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社会救助的特点。

题目

试述社会救助的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的保障水平最低,但却是最基本的和不可或缺的。与其他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社会求助制度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最低保障性。这一特征使社会救助成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稳定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称为最低保障制度。(2)按需分配。社会救助是有别于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渠道。社会求助具有在确定的标准范围内向求助对象按需分配的特征,从而是对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形式
的重要补充,这种补充就社会公平来说是必不可少的。(3)权利义务单向性。享受社会求助的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救助的条件就有权利申请得到救助,对受益者而言,其享受的是单纯的权利,而提供社会求助则成了政府与社会的职责和法定义务,社会保险等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但并非是权利与义务对等。(4)救助对象全民性。任何人只要符合申请社会救助的条件,即可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得国家或社会援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关于社会救助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B.社会救助不以受益者的贡献为前提,而是以实际需要为基础
C.社会救助的目标是缓解贫困
D.社会救助是临时性的救急之举
E.社会救助是经常性、制度化的措施

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保障政策。现代社会救助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向公民提供的社会救助是一种职责,公民在需要时接受国家的救助是应当拥有的权利。第二,社会救助不以受益者的贡献为前提,而是以实际需要为基础。公民生活陷入困境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向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第三,社会救助的目标是缓解贫困,目的是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因此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有选择的,只有那些收入或财产低于法定标准的人才能得到国家和社会相应的救助。第四,社会救助不是临时性的救急之举,而是经常性、制度化的措施,目的不单纯是维护社会的稳定,更重要的是保障基本民生,缓解贫困,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2题:

社会救助是最为古老的保障项目,现代的社会救助制度与传统的具有慈善、恩赐、非经常性特点的救济活动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试述社会优抚的特点。


参考答案: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不同的地方在于,社会优抚的对象具有特殊性,是针对特殊的对象实行的优待和抚恤。具体来讲,社会优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社会优抚的身份有限定性。优待的对象是现役军人(也包括武装警察)及其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抚恤的对象包括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的家属、病故军人的家属和残疾军人。2)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社会优抚是针对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综合运用各种保障措施,肩负起全面保障的责任。3)社会优抚的待遇优厚。社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专款专用于特殊保障对象。4)社会优抚的实施相对规范。

第4题:

试述关于调整社会救助范围和标准的通知全文


正确答案: 一、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建立城乡统一的低保标准,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780元、700元统一调整为860元。
二、调整低收入家庭救助范围和标准
统一城乡低收入家庭范围和救助标准。将城乡低收入家庭范围由家庭月人均收入780元至1170元、700元至1050元统一调整为家庭月人均收入860元至1290元;城乡救助标准由每户每月234元、210元统一调整为每户每月258元。
三、调整特困人员供养标准
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为由每人每月1560元调整为1720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农村五保供养)的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400元调整为172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050元调整为1290元。
四、调整价补联动范围
将城乡价补联动范围由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1170元、1050元统一调整为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1290元。

第5题:

试述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一)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由国家给予一定的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救助制度。
(二)灾害救济。是指对因为受到洪水、地震、火灾、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失去生活保障人员的救济,也包括对遭受战争之苦的地区和人民的救助。
(三)住房解困。是指凡人均居住面积在规定平方米以下的城市居民,可以向当地政府申请低价购买统一的房屋,或者廉价承租国有公房以解决住房困难的制度。
(四)法律援助。是指国家以制度化、法制化的形式,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层次上,对因贫困及其他因素导致的难以通过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手段保障自身基本权利的社会弱者,通过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手段,实现其司法权益的司法救助制度。
(五)慈善。是指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在民间开展的扶贫济困,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团体的社会救助活动。

第6题: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包括()。

A:物质方面的社会救助
B:精神层面的内在提升
C:救助对象的社会功能恢复
D:救助对象的社会地位提高

答案:D
解析:
考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

第7题:

试述社会认知的特点与方法。


正确答案: 1.社会认知与自然认知有所区别。社会认知是认识的自我相关,并因而涉及人们的利益和价值观,需要人们给予体会和理解。科学的社会认知所追求的是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括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
2.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不是在试验室或试验田,而是在广大民众的社会实践中。只有当研究者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参与了观察对象的活动或行为,才能真正“体认”和“理解”社会现象的内部联系和矛盾运动,把握住作为现象和本质之统一的“社会现实性”,进而如实地进行事实描述。
3.概括与综合。社会科学不只是关于对象的“实证性”研究和“描述性”把握,还包括了“批判性”研究和“规范性”把握。所谓“批判”,是思维和观念领域的分析、解构和重构;所谓“规范”,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来要求、衡量对象。
社会科学正是通过其批判性和规范性实现其影响人的行为和社会现实的功能。

第8题:

下列关于现代救助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
B.社会救助以受益者的贡献为前提
C.社会救助的对象具有选择性
D.社会救助是临时性的救急之举
E.社会救助以实际需要为基础

答案:A,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保障政策。现代社会救助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向公民提供的社会救助是一种职责,公民在需要时接受国家的救助是应当拥有的基本权利。第二,社会救助不以受益者的贡献为前提,而是以实际需要为基础。公民生活陷入困境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向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第三,社会救助的目标是缓解贫困,目的是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因此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有选择的,只有那些收入或财产低于法定标准的人才能得到国家和社会相应的救助。第四,社会救助不是临时性的救急之举,而是经常性.制度化的措施,目的不单纯是维护社会的稳定,更重要的是保障基本民生,缓解贫困,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9题:

简述社会救助的特点与原则


正确答案: (一)社会救助的特点:
1、基础性
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必须是也只能是着眼于“保底”。
2、协调性
第一,社会救助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途径;
第二,协调社会救助同社会保护政策的其他方面比如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之间的关系;
其三,社会救助内容的本身的协调性。
3、选择性
社会救助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的法定工作程序即“家庭经济情况调查”,“选择性”是社会救助最为突出的特点。
4、历时性
从社会保护政策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救助最早产生。
(二)社会救助的原则:
1、结构化原则
社会救助的结构化原则是指不仅应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安排,显示出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结构中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指社会救助本身的结构化特征比如社会救助不仅包括物质救助还包括精神救助等。
2、定向原则。
定向原则事实上把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区分开来了。
3、公民待遇
社会救助的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权平等以及尊重人格。
4、面向全民
社会救助或许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惟一面向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5、国家责任
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是国家。
6、非义务性
国家和社会实施的社会救助是无条件的,不能有附加条件。
7、救助与发展的一致性原则
在社会救助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生活得到保障也就为接受救助者提供了一种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物质救助的同时,也要在精神上给予救助。
8、依法救助
只有进行社会救助立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救助制度的权威性、连续性和现代性。

第10题:

社会救助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 第一,最低保障性。
第二,按需分配。
第三,权利义务单向性。
第四,救助对象全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