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烘烤都包括哪“三段”?

题目

“三段式”烘烤都包括哪“三段”?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变黄阶段、定色阶段、干筋阶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三段式烘烤工艺变黄期的技术要领是稳住温度,调整湿度,控制烧火,确保烟叶变黄变软。

A

B



第2题:

三段式电流保护三段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主要在于起动电流的选择原则不同。其中速断和限时速断保护是按照躲开某一点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的,而过电流保护是按照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

第3题:

三段式加热炉预热段的作用是()。

A、消除应力,防止钢开裂

B、节省燃料

C、烘烤钢坯,使之升温

D、均匀钢的内外温差


参考答案:A

第4题:

简述三段式烘烤过程中,烟叶物质转化、生化变化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三段式烘烤烟叶水分运动散失具有变黄阶段烟叶失水少、失水速度慢,定色阶段烟叶失水多、失水速度快,干筋阶段烟叶失水量和失水速度又趋减小的规律性,而且烟叶中自由水的运动散失速度快于结合水,并据此提出了烘烤各阶段烟叶失水率和失水速度的控制指标:变黄阶段的失水率和失水速度分别应当控制在27-35%和3.29-4.81g/h.kgFW;定色阶段50-55%和8.29-10.74g/h.kgFW;干筋阶段10-23%和3.77-5.65g/h.kgFW。2、三段式烘烤烟叶变黄温度低、时间长,叶绿素分解总量多;定色升温速度慢,有利于叶绿素分解彻底,烤后叶内黄色素与叶绿素的比值高,能够消除烤青烟现象。三段式烘烤转火时烟叶变黄程度控制指标为:中下部叶变黄程度80-90%,上部叶变黄程度90-100%。
3、三段式烘烤技术特别强调烟叶在较低温度下变黄。三段式烘烤变黄阶段温度低、时间长,有利于叶内有机物质充分分解转化,形成较多香气前体物质;定色阶段升温速度慢,有利于香气物质大量聚缩形成;干筋阶段温度比较低,有利于减少香气物质的挥发损失。因此,烤后烟叶中糖、烟碱、总氮等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总酚类物质、醚提物、粗脂肪、脂肪酸、总游离氨基酸、Amadori和香气物质含量高,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杂气和刺激性小。
4、三段式烘烤烟叶组织内源活性氧代谢保护酶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较慢,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维持时间长,叶内有机物质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充分分解转化,有利于烟叶香吃味质量的形成。这是烟叶烤香、烤香的生理生化机制。
5、三段式烘烤在定色阶段的积温最大,变黄阶段次之,干筋阶段最小。烘烤全过程的总积温控制在5500-6500℃对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是最适宜的。

第5题:

简述试述三段式烘烤工艺各阶段的目标和主要技术要领


正确答案: 1.变黄阶段
目标要求:烟叶基本变黄(仅余叶基部微青,主脉清白色)、主脉尖部1/3变软(全叶失水30%-40%)。
技术要领:稳定干球温度、调整湿球温度,控制烧火大小,适当拉长时间,确保烟叶变黄变软。
2.定色阶段
目标要求:叶片全干大卷筒。
技术要领:稳住湿球温度,升高干球温度,逐步加大烧火,主动加快排湿。
3.干筋阶段
目标要求:烟筋全干。
技术要领:控制干球温度,限定湿球温度,及时减小通风,适时停止烧火。

第6题:

“三段式”烘烤工艺是指烘烤过程的脱水、定色、干筋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简述有限状态机FSM分为哪两类?有何区别?有限状态机的状态编码风格主要有哪三种?FSM的三段式描述风格中,三段分别描述什么?


正确答案:Mearly型,Moore型;前者与输入与当前状态有关,而后者只和当前状态有关;Binary,Gray,One-Hot编码;分别为状态保存,状态切换,输出;

第8题:

烟叶装入烤房后即可进行烘烤,烘烤过程分为凋萎、变黄、干筋三个阶段,即"三段式"烘烤工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烤烟三段式烘烤的技术初衷、思路和技术本质、技术核心以及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技术初衷:强调烟叶内在品质与外观质量一致性
技术思路:符合我国烟叶生产实际,能够和国际先进技术接轨。技术简便,操作性强
技术本质:确保烟叶质量;技术简单,操作性强。 技术核心: 技术简化,强调关键点,注重湿球温度
核心意义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升上等烟比例,减少下低次烟和达不到标准烟比例,适度调整应用化学成分(降低淀粉,减少糖含量)

第10题:

试述三段式烘烤技术核心和关键技术,并说明其操作技术强调的关键点


正确答案: 1、技术核心  在烘烤过程中优化对烘烤温度、湿度和时间的调控,实现烟叶水分动态与内部物质转化的协调发展。其关键技术可概括为:低温充分变黄,慢速升温定色,重视湿球温度,降低干筋温度。
2、关键点
(1)强调烟叶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变黄,并且达到发软塌架;
(2)强调烟叶在变黄后以较慢的速度进行升温定色;
(3)强调烟叶干筋温度要控制在65-68℃以内;
(4)强调在烟叶烘烤全过程中重视对湿球温度的调控,将湿球温度作为提高烟叶质量的一项重要操作技术指标;
(5)强调根据鲜烟叶素质特点及其在烘烤中的变化进程对各项技术指标作必要和适当的调整。
3、控制点
(1)在干球温度35-38℃、湿球温度34—36℃使烟叶大量变黄,同时少量失水(失水量20%左右);
(2)在干球温度40-42℃、湿球温度36—37℃使烟叶完成变黄并发软塌架(失水量30—40%);
(3)在干球温度46-48℃、湿球温度37—38℃使烟叶达到黄片黄筋、勾尖卷边半卷筒(失水量50%左右);(4)在干球温度54℃左右、湿球温度38—39℃使叶片全干(失水量70—80%),叶背面由灰白色转为黄色。(5)烟叶干筋阶段干球温度要控制在65-68℃,保持湿球温度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