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明对话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题目

跨文明对话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跨文明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共同话题的对话、共同语境的对话、话语互译的对话、杂语共生的对话与激活的对话等五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科学、文明、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②不吸烟,并劝他人不吸烟;③不饮或少饮酒,不酗酒;④经常锻炼;⑤劳逸适度,生活规律;⑥讲究心理卫生,保持情绪稳定;⑦家庭和睦,注重优生优育;⑧拒绝毒品和性乱;⑨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⑩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学会自我保健方法。

第2题:

离子跨膜扩散有哪些主要方式?


正确答案: ①易化扩散:有高浓度或高电势一侧向低浓度或低电势一侧转运,不需要能量,需要通道蛋白介导。如: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等。
②原发性主动转运:由低浓度或低电势一侧向高浓度或高电势一侧转运,需要能量的供应,需要转运蛋白的介导。如:钠钾泵。
③继发性主动转运:离子顺浓度梯度形成的能量供其他物质的跨膜转运。需要转运蛋白参与。

第3题:

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有哪些?


正确答案:

安全范围是指ED95-TD5之间的距离,其值越大越安全。

第4题:

何谓跨文明阐发研究?


正确答案: 跨文明阐发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是指运用生成于甲文明中的文学观念或其他学科知识来阐释、研究生成于乙文明当中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或者反过来,用生成于乙文明中的文学观念或其他学科知识来阐释、研究生成于甲文明当中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当然,这种研究也可以同时存在于多个文明之间。

第5题:

跨文明阐发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跨文明原则,具体包括两个方面递进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强调阐发研究所涉及的对象必须是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学问题;第二层含义则是强调在研究当中必须要有自觉的跨文明意识、差异意识。
对等互动原则,与跨文明意识、文化差异意识密切相关。它要求坚持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立场,强调不同文明文学之间的平等地位,反对一方理论对另一方文学的垄断与独白。具体说来,就是要求阐发的对等性和互为主体性。
有效性原则,针对的是阐发研究过程当中理论与对象之间的契合性问题。在进行阐发研究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论是用本国的理论模式去阐发西方的文学,还是运用西方的理论模式来阐发本国的文学,都必须小心谨慎,都必须对所要采用的理论模式,对所要阐发的对象作具体细致的分析,以确保阐发的可行性、有效性。

第6题:

古罗马文明对世界文明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正确答案: 西方古典文化起源于希腊,而发扬光大于罗马。罗马人采用希腊字母,创造了拉丁字母,学习和吸收了希腊民族的优秀文化,忠诚地继承了希腊文明的原创精髓,伟大地借鉴了希腊文明的样式,继而在政治、军事、法律、建筑等领域做出了媲美于前人的贡献,是古典文明的集大成者,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罗马文明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罗马的贡献集中在政治制度、法律、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特性:务实、写实、实用,关注国家荣耀和伟大。较为保守和传统,但气势恢宏,其本身发展就是一部史诗。
(1)古罗马的政治、法律
古罗马人长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为共和制提供了一个在古代史上最为有效的范例。罗马帝国的建立,是一部不断对外兼并征服、侵略扩张的历史。罗马的伟大成就就在于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尽管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曾经设想过一个世界共同体的可能性,然而,古希腊的政治却无法使之成型。但是,罗马却克服了城邦意识的局限性,发展了一种在整个帝国范围内通用的法律和公民制度。古罗马民主政治的思想体现了历史进步的积极意义。
古罗马人构建了世界古代法律中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影响最为广泛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是最早的具有罗马特色的法律,后来罗马法律的范围日益扩展,由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三个部分组成,而编撰于公元529年的《查士丁尼法典》则标志着罗马法的大成。无论是对中世界和近现代的西方法学还是对许多亚非拉国家的现行法律体制,罗马法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它不仅是博大精深的法律和司法体系,而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2)古罗马的文字、文学
古罗马人的文字被称为拉丁文,形成于约公元前6世纪。罗马人创造的拉丁字母由于形体简单、均称,便于阅读和连写,实用性强,成为世界各种文字系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字母体系。随着古罗马的扩张,拉丁文也成为罗马帝国时代的国际性通用语言。意大利语、法兰西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都演变自拉丁文,统称为“拉丁语系”方言。
古罗马文学由诗歌和戏剧组成。早期的古罗马文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民间诗歌。安得罗尼库斯被称为“罗马的第一位诗人”“拉丁文学之父”,他对罗马文学的主要贡献是将《奥德赛》翻译成拉丁文,从而成为罗马文学的第一部教材;
散文和诗歌是古罗马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塞罗被誉为“拉丁散文泰斗”,对罗马演说艺术和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恺撒除了是罗马帝国的重要政治人物,同时也是罗马帝国重要的文化人,主要作品包括《高卢战记》和《内战记》;诗人的杰出代表是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此外,基督教文学的出现也是古罗马时期的伟大文学成就;
(3)古罗马的建筑
古罗马时期的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达到了古典时期的巅峰。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与功能结合得很好,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15世纪后,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30年代。

第7题:

跨文明的语境下怎样开展比较诗学的研究?


