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评价能力是道德认识发展的标志,中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表

题目

道德评价能力是道德认识发展的标志,中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 A、从他律到自律
  • B、从结果到动机
  • C、从片面到全面
  • D、从态度到行为
  • E、从对人到对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不属于道德认识形成的有()。

A.道德信念的产生

B.道德情感的体验

C.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D.道德知识的掌握


参考答案:B

第2题:

道德认识的形成包括()。

A. 道德知识的掌握

B. 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C. 道德信念的产生

D. 道德情感的丰富

E. 道德意志的养成


答案:A B C

解析:道德认识的形成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和道德信念的产生。

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常常是以道德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学生一旦掌握了道德概念,就能够概括地去解释人行动的本质特点,并以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行为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而不是像幼儿那样直观的去认识道德现象。学生的道德观念有一个逐步掌握和发展的过程。研究表明,儿童对是非好坏的理解最初是具体的和个别的,比如他们认为“好”就是那些得到表扬、称赞和认可的事情,“坏”就是那些带来惩罚、斥责和禁止的事情。八九岁的儿童,一般是按照他自己对个人关系的体验去判断是非。九岁以后,儿童的道德概念在本质上就变得比较概括,不再把偶尔发生的争执、过失等当作不可饶恕的坏事。直到青年期,才会掌握诸如诚实与虚伪、正义与非正义等更概括和抽象的概念。

第3题:

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

A.社会活动能力

B.自我教育能力

C.道德认识

D.道德情感


正确答案:B

第4题:

简述学生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


答案:错
解析:
道德评价是指根据已有的道德准则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是随着道德知识的丰富和加深、身心得成熟,在舆论、别人的评价、教育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般发展趋势(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从客观的效果到内在的动机;从他人到自己;从片面到全面。

第5题:

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德育大纲》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1995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要求要培养初中学生“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发展高中生“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这说明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 )。

A.道德思维能力

B.道德意志能力

C.道德控制能力

D.道德体现能力


正确答案:A
思想品德课在传授学生道德知识、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思维能力包括道德推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决策能力以及道德抉择能力。思想品德课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意味着借助理性的力量,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及道德规范,在社会实践中面对具体的道德情景能进行道德推理,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实践道德活动。题干中“辨别是非”“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说明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第6题:

道德认识的形成主要表现在()。

A.道德知识的掌握

B.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C.道德情感的体验

D.道德信念的产生


参考答案:ABD

第7题:

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从“他律”到“自律”;
(2)从效果到动机;
(3)从别人到自己;
(4)从片面到全面。

第8题:

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

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正确答案:D

第9题:

小学生道德认识的表现有(  )

A 、 道德评价水平的提高
B 、 道德体验的再现
C 、 道德概念的掌握
D 、 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E 、 道德信念的形成

答案:C,D,E
解析:

第10题:

( )是道德认识形成的必要前提。

A. 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
B. 道德概念的掌握
C. 道德信念的确立

答案:B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