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作品阐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题目

结合作品阐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为雄奇奔放,“雄奇”是指他的诗歌形象宏伟奇特;“奔放”是指他的诗情激扬,气势充沛。构成这一特征的有四个要素:
1、激扬而豪迈的抒情基调。如《将进酒》一诗,抒写“天生我才必有用”之豪情,把借酒销愁之意表现得激情澎湃,具有大河奔泻的气势和力量,充分展示出李白狂放而自信的人格风采。如此抒情基调的构成要素:从诗到歌的抒情结构(自然形成高潮);宏大的诗歌意象;大数目词汇的高频率使用。
2、爆发、跳跃式的抒情方式。如《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发端突兀而起,如火山爆发。整首诗抒情脉络起伏跳跃:从强烈的不平到不可一世的自信,再到悲哀感慨,与他激扬豪迈的感情恰当而自然地配合。
3、壮美而动荡的诗歌意境。如《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构成极为宏伟壮丽的诗歌意境,给人以崇高美的深刻感受。
4、清新明快,不拘一格的诗歌语言。如他的许多绝句作品表现其瞬间呈现的情感世界,往往灵光一闪,脱口即成,这种表现的自然真切,和其语言的清新明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总之,李白渴望自由,不甘束缚的个性内在地决定了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特征,从而建立起一种无可仿效的诗歌典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结合各一个作家诗歌作品,分析初唐、盛唐、晚唐的诗歌特征。


正确答案:
属中国古代文学内容,本题比较简单但跨度较大,应对整个唐代诗歌特征都应掌握并且能举出具体的作家、作品为例才能答好本题。

第2题:

唐代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诗画意境统一的观念。“诗中有画”是他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王维


D

第3题:

什么是典型?试结合某一具体作品阐述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特征的认识。


正确答案:

第4题:

试结合具体作品比较李白、杜甫诗歌的不同风格。


正确答案: (1)、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2)、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3)、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李白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当世英才,诗歌兼备众体,是人能的极致。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
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两人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两人的诗,是各有长处的李白和杜甫诗歌的风格不同。用“诗仙”来形容李白,绝对是不足为过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样飘逸的文字真可谓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而透过“诗圣”杜甫的那些“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的情愫,也宛然可见一个儒家圣者的情操。李白和杜甫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
李白是个浪漫主义的诗人,在他飘逸隐怨的诗句中,充满了奇特夸张的意象。“百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都迸发出旺盛的激情和个性精神,把读者带到一个亦真亦幻的意识流中。而杜甫却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社会的本质。
从杜甫的“三吏”“三别”和《丽人行》《兵车行》中都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揭示的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并从中体会到作者诗文背后蕴藏的深深的人道主义精神。所以说,杜甫的诗是大唐盛世背后的苦难缩影,是一本饱含着时间重量的史书。
从诗歌的意象选择与运用来看,李诗的意象特别的富于变幻和具有多色调。这一方面源于李诗意象范围的开放性;另一方面,李白诗歌意象的奇幻色彩还主要地得益于他的恣意的夸张和奇特卓异的想象。

第5题:

结合作品阐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杜甫的诗歌风格体现为沉郁顿挫。“沉郁”,是指感情的悲凉壮大且深厚;“顿挫”是指感情表达的如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具体表现为:
1、深沉而忧苦的抒情基调。在杜甫的内心世界里,蕴含着一份忧念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真挚情感,因而显得特别深沉,博大。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的结束部分,抒写诗人到家后“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悲痛欲绝,但这个人的悲痛却很快因为普通百姓将更加苦难的联想而忧思不断了。所谓“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2、回环反复的抒情方式。和李白式的奔放正好相反,从杜诗里能够体会出他的情感经常是就要爆发却又折回,回流的感情在心中存蓄,受到节制后再缓慢流出,因为这样一种方式,杜诗感情的抒发才显得特别深沉,如《秋兴八首》之第一首:峡江秋色牵起诗人滞留夔府孤城的寂寞心情,也牵动了故园的思念,而当诗人沉浸在回忆和思念之时,忽又被白帝城四处的砧声所惊醒。八首诗采用组诗的形式同样曲折的笔法,抒写出诗人极为复杂的内心感受。
3、凝重而悲凉的诗歌境界。如《登高》前四句描写峡江秋景,风急、猿啸、鸟飞、木落,再伴随着滚滚而来的江水,整个诗歌境界充满动荡、悲凉的气息;后四句转入抒情,则以高度概括的笔法为自身的命运写照。万里漂泊、多病之身、憔悴的面容,最后透过一个“新停”的动作表现出诗人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执着性情。
4、凝炼、严整而又流畅的诗歌语言。还以《登高》为例,它突破通常律诗中两联的对仗要求,八句皆对,特别体现出诗句安排的严整,但由于诗中的写景抒情以具体形象展开,形象间的自然衔接,掩盖了对仗的严整,而最终使整首诗变得流畅

