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民论”

题目

“亲民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 )中的论断。


答案:
解析:
《大学》

第2题:

《行军篇》中说“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足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请将这段话翻译成白话。


正确答案: 士卒还未亲近并依附之前就加以惩罚,他们必定不服,不服从就很难用之作战。士卒已经亲近依附,但不实际严格的军纪军法,也不能用来作战。所以要用恩爱仁义的方法来教育感化他们,用严格的军纪军法来管束规范他们,这样军队才会打胜仗。平时一向严格执法,管教士卒,士卒便会养成服从的习惯;平时不认真执法,又不能严格管教士卒,士卒便会形成不服从的恶习。平时一向贯彻执行军法命令的,说明将帅与士兵之间的关系融洽。

第3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A.化民成俗

B.建国君民

C.修身齐家

D.止于至善


参考答案:D

第4题:

限民名田论


正确答案: 所谓的“限民名田”就是对私人占有的土地的数量规定一个限度。

第5题:

朱熹把亲民阐释为新民。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史记》中记载:“子产治郑,________;子贱治单父,________;西门豹治邺,________。”子产靠的是亲力亲为,明察秋毫;子贱注重教化百姓,选贤任能;而西门豹则以水利富民,以重典治乱。

A.民不敢欺 民不能欺 民不忍欺
B.民不能欺 民不忍欺 民不敢欺
C.民不忍欺 民不敢欺 民不能欺
D.民不忍欺 民不能欺 民不敢欺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三空。根据“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则以水利富民,以重典治乱”可知,西门豹重视法典治国,在暴力威慑下,故该空应体现“老百姓不敢欺骗他”的意思。A项“民不忍欺”即百姓不忍心欺骗,C项“民不能欺”即百姓没有能力欺骗,均不能体现“不敢”的意思,故排除A项和C项。B项和D项“民不敢欺”能体现“不敢欺骗”的意思。
第二步,再看第二空。根据“子贱治单父”“子贱注重教化百姓,选贤任能”可知,子贱重视教育感化老百姓,选拔任用贤能的人,百姓会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故该空应体现“老百姓不忍心欺骗他”的意思。B项“民不忍欺”能体现“不忍心”的意思,符合文意。D项“民不能欺”不能体现“不忍心”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一空。根据“子产治郑”“子产靠的是亲力亲为,明察秋毫”可知,子产凡事亲自参与且观察细致入微,故该空应体现“老百姓没有能力欺骗他”的意思,B项“民不能欺”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第7题:

“明明德”和“亲民”是“至善”的内容。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尚书·周书》:皇天无亲,惟()是辅。

A.民

B.礼

C.亲

D.德


参考答案:D

第9题:

简述顾炎武“亲民论”的思想内容及局限性。


正确答案: 他以“人性自私”思想为理论依据:
(1)人性自私说,人从本性上来说是自私的。
(2)寓封建于郡县之中,把封建制和郡县制两种体制结合起来。
(3)在顾炎武看来,中央集权制下的“县令”等地方官,任官期限过短,对地方事务较少私人厉害关系,很难真正有所投入。如果让县令终身任职,并由子孙继承,他就会把“百里之县”看做自己的私产。
从总体上看顾炎武的“亲民论”也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罢了。

第10题:

郑观应颇具特色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

  • A、赈灾论
  • B、慈善论
  • C、济民论
  • D、养民论

正确答案: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