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杜尔克姆倡导的“控制比较法”在经验性社会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题目

简述杜尔克姆倡导的“控制比较法”在经验性社会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历史上第一个对自杀做出严肃学术研究的学者是法国社会学家()

  • A、孔德
  • B、杜尔克姆
  • C、帕森斯
  • D、布尔迪厄

正确答案:B

第2题:

西方经典法社会学创始人不包括()。

  • A、马克斯·韦伯
  • B、卡尔·马克思
  • C、杜尔克姆
  • D、莱翁·彼得拉日茨基

正确答案:D

第3题:

文化失调理论的代表人物为: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和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错

解析:因为文化失调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他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提出了文化失调理论。在《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本性》一书中,奥格本指出社会变迁是一种文化现象,应该从人的文化方面,而不是人的生物本性中寻求社会变迁的原因。他认为,当一种文化具备了必要的思维能力,并存在一定的需求时,就会通过组合现存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要素,产生新的要素,这就是发明。社会变迁就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的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过程。由于调节并不是即时迅速的,因此,常常产生文化失调现象。即他所说的“文化滞后”。该理论认为,现代许多的社会问题都是由于我们的道德观念不能与我们的技术发展相适应引起的。例如:现代人们常常遇到的克隆技术,与人类的道德相互矛盾。


第4题:

简述杜尔克姆社会学方法原则的“唯社会论”特征。


正确答案: 杜尔克姆的方法论思想与他的社会观是完全一致的,其基本精神就是认定,对社会事实的观察、解释和分析,必须在社会整体层次上进行,必须杜绝任何形式的还原论,这一方法论特点被称为“唯社会论”,与韦伯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形成鲜明对比。

第5题:

简述杜尔克姆“自杀论”的理论结构。


正确答案: 1.社会基本性质决定自杀率。虽然组成自杀事件的个别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群体自杀率却受到基本社会事实的制约。自杀率只能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解释。社会整体具有的基本性质是社会成员的结合状态以及伴随这种结合状态的集体意识或集体情感。自杀率随社会基本性质的变动而起伏。
2.整合与规范。社会基本性质可分解为两个基本因素,社会整合和社会道德规范,是影响自杀率的基本原因。整合反映着群体成员与集体的联系方式和结合状态,其实质是一种内聚力。对群体成员产生一种支持作用。社会道德规范的实质是一种控制力,其作用是限制和控制社会成员的欲望、行为,帮助人们将多种欲望转化称为可以实现的目标并规定了实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
3.对自杀率变动的解释。社会整合状态与社会道德规范共同影响着一个社会的自杀倾向。它们的平衡状态对社会自杀倾向有着遏制的作用。当二者处于适度、稳定状态,社会自杀率就处在稳定的低水平上。一旦整合与规范超出了适度范围,不论是不足还是过度,都会引起自杀率上升。因此杜尔克姆根据可能发现的非适度的四种情况,确立了自杀理论的四个基本命题。由于规范与整合这两个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是任何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人都不得不受其影响的社会力量,因此自杀理论的四个基本命题可以解释统计资料所显示的自杀率的所有差异。
社会团结及其道德基础是杜尔克姆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因此把整合与规范作为解释社会自杀率的基本变量,实际上是在自杀研究中贯彻并验证了他的社会学基本理论。

第6题:

《杀人训母》中是()在训斥自己的母亲。

  • A、俄狄浦斯
  • B、哈姆莱特
  • C、克瑞翁
  • D、达尔杜弗

正确答案:B

第7题:

失范(杜尔克姆)


正确答案: 由于分工的增长而引起社会结构剧烈改组,同时道德规范的发展又没能及时跟上,导致社会调节发生故障,无法维系人们之间的联系,不能有效的控制人们的欲望和行为的状态,称为“失范状态”。应当强调的是,失范状态主要是指社会联系丧失了必要规范调节这样一种社会结构性质,而不是指个体层次的某种心理状态。

第8题: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也称杜尔克姆)著有《自杀论》一书,他将自杀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利己的、利他的和失范的,用来说明社会潮流的不同变化对自杀率的影响程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9题:

简述杜尔克姆关于“因果分析法”的观点。


正确答案: 因果分析是指从社会现象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找出其发生主要影响的因素。杜尔科姆认为社会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与自然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一样,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社会因果关系应当从社会内部要素的结构中寻找。即从各种社会事实之间的关系中去寻找。原因和结果之间通常具有时间顺序,但不能把所有具有时间顺序的现象都看成是因果关系,要避免“先因后果”的错误。

第10题:

简述韦伯与迪尔凯姆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上的差别。


正确答案: (1)研究对象不同:社会事实与社会行动;社会事实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一个社会中普遍出现的、同时不依赖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社会事实的特征:社会事实的外在性;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事实的普遍性。社会行动应该称作这样一种行动,即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社会行动必须具备以下两大条件:①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以意义,即行动者个人采取行动的动机。②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即行动者主观意识到与他人的联系。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个人的行动才称得上是社会行动。
(2)研究方法不同:首先,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事物”。第二,社会事实必须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因素,应该到前在于他的那些社会事实中去寻找,而不应该到个人的意识状态中去寻找。”第三,一种社会现象的起源和它的功能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因此“当我们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即社会学中的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对意义的理解和因果性说明。韦伯强调,这里所说的“意义”并非是指“客观上正确的”、或从形而上学意义上讲是“真实的”那种意义,而是指行动者主观的认为即社会学上的意义。韦伯对“理解”概念的解释是很宽泛的。“理解”既可表现为理智上和逻辑上的即“合理明晰的”,又可表现为情感体验的和艺术感受的即“移情明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