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脉搏短绌的特点和发生机制;常见疾病是什么?测量方法是什么?什

题目

简述脉搏短绌的特点和发生机制;常见疾病是什么?测量方法是什么?什么是脉搏短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一)特点: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二)发生机制: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心排出量少的搏动可发生心音,但不能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造成脉率低于心率
(三)疾病:常见于心房纤颤的患者
(四)测量方法:由两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开始”和“停止”口令,计时一分钟
(五)概念: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脉搏短绌,简称绌脉
(六)异常脉搏的护理:
1、休息与活动
2、加强观察
3、准备急救物品和急救仪器
4、心理护理
5、健康教育
(七)测量脉搏的注意事项:
1、勿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的搏动较强,易与患者脉搏相混淆
2、异常脉搏应测量1分钟;脉搏细弱难以触诊时,应测心尖搏动1分钟
3、为偏瘫患者测量脉搏时,应选择健侧肢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脉搏的测量方法。


正确答案:测量脉搏测量时,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平放于手腕桡动脉搏动处,计一分钟搏动次数。或者测半分钟的脉搏数乘以2。

第2题:

脉搏短绌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测量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概念:即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其特点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诊脉时,脉细数,且极不规则。发生机制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心输出量少的搏动可发生心音,但不能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造成脉率低于心率,这种现象称为“脉搏短绌”或“绌脉”,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病人。
临床表现:
(1)症状:可有心悸、不安、头晕及晕厥等。这是由于心房活动不协调,失去有效收缩能力,心房辅助心室充盈的作用降低,加以快而不规则的心室节律,引起心室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心排血量降低,造成循环障碍。
(2)主要体征:心律、脉搏完全不规则,脉率低于心率。
(3)心电图改变:正常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与形态不同、频率不规则的颤动波(f波),常在Ⅱ、Ⅲ、aVF及导V1联中较清楚。心室率快而绝对不规则。QRS波群的形态可由于心室内差异性传导而有改变:一般心室率常在120~160次/min之间。
测量方法:应由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搏,两人同时开始,由听心率者发出“起”停口令,数1min,以分数式记录。
记录方法为:心率/脉率,如心率为120次/min,脉率为86次/min,则应写成120次/86次/min。

第3题:

简述学生会的工作机制和工作要求各是什么? ?


正确答案:见解析
【答案要点】?学生会的工作机制有:(1)沟通机制;(2)监督机制;(3)自身建设机制。?学生会的工作要求有:建立健全学生会组织、明确学生会的基本任务、明确学生会内部职责。

第4题:

急性左心衰竭可引起哪种类型的缺氧?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急性左心衰竭常引起循环性缺氧和低张性缺氧的混合类型。由于心输出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组织供血供氧量减少,引起循环性缺氧。同时急性左心衰竭引起广泛的肺淤血和肺水肿,肺泡内氧弥散入血减少而合并呼吸性缺氧。患者PaO2、动脉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可降低,血氧容量正常,从毛细血管内向细胞弥散的氧量减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减少,但如外周血流缓慢,细胞从单位容积血中摄氧量增加,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增大。

第5题:

什么是呼吸性缺氧?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因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的缺氧称为呼吸性缺氧。其血气变化特点及发生机制是肺通气障碍使肺泡气PO2降低,肺换气功能障碍使经肺泡弥散到血液中的氧减少,血液中溶解氧减少,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减少,引起动脉血氧含量和动脉氧饱和度降低。急性缺氧患者血氧容量正常,而慢性缺氧患者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加,血氧容量可升高。患者因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含量减少,使单位容积血液弥散向组织的氧量减少,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减少。但慢性缺氧可使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代偿性增强,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化可不明显。

第6题:

桥本氏病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是什么?其发生机制如何?


正确答案: 桥本氏病的组织学特点:①滤泡破坏或萎缩;②部分细胞变为Hurthle细胞;③间质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形成。发病机制:本病基本缺陷是抗原特异性T抑制细胞减少,致细胞毒性T细胞得以攻击滤泡细胞,且TH细胞参于B细胞形成自身抗体,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第7题:

简述流式socket的通信机制,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实现无误的通信?


正确答案:在两个网络应用程序之间发送和接收信息时都需要建立一个可靠的连接,流套接字依靠TCP协议来保证信息正确到达目的地。
I.P包有可能在网络中丢失或者在传送过程中发生错误,任何一种情况发生,作为接收方的TCP将联系发送方TCP重新发送这个IP包。这就是所谓的在两个流套接字之间建立可靠的连接。

第8题:

脉搏短绌的概念和发生机理。


正确答案:脉搏短绌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脉律完全不规则。其发生机理是由于心房内的异位起搏点发生极高频率的冲动,使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排血量少的心脏搏动不能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造成脉率低于心率。常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病人。

第9题:

什么是肠源性紫绀,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大量食用含硝酸盐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肠道被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入血后可将大量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中的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丧失携氧的能力,导致患者缺氧。因高铁血红蛋白为棕褐色,患者皮肤粘膜呈青紫色,故称为肠源性紫绀。因患者外呼吸功能正常,故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因高铁血红蛋白增多,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降低。高铁血红蛋白分子内剩余的二价铁与氧的亲合力增强,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和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造成向组织释放氧减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低于正常。

第10题:

简述贫血按发病机制和或病因分类及常见疾病。


正确答案: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一)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
1.再障(AA)
2.纯红细胞再障性贫血(PRCA)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疾病(CDA)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二)造血调节异常所导致贫血
1.骨髓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
2.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贫血
3.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
4.造血细胞凋亡亢进所致贫血
(三)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1.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2.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贫血;溶血性贫血(HA)
失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