正确答案: 比较诗学的研究途径是多层次的,根据比较诗学的学术实践,主要的比较的方法有:
(1)诗学术语、概念、范畴研究
中西诗学在中国的现代之前基本是两个完全独立而封闭运行的理论体系,很少相互影响,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和话语方式,各有不同的概念、范畴作为其理论的基石。通过术语、概念、范畴比较,我们才能看出它们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发掘出它们的含义。比较中西诗学的术语、概念、范畴,可以研究某个术语、概念、范畴,也可以研究范畴群;相似的范畴可以比较,相反的范畴更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2)诗学著作的比较研究
中西的文艺理论史上的诗学著作在思维方式和论说话语上有很大差异,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但是我们只要找到对话的平台,就会发现它们讨论的对象有许多共同和联系之处。这样看来,诗学著作的比较研究就是比较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可以就中西的两部著作进行比较研究,也可以一部中国古代的著作为依据广泛地和西方其他的理论进行比较,也可以从总体上对多部著作进行系统的比较,从宏观上把握不同诗学体系的特点和实质。
(3)诗学文类比较研究
通过文类来开展诗学的比较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西方诗学是亚里士多德根据戏剧定义文学而建立起来的,由于戏剧主要是人的生活的再现,所以亚里士多德自然而然地总结出,文学是对人类行为和生活的一种摹仿,因而形成了影响西方两千多年的“模仿说”。除了西方诗学是建立在戏剧文类之上外,其他各文明的诗学都是建立在抒情诗的文类之上,形成了“情感——表现”的诗学。由于东西方原创性诗学所依赖的文类不同,我们通过跨文化与文明的比较,才能够看出二者在整个体系上存在着的差异。从这一点上看,西方的诗学也不是超时空的绝对标准,我们需要改变那种以西方诗学为中心的偏见,把世界各文明的诗学都看作是我们所追求的一般诗学所必需的理论资源。
(4)诗学话语比较研究
所谓话语就是人类在把握世界时用以表述自己的情感、观念或理论的一种抽象的观念性的物质媒介。话语和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于:语言所关注的是“说什么”,而话语关注的则是“怎么说”和“如何叙述”。话语系统则是特定话语的不同的构成模式。无论是一个理论家还是一个文化体系都有其各自独特的话语系统。也就是说,话语系统是区别一种学说、一个学派或一个文化体系的最为关键最具标志性的特征。中国古代诗学话语体系就迥异于西方诗学话语体系,具中国的民族特色和气质,是难于用西方那种诗学话语系统简单对接或传述的。一般地说,中国古代诗学是一种诗性的诗学话语,西方诗学是理性话语。
(5)诗学文化与文明研究
诗学文化与文明研究是基于文化精神分析的方法,它把诗学比较放在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与文明的背景中,追求的是返本开新、融贯中外的理论超越。诗学比较如果仅限于狭义的文本而不顾及广义的历史文化背景,单就个别学说或概念范畴进行比较,难免失之偏颇。这就需要把研究放在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具体的语境中去操作,真正的做到沟通和相互理解,互识、互证、互补,全面地探求它们本源性的理论内核,从而实现比较诗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发现人类的共同“诗心”,也就是通过诗学的比较,发现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和共同规律,进而建立具有国际意义的、现代形态的一般诗学。

第8题:

决策支持系统以( )为系统工作的主要方式。

A.脱机

B.人-机对话

C.主动对话

D.分析研究


正确答案:B

第9题:

跨文明语境下的类型学研究遇到了哪些新问题、产生了哪些新变化?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随着比较文学研究发展进程中欧洲中心论的步步失势和瓦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意识到突破单一欧洲文化体系局限的重要性,在打通类型学相似的前提下强调研究对象的“异质性”——这是跨文明语境下类型学研究的新特色。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并处理中西文学中的异质性问题,就很可能使异质性相互遮蔽,而最终导致其中一种异质性的失落。这种“异质性的失落”的危机在中国的东西比较文学类型学研究中大致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一度颇为流行的被称为“X+Y式”的东西方文学的浅度比附,把西方文学思潮流派或文学理论中一些特定的类型学术语牵强生硬地套用来阐发中国文学——这是中国东西方比较文学研究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以求同思维为中心的比较文学研究摸式,针对广义上同属单一文明范畴之内的西方文学时有很实际的应用性,然而,当我们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投向不同的文明体系中的文学比较时,就会发现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学原则大致相同外,更多的是文学的不同,更多的是而对同一个文学对象而形成的不同的文学表达形式或观念的变异,跨文明语境下类型学研究的重心已由相似性转移到了差异性之上。在《东西比较文学中“模子”的应用》一文中,叶维廉提出东西方各有自己的思维、语言和文学模子,文化模子的歧异以及由之而起的文学模子的歧异,我们必须先予正视,始可达成适当的了解,在进行跨文明研究时,必须放弃死守一个“模子”的偏执态度。

第10题:

跨文明阐发研究有哪些主要研究方式?


正确答案: 我们依据阐发过程当中相关对象的不同,可以把跨文明阐发研究分为四种主要方式:作品阐发、理论阐发、科际阐发和综合阐发。所谓作品阐发,实质上就是一种跨越文明界限借用文学理论的文学批评活动。所谓理论阐发,主要是指不同文明之间文学理论的相互镜鉴、相互发明。跨文明科际阐发,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跨学科研究略有不同,它指的是跨越文明界限地借用其他学科理论来展开对于文学作品或文学观念的分析、阐发。综合阐发,主要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文明中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文学现象甚至是其他学科知识不加分割地结合在一起触类旁通地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