第6题:

结合例证阐述艺术作品的构成。


答案:
解析:
艺术作品的构成是:(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艺术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题材和主题是艺术内容的主要要素。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表现为内部形式,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外部形式,即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艺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到主导作用,形式的选择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但同时,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换,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2)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的是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及意境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3)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表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在侧重表现的艺术作品中,也不会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的差别。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例:老舍的话剧名作《茶馆》完美地体现了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首先,《茶馆》的内容反映的是中国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生活,表达批判的主题;形式上,老舍设置了不同年代的三幕来集中表现最黑暗的三个时期,非常自然地展开事件,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其次,老舍创作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形象,寄托了不同的情感倾向,同时通过这些形象,揭示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体现出作者的理性分析判断能力,这正是感性与理性统一的结果。老舍一方面逼真地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一幕幕情景,另一方面也在全剧中渗透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强烈地表现出对旧社会的控诉和对光明的向往,实现了再现和表现的高度统一。
28[简答题]

第7题: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⑴诗歌轻盈,节奏明快,韵律和谐《雪花的快乐》为例。⑵富有色彩感和音乐感《再别康桥》⑶善于描写稍纵即逝的幻境和梦境《偶然》⑷感伤的抒情《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第8题:

结合作品,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不是刻意刻画和雕凿能学到的,也不是草率就可达到的境界。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

第9题:

结合作品试述穆旦诗歌的独特艺术个性。


正确答案: 穆旦是四十年代中国新诗派即九叶诗派的代表作家,穆旦的诗歌是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世界,在艺术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戏剧张力的构造。在诗歌现代性探索方面,40年代的九叶诗人做出了一系列的尝试,如间接性、客观性呈现,感性和知性的结合,戏剧化表达等,这些在穆旦的诗歌中,得到大量的应用,他从“丰富与丰富的痛苦”和“自我分裂”的深刻洞察中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诗艺,即:总是在悖论、反差与不同的因素的对撞中构架自己的诗行。形成一种“张力之美”。这种“张力之美”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经验、语词和诗境的陌生化并置上,他喜欢从对立、矛盾的地方入手,通过两种互相反对的力量的较量,形成诗歌曲折深入的表现力。如“他的痛苦是不断的寻求∕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诗八首》)“告诉我们和平又必须杀戮,∕而那可厌的我们先得去欢喜。∕知道了‘人’不够,我们再学习∕蹂躏它的方法,排成机械的阵式,∕智力体力蠕动着像一群野兽。”(《出发》)在“相反的极端”中促成诗歌想象力,在形成张力效果的同时,有效地扩展了诗歌的意义空间。这就是所谓的“思想的复杂化,情感的线团化”。
第二、用身体来思想。感性和知性的结合,是九叶诗人的一个共同的特征,除了在诗歌中表达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哲学玄思的内涵外,感性与知性的结合还表现为思想的知觉化。即不是用感性形象来象征、隐喻理性思辨,而是让知性内容直接成为可感的对象。如《诗八首》中,“你我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那里有它的固执,我底惊喜。”这样,理性就成为人的生理上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意象了。
第三、对传统诗意的反动。中国传统诗歌的诗意表现在审美理想的情景交融,均衡和谐,诗歌语言的典雅、含蓄、暗示性等。穆旦诗歌对这种传统的诗意进行了自觉的抵制,他的诗歌境界多是物化的、异质化的现代经验,大量“非诗意”辞句的使用,充满了动荡不宁的现代气息,形成一种理性的推论力量。

第10题:

结合西方现代派作品阐述艺术变形的特点。


正确答案: 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在创作过程中,有意将描写的对象以扭曲、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西方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主人公一觉醒来发现了自己变成了大甲虫的情节就是变形的手法。这是典型的艺术变形,变形乃是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