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青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用。

题目

谈谈《新青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五四”文学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动力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宜言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全盘否定了贵族文学、国民文学和古典文学
D.文学革命的实绩在于新文学理论主张有了长足进展

答案:B
解析:

第2题:

在整个“五四”时期,首先显示了文学革命的成绩的,是()。


正确答案:新诗

第3题: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是五四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

A:《文学改良刍议》

B:《文学革命论》

C:《我之文学改良观》

D:《论古文白话之消长》


参考答案:A

第4题:

简述发表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


正确答案: (1)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胡适率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
(2)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统一”的主张,打出白话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
(3)1917年2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雕琢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4)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倡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学,对胡、陈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
(5)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写对象;
(6)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李大钊主编,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第5题: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什么,成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正确答案: 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

第6题: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的开始。  

  • A、文学革命运动  
  • B、民族觉醒运动  
  • C、五四运动  
  • D、五四新文化运动

正确答案:D

第7题:

试评述《新青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例,简述报刊传媒的发展对社会文化的意义。


正确答案: (1)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发起文学革命运动。提倡白话文与平民文学。
在现代出版体制下,报刊传媒是知识分子的舞台。知识者的声音通过报刊等媒介发出。因此,这些媒介往往是承载社会文化的平台。同时,一家成熟的刊物拥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编辑阵容,知识分子根据相似的理想与追求结成小团体,现代思想史上较为著名的文学社团和文化团体往往以某份刊物为核心聚集在一起,这有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另外,在一些思潮流派云集的年代,彼此间的论争和驳难有助于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

第8题:

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倡导"文学革命”的是

A:周作人

B:胡适

C:陈独秀

D:钱玄同


参考答案:C

第9题:

1917年《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正确答案:《文学改良刍议》

第10题:

五四文学革命


正确答案: 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