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国民党党营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

题目

试述国民党党营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莺莺叛逆性格的发展过程。
莺莺是《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也是我国古典戏剧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追求婚姻自主、叛逆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的典型。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莺莺青春意识的觉醒,以及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过程。她出身于相国之家,受到的自然是严格的封建教养。金丝笼般富贵、不自由的生活,给她造成了无比的痛苦。她一出场就唱道:……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段伤春曲,隐隐约约地透露出她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这种“闲愁”、怨气,既是对春归的哀叹,也是她青春意识觉醒的信号。当她在游殿时与张生相遇,不仅没按礼教的要求迅速回避,反而在离别之际“回顾觑末”,“眼角儿留情”,这些表现与“非礼勿视”的封建教条是背道而驰的。当红娘抢白了张生的自报家门,回去如实告诉了她,并说“世上有这等傻角”时,她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告诫红娘“休对夫人说”,说明她已留意张生的多情。张生月下吟诗挑逗,她依韵相和,接受了张生的求爱;做道场时,她泪眼偷瞧张生,在庄严的宗教圣地与张生眉目传情,互通款曲。自见了张生,她“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陷入情网而不能自拔,埋怨“小梅香服侍的勤,老夫人拘系的紧”,无人“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
孙飞虎带兵包围了普救寺的危难关头,她提出三条退兵之策:一是献身“贼汉”,二是献尸“全身”,三是“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此时她并非知道张生有退兵之策。三计都是以自己一人的牺牲换来众人的平安,表现出一个贵族少女可贵的献身精神。大难过后,老夫人在答谢张生的宴席上让她与张生以兄妹之礼相见,她出言不逊。月夜在张生窗下听了《凤求凰》之后,更促使她下决心以身相许。红娘告诉她张生要回去时,她要红娘“是必再著住一程儿”,让她转告张生:“好共歹不著你落空。”后来终于写下简帖,与张生自主结合,做出了最为封建礼教不能容忍之事。从剧本的描写可知,莺莺在决定以身相许之后,在与张生的交往中曾发生了“闹简”与“赖简”之事。看到红娘从张生处捎来的简帖,她本来又惊又喜,但却佯装发怒,斥责红娘不该带来简帖;她明明最怕老夫人知道她和张生暗地来往,却偏偏拿向老夫人出首来吓唬红娘;她本来是写简帖和张生约会,但却当着不识字的红娘说是写回书要张生下次“休是这般”;明明是她约张生幽会,但当张生来到后她又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这些假处、做作,是她追求爱情过程中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典型反映,完全符合一个贵族少女的性格特征及其思想、行为逻辑,符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因为作为深受封建文化熏染的相府千金小姐,莺莺在追求自由爱情的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冲破礼教的桎梏,身上必然存在情与礼的矛盾。莺莺的叛逆性格,还突出表现在她对门第观念、功名利禄的蔑视。在追求自由爱情的过程中,她始终没有考虑张生的门第与自己是否般配,而爱的是张生的痴情与才华。在《长亭送别》一折,她将功名斥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并说“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告诫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由此可见,她始终是把爱情看得高于功名利禄的。

第2题:

试述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人的思想品德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内在转化过程与外部制约过程的辩证统一。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思想品德认识如何转化为相应的思想品德行为的问题。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他们的知、情、信、意、行五个要素均衡发展的过程。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知、情、信、意、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知是情、信、意的基础,也是行的先导;情是知、信、意的催化剂,也是行的推动力;信是知、情、意的合金,也是行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意是知、情、信的体现,也是行的杠杆;行是知、情、信、意辩证运动的外在表现和最终结果,又是强化和巩固知、情、信、意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的内在转化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它对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人的人的思想品德就其本质而言是其社会性。离开了社会环境,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也是不可能的。社会环境包括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两大部分。国际社会环境如国际的经济形势、国际的政治斗争、世界大战或局部战争、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和文化艺术的交流等。国内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包括物质生产方式、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制度三个方面。精神环境包括政治生活状况、文化生活氛围、政治思想规范、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社会意识形态因素。它们都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人际交往、群体活动等社会形式逐步渗透到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形成人的思想品德。

第3题:

试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t91 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这一时期特点: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特点: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此外,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第4题:

国民党的新闻事业网和新闻统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有何特点?为什么说它是反的?


正确答案: 1927年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后,《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台等中央宣传机构为国民党新闻事业的中心。此外,国民党较有影响的新闻机构还有军方的机关报《扫荡报》另外积极创办地区党报、政府机关报,这样国民党组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事业网。
国民党还采用各种办法加强新闻统治,钳制社会舆论,但同时又发出《保障正当舆论》等通令,造成了放宽言禁保障舆论的假象。就是通过这种软硬两手政策,对全国新闻事业进行垄断、控制和迫害的。

第5题:

试述清政府至国民党政府时期官办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清政府时期官办新闻事业
(1)清代政府官报可以追溯到1896年,其样式同报房《京报》,内容接近《中外纪闻》。在同时期的国人近代报刊中,思想内容最为保守,业务最落后。
(2)20世纪初年,随着慈禧许诺实行新政,从1902至1905年,出现了20多种官报,其中大部分是各省出版的,并开始自称"官报",一时兴盛。
2、北洋军阀官办新闻事业
袁世凯1912年窃取临时大总统后,非常重视控制舆论,创办了御用报纸,其中有影响的是北京的《亚细亚日报》。
3、国民党官办新闻事业
全国政权建立后,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新闻传播事业网。《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等中央宣传机构是国民党新闻事业的中心;此外还有地方党报,组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事业网。

第6题:

试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对新闻作品研究者的要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科学性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我们在研究评述新闻作品的时候,政治上,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循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思想上,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闻作品进行正确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并做出科学的解释和阐明;组织上,要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
党性原则还要求我们在分析评价新闻作品的时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尊重事实,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讲实话,避免研究、评价新闻作品时的主观性、随意性,真正做到对党负责,对社会主义事业负责,对读者和作者负责。

第7题:

试述中共中央是怎么处理新解放城市中旧有新闻事业的。中共中央是怎样正确处理新解放城市中旧有新闻事业的?制定了哪些原则与政策?


