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谈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题目

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谈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随着中国国门被打开,19世纪中叶以前通过耶稣会士和启蒙哲学家塑造的中国人形象发生了变化:
(1)态度上完全相反:由喜好到厌恶,由崇敬到诋毁;
(2)、白人比其他人种优越的看法盛行起来,中国人的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都变得丑陋滑稽;
(3)、在思想和性格方面,中国人“善良”和“高尚”的神话也不再时兴,代之以野蛮和麻木;
(4)、这是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所造成的“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变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属于形象学研究范围的是

A: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

B:陶渊明笔下的菊花形象

C:莎士比亚笔下的英国乡村形象

D:马可波罗笔下的元大都形象


参考答案:D

第2题:

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描写属于()。

A、语言描写

B、肖像描写

C、细节描写

D、心理描写


参考答案:B

第3题:

第 26 题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正确答案:
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第4题:

《茶馆》中王利发的形象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剧中的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一个旧社会小商人的典型,剧中他说的话最多,出场的时间最长,在很多场合,他只是一个配角。他精明、干练、巧与处世、安分守己,一心想发家致富,但又软弱,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第一幕时,他才二十多岁,继承着父亲为人处世的信条:“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喜欢就不会出大乱子”。他苦苦地挣扎,想尽办法适应时代的潮流。第二幕,王利发在卖茶的同时,兼开公寓,连墙上的“醉八仙”画也改成时装美人的外国香烟广告,他也没有能力应付各种发动势力的敲诈勒索,改变不了茶馆每况愈下的局面。到了第三幕,茶馆已经破烂不堪,甚至被沈处长等官僚、地痞霸占了。王利发选择以自杀来控诉和反抗黑暗的年代。

第5题:

如何理解“形象学”之“形象”?什么是“社会集体想象物”,它在形象学领域的理论价值是什么?如何勾勒“社会集体想象物”?形象学研究的内容


正确答案: 形象。如莫哈所说,文学形象学所研究的一切形象都有三重意义:它是异国形象;是出自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形象;是由一个作家的特殊感受所制作出来的形象(当代形象学在这三者当中尤其关注第二点,即注重创造出一个形象的文化。例:英国雷蒙•道森所著《中国变色龙》总结了欧洲中国形象的历史演变)2社物,即“全社会对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文化整体所作的阐释,是双极性(认同性,相异性)的阐释”,亦即全社会对异国的看法。研究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主要价值,是使制作了异国形象的社会群体显现出来。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对此的分析,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话语、价值体系或意识形态,是怎样在特定的民族或文化圈内形成关于异国的形象3从总体上说,社物建立在整合功能和颠覆功能之间的张力上,即建立在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两极间的张力上。首先,凡是注视者或想象者按本社会话语重塑出的异国形象,就是意识形态的,旨在维护和保持本国的特定现实。这种想象对于特定群体具有整合功能,是一种被理想化了的诠释。相反,乌托邦的想像则具有质疑本国现实与颠覆社会的功能,它对异国形象的描写总是背离其所在社会群体的既有模式,这种形象也总是表现出相异性。此外,一个社会还会使用套话来勾勒异国形象,描摹某一异国、人或事物的一些约定俗称的表达方式。

第6题:

怎样理解美的形象性?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美在理论上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文学艺术是是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艺术里的形式是内容的载体,是内容的表现,内容是主体、是决定因素。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变内容的性质,调整内容的情调,增添艺术的审美色彩,使内容已有的性质,情调产生偏离、转化。但是就艺术的总体而言,内容仍是居于主导地位,相比起来,内容对形式的影响总要超过形式对内容的影响。而一个好的艺术作品总能将形式美与内容美高度有机的结合, 达到与形式的统一。 影视作品优美的场景,精美动听的音乐,张弛有序的节奏,实际独到的道具等都属于作品的形式 ,都是为了更好的反映其内容。

第7题:

从塑造形象看,描写比叙述重要。()


答案:对
解析:

第8题:

第⑤段对“夏夜乘凉”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示例:如“轻风像一壶老酒,把门前的几棵柳树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叶摆来摆去,像迈着小醉的步子走在回家路上的旅人”一句,该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传神的写出了夏夜的静谧曼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举例恰当1分;分析准确合理1分,共2分)

第9题:

怎样理解《陌上桑》刻画罗敷形象时使用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正确答案:本诗在刻画罗敷形象时,使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这集中体现在第一自然段。例如文中从“日出东南隅”到“紫绮为上襦”,从住处、姓名、劳动活动、使用器具、发式、饰物、衣衫等多个方面介绍和描摹罗敷此人,就是使用正面描写的方法;自“行者见罗敷”至“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则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不同人见到罗敷时情不自禁的行为举止和心理活动,衬托出罗敷那非凡的美丽。此外,南来的“使君”也正是垂涎罗敷的美貌,才见色生意,引发了整个故事,这实质也是一种深层烘托的手法。既节省了许多正面的铺陈,又能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第10题:

关于剧本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剧情的变化不会导致角色形象的变化
  • B、剧本是决定角色形象的基础
  • C、剧本中对角色形象的描写是动画创作的依据
  • D、剧本中的故事情节对角色形象没有影响

正确答案:B,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