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李觏的社会福利主张。

题目

试析李觏的社会福利主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李觏的《周礼致太平论》。


参考答案:

北宋时人,他的反传统经济思想表现在:
第一、反对讳言财利的传统观点。他否定“贵义而贱利”的儒家传统观点,提出“贤圣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焉”。“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欲者,人之情,曷为不可言”。正因为强调财利,所以在他的分配思想中也就反对打击富人的思想。
第二、反对专卖征收,主张自由竞争。反对专卖,认为专卖产生严重问题:一是质量不能保证;二是专卖经营网点太少;三是专卖经办人上下其手。
如果自由经营,由于有许多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自由竞争,无人敢造假,营销网络宽广,百姓愿意购买消费,商品销量大增,政府可以征收到更多的税收。
第三、谷物价格变动对社会各集团的影响他与传统不同,他说“古人有言曰:谷甚贱则伤农,贵则伤末,谓农常粜而末常籴也。此一切之论也。愚以为贱则伤农,贵亦伤农,贱则利末,贵亦利末也。”因为农或商既可能出售谷物也可能购进谷物。农民在收获后,由于多种原因而急需现金,纷纷抛售谷物,市场价格跌落,而商人低价收购,待农民需要时,又高价抛售。


第2题:

李觏


正确答案: 字泰伯,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针对当时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李觏在理论上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思想。李觏对财政经济问题关注较多,以揭示义利的内在统一性、肯定谋利求欲的合理性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较系统的富国主张。李觏为化解社会危机,富国强兵而进行的理论探索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第3题:

李觏肯定谋利求欲的合理性,是其富国主张的理论基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美芹十论》的作者是()

  • A、辛弃疾
  • B、苏轼
  • C、李觏
  • D、陈亮

正确答案:A

第5题:

从总体上看,李觏的思想带有强烈的()

  • A、个人主义倾向
  • B、集体主义倾向
  • C、功利主义倾向
  • D、行为主义倾向

正确答案:C

第6题:

试析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正确答案: 基本主张:1、卢梭主张①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人得到自由发展。②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要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③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④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儿童的特点,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⑤自然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教。
2、裴斯泰洛齐主张①自然的教育可以通过家庭和学校进行。②自然的教育应依据自然的法则,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③要求在教学中启发儿童的兴趣与自觉性,发展儿童在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潜在能力。④要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进行教育。
影响:1、确立了一种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2、影响了几代教育家(赫尔巴特、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杜威等)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奠定了欧美新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

第7题:

简述李觏的社会思想。


正确答案: 1.对立的探讨:“礼本论”礼是基于人的本性的一种需求。
辅之以刑政,利是治世的根本大法,一切伦理需求都归为礼。
2.周礼致太平:
(1)节约必须解决之问题:裁减军备,强兵;裁减冗吏;富国、富民的办法也是节俭。
(2)开源的措施:务本抑末,“末”是商业,打击商人,劝导百姓务本;均田。
(3)强兵:“乡军”用军队的编制把农民组织起来,祭祀之礼与习武结合起来。
3.平土均田:实行周之井田制。

第8题:

论述李觏的义利观。


参考答案:李觏的义利观主要体现在他的利欲论中。李觏的义利思想前后经历两个阶段,其早期的利欲观主要论证了求利的合理性和利与义的统一性。关于言利的合理性问题,首先,李觏认为“夫礼之初,顺人之性欲,而为之节文者也”,这就是说李觏认为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是自然的,为了满足这种欲望而进行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求利,是礼仪产生的基础。而且“食不足,心不常,虽有礼义,民不可得而教也”,也就是说失去了物质利益这个前提,礼仪也就不能够存在了。李觏不仅把礼义从抽象的理论说教中,还原为实在的经济生活,而且明确地指出:没有利欲这个前提条件,就没有礼义的起源,伦理纲常也就不能赖以生存了,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利欲的合理性。该种认识中和了传统的义利思想“义重于利”的极端认识。而关于义利统一性的认识上,为了论证利与义的统一性,李觏在理论上提出了自己的新的解释。李觏突破了历史上将礼、乐、刑、政、仁、义、理、智、信并列的传统说法,而是把礼抬高到首位,认为礼是其余七者之本,这七者实际上就是礼的体现。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把经济生活纳入到了礼的内涵,认为物质财富本身也是礼义的组成部分。

第9题:

试析中国气候的变迁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1)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主要表现在:首先是温度的变迁,总的趋势是由暖变冷,其表现是温暖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其次是由温度变化带来的湿润度的变化,其大势是是随着气温的变冷而逐渐变得干燥。
(2)以上两方面气候的变化所产生的复杂后果,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开发、民族的迁移、人口的变化、文化的传播,以至社会的治乱和王朝的兴衰都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特别是气候还与灾荒直接相关。中国是一个多灾荒的国度。由地理和气候造成的灾荒主要有旱、涝、蝗、风、雹等。大水之后往往伴随瘟疫,而大旱之后则往往有蝗灾,所以灾荒又与疾病是相互联系的。
(3)由此,备荒、救灾就成为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也自然成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体内容。

第10题:

《强兵策》的作者是()

  • A、李觏
  • B、岳飞
  • C、范仲淹
  • D、辛弃疾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