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13——16世纪兴盛的复调音乐时期,无论是宗教的或非宗教的世

题目

欧洲13——16世纪兴盛的复调音乐时期,无论是宗教的或非宗教的世俗合唱中,早期高声部多由()担任。

  • A、女高音
  • B、男高音
  • C、假声歌手
  • D、童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非宗教组织可以接受宗教性质的捐赠,不得销售或散发宗教出版物及其他宗教宣传品。()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简述中世纪宗教复调音乐的发展状况


正确答案:第一阶段,约5-6世纪,是中世纪音乐发展的早期阶段。政权割据后的社会各方面发展都较为缓慢,音乐上格里高利圣咏的确立及扩展使局面的统一成为了可能。
第二阶段,约11-13世纪,是中世纪音乐的盛期。社会各方面发展进入轨道,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条不紊的走入繁荣,音乐上复调音乐的兴起,使以宗教音乐为核心的西方专业音乐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民间世俗音乐逐渐活跃,新风格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体验。
第三阶段,14-15世纪初,是“新艺术”时期,围绕法国和意大利的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有的音乐史书将其划为文艺复兴早期,但我们思想上要明确,“新艺术”时期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而它的发展中有冲突,有扬弃,尤其是世俗音乐成为了与宗教音乐并行发展的领域,世俗音乐的多样性和表现性逐渐与宗教音乐的技巧性相结合,从而为文艺复兴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发展道路。

第3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佛教兴盛与多种宗教并存的局面。


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西域达到鼎盛时期。突出表现在以下四点:
(1)是信众极多。于阗国老百姓才几万人,而和尚就有万人之多。一个瞿摩大寺,有和尚30000,就餐时,需击鼓集合。龟兹是当时佛教中心之一,有僧众1万余人。
(2)是佛像雕技高超,寺塔华丽。如于阗佛像雕塑技艺绝伦,有的飞金神像高达十多丈;百姓之家,门前都修小佛塔,小的也有三丈多高,在上面建有僧房,以供云旅四方的僧人居住。
(3)佛事活动频繁。各国僧众天天烯香念经,月月道扬,年年举行盛大的佛会。
(4)是高僧辈出,西域与中原相互影响。西域的佛教热潮迅速东传,内地成千上万的僧人西行取经,“丝绸之路”上,僧迹不绝。曹魏时的朱士行、西晋的竺法护、僧建,后秦的法显、智猛,刘宋的昙无竭,北魏的惠生和宋云等等是西行僧人的代表。他们为弘扬佛教文化作出了贡献。同时,西域高僧到中原说法、译经者也不少。有被后赵皇帝宠信而称为大和尚的佛图澄;尤其是精通梵文和汉语的龟兹佛学大师鸠摩罗什,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极为深远。

第4题:

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13世纪同盟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5世纪转衰,1669年解体。导致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北部经济的衰落
  • B、欧洲重商主义兴起
  • C、德国宗教改革的出现
  • D、新贸易路线的竞争

正确答案:D

第5题:

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可以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款。()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赠

  • A、非宗教团体
  • B、非宗教院校
  • C、非宗教活动场所
  • D、非指定的临时活动地点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但可以接受宗教性的捐献。()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欧洲“哥特式建筑”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宗教统治()

A.17世纪。

B.中世纪

C.古希腊

D.文艺复兴


参考答案:B

第9题:

欧洲哥特样式产生于()时期,当时的新宗教建筑室内以竖向排列的柱子和柱间尖形向上的细花格拱形洞口、窗口上部火焰形线脚装饰、卷蔓、亚麻布、螺形等纹样装饰来创造宗教至高无上的严肃神秘气氛。

  • A、12—13世纪初
  • B、13世纪中期
  • C、14世纪初
  • D、15世纪中期

正确答案:A

第10题:

随着时代发展,封建社会中国与欧洲政权机构秘书工作受宗教影响的情况是()。

  • A、受宗教影响越来越少
  • B、受宗教影响越来越多
  • C、中国受宗教影响增多
  • D、欧洲受宗教影响增多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