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印象主义画派艺术追求、画家及作品?

题目

阐述印象主义画派艺术追求、画家及作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画家米罗有下列什么关系?()

A.印象主义画派
B.超现实主义
C.立体主义
D.后印象主义

答案:B
解析:

第2题:

《塔希提妇女》是后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


正确答案:高更

第3题:

请回答威尼斯画派的艺术特点及其代表画家


正确答案:威尼斯画派在艺术技法上吸收了佛罗伦萨画派、东方拜占庭艺术特别是北欧尼兰德油画技术。作品风格欢快明朗、色彩绚丽、构图新颖、诗意浓郁。绘画反映着威尼斯社会当时人们一般的心理状态,他们大多倾向于寻求欢乐、狂热和激情,宗教的训诫性比较少,即便是宗教题材的作品,也充满着对于人间生活的美满想象力,色彩大体上趋于饱满、追求欢快、激情和狂热的调子,并具有一种抒情的意味。威尼斯画家笔下的圣母和天使,往往是一些穿着华丽、肌肤圆润的上层妇女形象。这种追求享乐的思想,在艺术上表现得相当突出,从而形成了这一地区特有的绘画风格,称之为威尼斯画派。    代表画家及代表作:贝利尼《有小树的圣母》、《神的欢宴》和《湖的圣母》;乔尔乔纳《三个哲学家》、《田园合奏》和《沉睡的维纳斯》;提香《天上与人间的爱》和《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委罗内塞:《利未的家宴》、《格利戈里的宴会》和《加纳的婚宴》;丁托列托《圣马可的奇迹》、《发现圣马可尸体》和《银河的起源》。  

第4题:

印象主义画派代表人物有()和(),野兽派画家有()等人。


正确答案:莫奈;雷诺阿;马蒂斯

第5题:

19世纪后半期,受光学发展的影响,一些画家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应该从光的角度来观察,一切色彩皆发源于光,光和色成为他们研究的中心课题。这些画家属于()

  • A、古典主义画派
  • B、印象主义画派
  • C、浪漫主义画派
  • D、现实主义画派

正确答案:B

第6题:

以表现时代风貌为宗旨,以广西秀美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以传统中国画为主体,以广西当代画家为主要力量的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鲜明艺术风格的画家群体,被称为()。

  • A、漓江画派
  • B、黄土画派
  • C、关东画派

正确答案:A

第7题:

马蒂斯是20世纪初法国()艺术的代表画家。

  • A、新印象主义
  • B、后印象主义
  • C、野兽主义
  • D、立体主义

正确答案:C

第8题:

画家米罗有下列哪个画派关系密切( )。

A.印象主义画派
B.超现实主义
C.立体主义
D.后印象主义

答案:B
解析:
胡安?米罗,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故正确答案为B项。

第9题:

安徽历史上著名的画派有哪些?介绍其中一种画派的发展情况,以及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


正确答案: 安徽绘画起源于四世纪,最早出现的画家是晋代戴逵。以后,又出现唐代的曹霸、薛稷、周防,宋代的惠崇、丁贶、崔白、李公麟,元代的朱璨等一批杰出画家。明清时期是安徽绘画的高峰期。明代,有詹景凤、丁瓒、丁云鹏等绘画高手;清初,则出现以渐江为首的新安画派,以梅清为首的宣城画派,以萧云从为首的姑熟画派。乾嘉年间,萧县兴起龙城画派。这些画派对中国的绘画传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宣城画派,指以梅清为首的梅氏诸画家。宣城梅氏是望族,自北宋年间诗祖梅尧臣“以诗名家”以后,文风蔚起,历代名家辈出,故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之说。梅清(1623-1679),字渊公,号瞿山,又号瞿硎、稼园、敬亭山农、柏枧山中人、白发老顽皮等。在绘画艺术上,梅清自谓多学元代,得力于倪瓒、沈周笔意,“不薄今人爱古人”,但他“师古”而不“泥古”,而是融入“我法”,认为“古人在我”,注重笔墨韵味和“文人画”的传统,反对死临硬摹、食古不化。梅清擅长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他自称“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黄山的奇峰异石,飞瀑流泉,云海变化,松树的千姿百态,无不收入笔底。他笔下的黄山多以气势取胜,行笔流动豪放,运墨酣畅淋漓,取景奇险,用线盘曲,富有运动之态,如《西海门图》、《天都峰图》、《莲花峰图》以及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西海千峰图》等,山峦风云变幻,松多奇苍,给人苍茫、凝重的感觉。梅氏画家中,较为著名的还有梅清的从子梅磊、梅磊之子梅南,从孙梅翀、侄孙梅庚、梅种、梅蔚等,其中尤以梅庚名气最大。梅庚的小幅山水,多数是疏点林木,纯用浓墨钩斫山石,略加淡墨皴染。虽不施点苔,亦妙趣横生。梅家之外,半山和尚也是宣城画派的重要角色,画风静而内沉。半山和梅清诗画互酬,共同形成宣城画派风格。

第10题:

何为浙派?代表画家,作品及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明前中期,浙江钱塘。
(1)吴伟,《溪山鱼艇图》用笔奔放,画时泼墨如云,各有条理。
(2)蒋嵩,《渔舟读书图》,喜用焦墨枯笔,善用淡墨,浑然一体。
(3)戴进《风雨归舟图》,创新意,多用斧劈皴,笔墨灵活,风格以苍劲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