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

题目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一辆完好地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集聚的街区,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发现停放在中产阶级集聚街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该研究者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发现,刚过了几个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因此,有研究者以该试验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试述“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刚的爸爸把汽车停放在小区的消防通道门口,这样做对吗?()

A、对

B、不对

C、无所谓

D、没有发生火灾时可以这么做


答案:B

第2题:

两辆汽车在一条长为1000米的直赛道上来回行驶,甲的速度是48km/h,乙的速度是60km/h,这两辆车分别从这条赛道的两端出发。来回共行驶了1小时,如果不计汽车的调头时间,那么这段时间内这两辆车共相遇多少次?( )

A.60

B.48

C.36

D.24


正确答案:A
甲行驶1000米需要75秒,乙行驶1000米需要60秒,经过300秒,甲、乙两辆车同时行驶到两端,每隔300秒他们相遇的情况重复出现,经过300秒时,甲行驶了4个1000米,乙行驶了5个1000米,共相遇了5次,以300秒为周期,1小时是3600秒,则有12个300秒,所以在1小时内相遇的次数是5×12=60(次)。故本题选A。

第3题: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 __________行为。


正确答案:
操作性 

第4题: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一辆完好地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集聚的街区,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发现停放在中产阶级集聚街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该研究者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发现,刚过了几个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因此,有研究者以该试验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
(1)基于上述材料,请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谈谈你对“破窗理论”的理解。
(2)试述“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破窗理论”体现了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育中,学生们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破窗理论”体现了群体心理中的从众心理,人都存在一种潜意识的模仿。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很容易相互影响,致使一些消极因素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恶性的“传染”。 (2)“破窗理论”对班级日常管理有非常重要的启示。首先,班主任要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塑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关德。其次,班主任要注重用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及时制止学生出现的个别不良行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不良行为出现而没有被制止,就像汽车被打破车窗,会暗示和诱导更多的人做出进一步的破坏,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警惕并及时修补“破窗”。

第5题: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 )和( )。


答案: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解析:

第6题:

某公司有两辆小汽车,原值分别为l5万元和10万元,年个别折旧率分别为10%和8%,则该公司小汽车的年分类折旧率为( )。

A.10%

B.8%

C.9%

D.9.2%


正确答案:D

第7题:

比较心理学家哈洛曾做过著名的“猴子实验”,训练猴子解决双客体辨别课题,该实验是验证了学习

的 【 】

A.动机

B.策略

C.管理

D.迁移


正确答案:D

第8题:

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归纳为一________问题行为和________问题行为。


正确答案:
扰乱性 心理

第9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一辆完好地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打开顶棚的那辆车当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该研究者把完好无损的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发现,刚过了几个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因此,有研究者以该试验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
问题(一):基于上述材料,请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谈谈你对“破窗理论”的理解。(8分)
问题(二):试述“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12分)


答案:
解析:
问题(一):(1)榜样示范法和观察学习。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观察学习则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学生正处于善于模仿的时期,可塑性强,榜样及观察到的行为能使抽象、高深的思想具体化、人格化,能给人极大的感染和激励。
(2)环境的重要影响。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即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必然会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
(3)从众现象。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在学校及班级中,学生会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问题(二):(1)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学习的氛围。
(2)教师应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3)以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及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为榜样,让学生向他们积极学习。
(4)当学生发生错误或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应该立即纠正和补救,以免扩大范围。

第10题: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 }。


答案:操作性行为,
解析:
提示:请参考答案,输入的答案要和答案显示,有“,”“《》” ”“ 一模一样才会显示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