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是15岁的中学生,盗卖了两辆山地车,获得1500元。关于他的

题目

刘某是15岁的中学生,盗卖了两辆山地车,获得1500元。关于他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刘某的盗窃数额已经达到刑事法律规定的起刑数额,构成犯罪。
  • B、刘某已经达到刑事法律规定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应负刑事责任。
  • C、刘某未达到刑事法律规定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不负刑事责任。
  • D、刘某在14—16周岁间,犯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张某于15岁上高中时,其父为他买了一辆价值1万元的高级山地车。后张某因迷上网吧,私自将山地车以5000元的价格卖给刘某。张某与刘某之间的摩托车买卖合同效力是( )。

A.有效

B.无效

C.可撤销

D.效力待定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核效力待定合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事后经其家长的认可即属于法定代理人追认,该合同有效。张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欠缺订立该合同的能力,所以张某与刘某所签订的合同为效力待定的合同。

第2题:

刘某是某运输公司卡车司机,一日清晨去东郊拉货。中途遇到他的朋友赵某要求搭他的车去东郊。刘叫赵坐到驾驶室,然后继续开车。当车行至一条大街拐弯处时,刘突然发现对面驶来一辆吉普车。刘平日驾驶技术欠佳,经验不足,遇事容易慌乱。这时如果刹车制动,就不会出任何问题。但刘生怕两辆车相撞,遂不顾一切地突然向右打轮。由于车速较快,打舵突然,赵某身体失衡将车门撞开摔到车下,造成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刘某的行为是否是紧急避险和对赵某的死亡应否负刑事责任的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属于紧急避险

B.属于避险过当

C.属于假想避险

D.应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CD
解析:紧急避险的两个重要条件是:(1)危险必须正在发生;(2)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排除危险,亦即不得已而为之。本题案例中并不存在迫在眉睫的危险,如果刘某能够减速或制动,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不幸事故的。在这种情况下,刘某的行为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造成灾难的原因是刘某驾驶技术欠佳,遇事慌乱,想象有撞车的危险,处理不当。所以,刘某的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应对赵某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C、D正确。

第3题:

中学生刘某在星期日晚上以父母外出,家中无人为由寄宿在同学李某家中。深夜,李某的父亲下班后,得知刘某住在家中,便以未成年人不得夜不归宿为由,让刘某立即起床走人。问李某父亲的做法妥当吗?你认为他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不妥。应当同刘某家长或学校、公安机关联系。

第4题:

中学生王某扰乱课堂秩序,教师刘某将其赶出教室,并罚其做俯卧撑,王某体力不支,头部磕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王某对其头部所受伤害负主要责任
B 、 刘某将王某赶出教室不应实施体罚
C 、 学校可依法给予刘某相应的行政处罚
D 、 刘某侵犯了王某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


答案:D
解析:
教师刘某把王某赶出教室,侵犯了王某的受教育权;惩罚其做俯卧撑,侵犯了他的人身权。

第5题:

刘某是某运输公司卡车司机,一日清晨去东郊拉货。中途遇到他的朋友赵某要求搭他的车去东郊。刘叫赵坐到驾驶室,然后继续开车。当车行至一条大街拐弯处时,刘突然发现对面驶来一辆吉普车。刘平日驾驶技术欠佳,经验不足,遇事容易慌乱。这时如果刹车制动。就不会出任何问题。但刘生怕两辆车相撞,遂不顾一切地突然向右打轮。由于车速较快,打舵突然,赵某身体失衡将车门撞开摔到车下,造成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刘某的行为是否紧急避险和对赵某的死亡应否负刑事责任的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属于紧急避险
B.属于避险过当
C.属于假想避险
D.应负刑事责任


答案:C,D
解析:
解析:紧急避险的两个重要条件是:(1)危险必须正在发生;(2)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排除危险,即不得已而为之。本题中并不存在迫在眉睫的危险,如果刘某能够减速或制动,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事故的。在这种情况下,刘某的行为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造成灾难的原因是刘某驾驶技术欠佳,遇事慌乱,想象有撞车的危险,处理不当。所以,刘某的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应对赵某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第6题:

矫正社会工作者刘荣在对假释人员吴某进行家访时得知他是最近发生的一起人室盗窃案的作案者之一。面对这种情况,刘荣最适宜的处理办法是( )。

A.直接向案发地居委会举报

B.根据保密原则,为吴某保密

C.劝说吴某到公安局自首

D.劝说吴某将所盗财务悄悄返还失主


正确答案:A
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未经服务对象同意或允许,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除非在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如果在紧急情形下,必须打破保密原则而来不及提出报告时,社会工作者事后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并补办手续,以记录必要的工作程序。故选A。

第7题:

小任的好朋友刘某从外地来找小任,小任挽留刘某在家居住。第二天晚上,小任偶然撞见刘某正注射毒品,颇感震惊,但碍于面子,没有制止。两天后,警察在刘某房内搜出毒品和注射用具,刘某也承认自己注射毒品。警察带走刘某,并对小任处以500元罚款。根据《禁毒法》,小任被罚款的原因是(  )。

A.他没有主动检举刘某吸毒
B.他包庇贩卖毒品的刘某
C.他容留刘某吸食注射毒品
D.他为刘某窝藏毒品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禁毒的法律责任。《禁毒法》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第8题:

赌徒刘某最近连输了几笔钱,某日,他在商店发现一男子张某买东西时出手大方,感觉此人有钱,决定绑架他。于是刘某就尾随张某,当行进至一偏僻胡同时,刘某从后面上前将其击昏,后叫来出租车谎称该张某是他朋友喝多了要送回家。刘某叫司机将车开到自己家,他把被击昏的张某背到屋里,这时张某醒了过来,刘某叫他给家里打电话交10万元再放他走。张某给家里打了电话后,刘某突然想起张某身上应该带着钱,便以殴打为手段,逼迫张某交出,张某被迫交出随身带着的7000元钱。下列关于对刘某的行为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应定绑架罪从重处罚

B.同时触犯绑架罪和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

C.构成绑架罪

D.同时触犯绑架罪和抢劫罪,择一重罪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ABC
【考点】绑架罪;抢劫罪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条第3项规定,绑架过程中又当场劫取被害人随身携带财物的,同时触犯绑架罪和抢劫罪两罪名,应择一重罪定罪处罚。绑架勒赎本身就是以获取被绑架人或其亲友财物为目的,因此,在控制被绑架人后掳走其随身携带的财物,无论数额大小,对绑架-A.r6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反之,指望绑架人不掳走被绑架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则与常理不符。对这砘情况如以抢劫罪和绑架罪并罚,实质上是将一个暴力劫持或拘禁行为既用作绑架罪的构成要件,又用作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有违“禁止重复评价”的刑法原理。

第9题:

可以作为旅游合同主体的是( )。

A.患精神病的张某
B.15岁的刘某
C.13岁李某的父亲
D.17岁的中学生王某

答案:C
解析:

第10题:

下列可以成为普通合伙人的是()。

  • A、中学生刘某
  • B、上市公司
  • C、公务员张某
  • D、企业职工贾某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