正确答案: 为此中共中央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从清理接管工作的基本原则、政策界限到具体的工作方法,都作了明确的指示与规定。
1)对于国民党党政军系统和反动党派所主办的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一律由人民政府接管。
2)对于各民族党派、人民团体主办的报刊与通讯社予以保护与支持。
3)对于私人经营的报刊、通讯社与广播电台,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4)对外国人在华的新闻事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5)对于帝国主义国家在华设立的新闻机构,一律予以封闭。
6)对于旧有新闻事业的工作人员,采取区别对待、妥善处理的政策。

第8题:

试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受台湾。


参考答案:

日本投降后,1945年8月29日,国民政府特任陈仪为台湾行政长官,兼台湾警备司令。9月1日,国民政府公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10月22日,接收台湾的海军舰队满载中国国民政府接收人员和军队到达台湾。10月24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陈仪、交通处长严家淦、工矿处长包可水和美国陆军上校顾德理、海军上校凯尔飞抵台北。松山机场四周挤满欢迎的民众,先期到达的行政长官公署和警备司令部官员也到机场迎接。10月25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参加的人有国民政府的军政官员、台湾人民代表、美军联络组官员等180余人。日方投降代表,日本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代表驻台日军,向中国政府代表、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脱帽鞠躬行礼,呈上军刀,在投降受领证上签字。为纪念台湾光复,“10月25日”被定为光复节,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举行庆祝活动。


第9题:

试述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从创立到五十年代初期的发展。


正确答案: (1)创立时期:(1921----1923).创立第一批中央政治报刊和团的报刊.在二七罢工后落入低潮。大革命时期:合办报刊和自有报刊,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全部停刊.
(2)内战时期:
白区:1927年后有所恢复,但是1932年全部丧失.
根据地报刊:1931年建立中华苏维埃后形成苏区报刊体系.1933年达到高峰.1934年长征期间暂停.1935年底在陕北恢复.
(3)抗战时期和内战时期:
延安方面:延安是中共中央的驻地,延安的新闻事业在中共的新闻事业中是中心地位.
报纸:1941年以前是创办系列报刊阶段.1941年以后是集中精力办好解放日报的时期.1947年因为撤离延安而停刊.
通讯社(:新华社)和广播电台的经历见前面的注解.
根据地:抗战时期按大区建立各地党委的机关报.
(4)抗战胜利初期,随着根据地的扩张,新的根据地报刊大量创办.内战初期,根据地报刊处于收缩阶段.内战后期则恢复并且大发展.
国统区:1937年和1938年在武汉创立《群众》和《新华日报》。
(5)建国后的扩张和整合。

第10题:

试述民国初年短暂的办报古潮中新闻事业的变化及其业务的变化。


正确答案: (一)历史背景:民国初年,随着自由新闻体制的建立和旧有制度的废除,中国出现了第三次的了业高潮,然而袁世凯上台后扭曲新闻法律、法规,使得报业发展脚步嘎然而止,在这次短暂的办报高潮中,民国新闻事业和业务也发生了变化。
(二)新闻事业的变化
与清末比起来,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a、政党报刊(党会林立),民初的报纸,包括原有的和新创刊的,大部分是政党报纸。由于民初党会成立,这些政党或政客,一般都创办报刊,将其作为言论机关,客观上就导致了政党报刊的峰起。
b、新建政权各级的机关报取代前清宫报。民国成立后,各级组织纷纷出版机关报,数日大大超过前清宫报。
C、鼓吹发展实业的经济报刊,发展教育的教育报刊、要求女子参政的妇女报刊大量了版。
D、通讯社的兴起。中国人自办通讯社,始于20世纪初,是从译报、剪报、通信工作发展而来的。武昌起义胜利后,1912年和1913年两年内,全国新出现多家通信社,这些通讯社往往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新闻来源主要靠剪报和计报。
(三)新闻业务的变化
a、从新闻业务本身看,这一时期总的趋势是由“政论时代”和“新闻时代演变”。“二次革命后,由于袁世凯、段祺瑞等军阀专横、残暴,以及党派报刊宗旨,思想水平下降,政论既易贾祸,又不再为读者所看重,在报上所占篇幅剧减。与政论衰退相反,新闻报道有长足发展,这种发展适应了当时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b、报纸副刊的发展
副刊的发展表现在,当时报纸普遍设立副刊栏目或辟有固定版面,专门刊载杂文、随笔、小说、诗歌、戏曲,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等专栏。
(四)总评:在民初短暂的办报中,中国新闻事业适应了当时的国内形势,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新闻事业及新闻业务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现代报纸的形态日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