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哪些专门性的音乐著作?

题目

唐代有哪些专门性的音乐著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唐代的音乐机构有哪些?


正确答案: 唐代的音乐机构大致可分为大乐署、鼓吹署、教坊和梨园,大乐署、鼓吹署隶属太常寺,教坊和梨园隶属宫廷。大乐署既管雅乐也管燕乐,并负责考选乐师和训练音声人。鼓吹署专管仪仗中的鼓吹乐。教坊始设于隋。
唐初在宫廷设内教坊,到唐玄宗时将其改组,他把大乐署里搞燕乐的乐工分出来成立了四处外教坊和三处梨园。此后,教坊和梨园的地位日益显耀起来。
新设的外教坊,两处在长安,两处在洛阳。长安的右教坊以歌为主,左教坊以舞为主。新设的梨园,一处在长安宫里,主要表演法曲,并担任唐玄宗新作的试奏任务;一处在长安的太常寺里,称“太常梨园别教院”,主要演奏新创作的歌舞大曲;第三处在洛阳的太常寺里,称“梨园新院”主要演奏各种民间音乐。
此外,宫中梨园还附设一个“法部”,由30几个15岁以下的儿童组成,称为“小部音声”。在这些机构中,宫中梨园的水平最高。

第2题:

唐代的音乐机构有哪些?其职能是什么?


正确答案: a.大乐署,鼓吹署,教坊,梨园。其中梨园水平最高,教坊其次。 
b.大乐署:管雅乐与燕乐,并负责考选乐师和训练音声人;鼓吹署:专管仪仗队中的鼓吹月;教坊,歌舞为主;梨园担任唐玄宗新作的试奏,演奏新创作歌舞大曲与各种民间音乐,下属梨园的还有儿童组成的法部。
c.乐工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对隋唐燕乐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他们生活命运悲惨,社会地位十分卑贱。

第3题:

唐代音乐专著有哪些?


参考答案:

《乐书要录》:是一部乐律理论专著。文辞简约,类似后世的通俗读物;
《教坊记》:崔令钦著。记述教坊的起源、制度和佚闻。对唐代音乐、舞蹈、歌舞戏、杂技等都提供了资料;
《羯鼓录》:关于羯鼓的专著;
《乐府杂录》:段安节著。以音乐为主,并涉及歌舞、杂技。


第4题:

专门性音乐活动


正确答案: 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

第5题:

在进餐以及午睡前后播放背景音乐,这种音乐活动属于()

  • A、专门性的音乐活动
  • B、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
  • C、渗透性的音乐活动
  • D、强制性的音乐活动

正确答案:C

第6题:

唐代“十部乐”指:(),以“()”总称其名。到唐玄宗时,燕乐的演出改为()和()两种形式。唐代著名的()都曾是燕乐中的乐舞。唐代重要的音乐著作有:传为武则天所著的《乐书要录》、崔令钦《教坊记》、南卓《羯鼓录》、段安节《乐府杂录》等,著名歌手和音乐家有:()等。 


正确答案:清商、西凉、龟兹、扶南、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燕乐、高昌;燕乐;立部伎;坐部伎;《破阵乐》、《霓裳羽衣曲》;何满子、康昆仑、段善本、雷海青、李龟年

第7题:

举例说明唐代中日文化音乐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a.隋唐时期,互相派遣使者,日本留学者回国还带走了许多乐器与乐谱,中国演奏家曾多次去日方演奏唐乐,对日本音乐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b.日本奈良正仓院等处现存的许多乐器如五弦琵琶,笙,竽,筝,竖箜篌等,都是我国唐代的遗物。
c.日本学者十分重视我国唐代的音乐,他们对传去的乐器乐谱乐书精心保存长期致力研究,使我国音乐在国外得到广泛传播。
d.现存许多唐代乐谱乐书原件都藏在日本如《秦王破阵乐》等

第8题:

唐代由宫廷直接管辖的音乐机构有()和()。


正确答案:教坊;梨园

第9题:

专门性音乐活动比较侧重于音乐的掌握,渗透性的音乐活动比较侧重音乐的()。


正确答案:应用

第10题: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最重要的音乐美学思想著作是哪一部?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专著是《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著作。全书旧传有23篇,现存其前11篇。
关于《乐记》的成书年代及作者,历来有两种说法:
1)《乐记》—书为战国时期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
2)此书是汉儒采用先秦诸家有关音乐的言论编纂而成。
《乐记》一书讨论了音乐各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关于音乐的本质,《乐记》中有着精辟的论述,肯定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它认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乐记》关于音乐本质的论述,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2)关于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乐记》强调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它认为:“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此理论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
3)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乐记》主张使用音乐与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礼制、伦理教育等相配合,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它认为:“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返人道之正。”
4)关于对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有较深层次的论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它认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记》作为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干多年来古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