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规定有同居相为隐原则,故亲属犯罪,互相容隐均不负刑事责任。

题目

唐律规定有同居相为隐原则,故亲属犯罪,互相容隐均不负刑事责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春秋决狱”和“亲亲相隐”描述正确的是()。

A、春秋决狱的特点是,法官不具体引用国家正式的法律,而是凭据儒家经典著作中的思想来断案

B、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亲亲相隐

C、亲亲相隐也就是夫妻、父母子女以及特定的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隐瞒罪行而不受处罚,知情不报而不负刑事责任的一种原则和制度

D、亲亲相隐制度强调孝道,更强调人伦

E、亲亲相隐制度不强调孝道与人伦


答案:ABCD

第2题:

下列关于汉朝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汉朝对于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相互容隐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B.汉朝首次确立了“诬告反坐”原则,以严惩诬告犯C.汉朝确立了上请原则。对于需要上请的官员,须由廷尉作最后裁决D.汉朝是唯一以身高确立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


正确答案:A
汉宣帝时期确立了“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即对于一定范围的亲属犯罪,可以相互隐瞒而不负刑事责任。故A项表述正确。秦朝首次确立了“诬告反坐”原则,而不是汉朝。故B项错误。对于上请案件,须由廷尉最终上报皇帝裁决,廷尉没有最终决断权。故C项错误。秦朝是唯一以身高确认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汉朝则采取用年龄划分刑事责任。故D项错误。 

第3题:

唐律在第一篇名例中规定了若干刑法原则,有()

A划分公罪与私罪

B同居相隐

C同罪异罚

D老小废疾减免刑罚


参考答案:BD

第4题:

(2006年真题)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唐律疏议·名例律》
问题:(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的什么原则?其历史渊源是什么?
(2)适用这一法律原则时有何例外?为什么?
(3)唐律这一规定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同居相为隐不为罪的法律原则。这一原则是以儒家“父子相隐”思想为渊源的,并由西汉时期“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发展而来的。
(2)对犯谋反、谋大逆以及谋叛者,禁用此律。可见在“忠”、“孝”不能两全时,维护皇权和封建统治便被置于首要地位。
(3)唐律这一规定,是儒家学说入律和唐律以礼为准绳的突出表现,旨在维护封建纲常伦理和家庭制度。

第5题:

唐律对告诉有严格的限制。基于“同居相为隐”的原则,卑幼不能告发尊长的谋反、谋叛等罪行。 (  )


答案:错
解析:
NULL

第6题:

唐律对告诉有严格的限制。基于“同居相为隐”的原则,卑幼不能告发尊长的谋反、谋叛等罪行。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7题:

汉代规定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称为、

A、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B、上请
C、恤刑
D、亲亲得相首匿

答案:D
解析:
亲亲得相首匿是汉宣帝时确立的。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指卑幼亲属首匿尊长亲属的犯罪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亲属首匿卑幼亲属,罪应当处死的,可上请皇帝宽贷。它反映出汉律的儒家化,并且一直影响后世封建立法。

第8题: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

——《唐律疏议。名例》

问题:

(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的什么原则?其历史渊源是什么?

(2)适用这一法律原则时有何例外?为什么?

(3)唐律这一规定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同居相隐不为罪”的法律规则。这一原则是以儒家“父子相隐”思想为渊源的,并由西汉时期“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发展而来。

(2)对犯谋反、谋大逆及谋叛罪者,禁用此律。可见在“忠”、“孝”不能两全时,维护皇权和封建统治便被置于首要地位。

(3)唐律的这一规定,是儒家学说入律和唐律以礼为准绳的突出表现,旨在维护封建纲常伦理和家庭制度。

第9题:

属于唐朝刑法适用原则的有( )。(  )
A.类推
B.自首
C.累犯加重
D.同居相为隐


答案:A,B,C,D
解析:
解析:唐朝的刑法适用原则包括区分公罪与私罪、共同犯罪与合并论罪、自首原则、类推原则、刑事责任年龄和老幼废疾者减刑原则、更犯和累犯加重原则、数罪并罚和合并论罪原则、特权原则、化外人的处罚原则、“同居相为隐”的原则等。

第10题:

董仲舒的()原则,到汉宣帝时正式成为法律。

A“父子相隐”

B“夫妻相隐”

C“为亲者隐”

D“同居相隐”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