍为主流音乐文化,它们在发展中有各自的侧重点,我们可以根据两者的特征来加以区别:
1、在表演场所方面,宗教音乐是在教堂和宗教活动中运用的;除此之外运用的音乐则是世俗音乐。
2、在声乐演唱方面,宗教音乐为复调的圣咏,采用拉丁文歌词;而世俗音乐多是单声音乐,用方言演唱,即兴成分居多。
3、在调式运用方面,宗教音乐采用教会调式;而世俗音乐较多使用伊奥尼亚和爱奥尼亚调式。
4、在乐器使用方面,宗教音乐开始只是无伴奏的单纯声乐,13世纪后管风琴成为教堂的伴奏乐器,但禁用其它一切乐器;世俗音乐则使用了民间流行的一切乐器,包括弓弦乐、弹拨乐和管乐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