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1935年法币改革。

题目

简评1935年法币改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评1935年法币改革。


参考答案:

历史背景:白银风潮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为了操纵白银市场,刺激银本位制国家的购买力,用高价在国外购买白银。引起世界银价上涨。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仅1934年7月至10月,便外流2亿元以上。白银的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中国的财政金融和国民经济遭到沉重打击。由此引发了国民党政府的币制改革。
内容: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实行法币改革。主要内容是:(1)统一货币发行权,宣布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国、中央、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位法币。其它银行不再享有发行权,其正在流通的纸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及流通。(2)规定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均用法币,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3)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归国有以充法币准备金。‚如有故存隐匿,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惩治‛。(4)规定法币不予兑现,但可在指定的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先与英镑稍后与美元实行固定汇价。实行外汇本位。法币1元=英镑1先令2便士半
评价: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币制改革。它虽然受历史条件决定,在英美两国直接操纵和支持下产生,但从根本上说,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产物,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第一,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第二,摧毁旧式封建钱庄,有利于现代资本主义银行发展。第三,实行白银国有,稳定法币汇价,安定金融行市,有利于国内外贸易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造。第四,使中国摆脱了1934——1935年的金融危机。但由于法币发行量没有限制,便为国民政府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开了方便之门。


第2题: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的是()。

A.法币

B.联银券

C.金圆券

D.银圆券


参考答案:C

第3题:

钱庄衰落的原因是()

A.钱庄纳入银行管理

B.中国白银恐慌

C.废两改元影响

D.法币改革影响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简评淸代的耗羡归公改革。


答案:
解析:
提解火耗、增设养廉是雍正年间一项重大的财政及官俸制度改革。乾隆初年,又有所谓提解火耗几近加赋的舆论,朝廷又有是否提解火耗的讨论,乾隆以“率由旧聿”作结,就成为了有清一代的定制。考生回答时应从它的定义、原因、背景、实行、评价入手回答,力求全面。

第5题:

简述法币改革的原因。


参考答案:

从两方面分析:
(1)外部原因:
A.始自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危机。这次危机不仅涉及工业、农业、国际贸易领域,还扩展到货币信用领域,造成1931-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危机。
B.美国的“白银政策”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国内银根紧缩,银行挤兑,物价猛跌,货物滞销,严重地影响了工商金融业,经济危机日益加剧。
C.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出于对种种复杂因素的考虑也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采取了支持的态度,派出了诸如甘末尔、杨格、李滋·罗斯等经济专家来华参与法币改革的设计工作。
D.由于日本的入侵,导致东北收入的减少。
(2)内部原因:
A.旧的货币制度的紊乱带来的诸多弊端也是币制改革的基本原因之一。
B.“废两改元”的成功,在技术上为法币改革铺平了道路。
C.国民党实行币制改革的另一重要原因是30年代政局的变化,进一步说,就是防备日本扩大对中国侵略的战略需要。法币改革不仅有利于从财政上提高政府的运作实力,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
综上所述,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推行,绝非是个别人主使和带有偶发性的金融事件。法币改革的完成,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呼唤,中国货币制度内部矛盾发展所使然;又是当时国际的政治、经济格局所导致。


第6题:

简评金圆券币制改革。


参考答案:

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浩大的军费开支,使国民党政府的财政赤字急剧上升。1946年,财政赤字达四万八千亿元,1947年财政赤字为二十七万亿元,其中光军费支出即近二十五万亿元。国民党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办法,就是滥发纸币。1948年夏秋之际,国内战争的态势发生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占优势,并进入战略反攻,蒋介石的军事力量正处于崩溃之中,法币也走到绝境,面额五百万元的大钞已经问世,当时市场上买一只大饼要三万元,因此千元面额以下的钞票竟连乞丐都拒绝受赐,法币极度贬值,已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
国民党政府经过一番策划,推出一项挽救措施,这就是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召开中央政治会议,通过由翁文灏、王云五提出的货币改革方案。当晚即由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令‛,作出全国广播,并公布‚金圆券发行法‛,主要内容为:金圆券每元法定含金0.22217厘,由中央银行发行,发行总额定为20亿元金圆券一元折法币300万元,东北流通劵三十万元。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外汇。凡私人持有者,限于9月30日前收兑成金圆券,违者没收。全国物价冻结在8月19日水平与此同时蒋介石派出经济督导员到各大城市监督金圆券的发行。当中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枢,由蒋经国为副督导,实际掌握上海的经济情况。金圆券的快速贬值及造成的恶性通胀,源自政府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国民党政府无视于财力的限制,继续维持战事。政府赤字以印钞票支付,造成急剧的通胀。
政府既不能自控通货的发行,只试图以违反市场规律的行政命令去维持物价和币值,最终引致金融混乱,市场崩溃。受金圆券风暴影响最大的,是城市内的小资产阶级。他们没有大资本家的财力和资源去保护自己仅有的财产,亦不如乡间农民或无产阶级的无产可贬;在金圆券发行初期或被迫、或出于信任政府,将累积所得的财产换成金圆券。在恶性通胀中所承受的损失最大,部分人因而变成一无所有。国民党政府虽然因金圆券发行,搜得民间的数亿美元金银外汇;却失去了国内本来最应倾向他们的阶层:城市人民的信任与支持。1948年中,国民党在军事上已节节失利。金圆券风暴令国民党在半壁江山内仅余的民心、士气亦丧失殆尽。是造成整个国民党政权迅速在大陆崩溃的原因之一。


第7题:

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带有应对白银外流的因素。诱使白银外流的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参考答案:D

第8题:

钱庄衰落的原因是()

A、国民政府控制和垄断金融

B、钱庄资金薄弱,无法同银行竞争

C、废两改元,钱庄操纵金融市场的能力削弱

D、美国白银政策造成中国白银恐慌,法币改革后白银收归国有,钱庄受到致命打击

E、实行法币政策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简评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教育。


答案:
解析:
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于16世纪初,其矛头直指天主教会,其实质是企图以 一种新的宗教去取代原有的旧的宗教。可以说,宗教改革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宗教领域的继续。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运动相比,是一场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改革运动,它的意义绝不仅在于"宗教"的改革,而是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主要层面。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相比,带有广泛的群众性,参加者涉及社会各阶层,故对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积极方面: (1) 出现了公立的学制和实施普及小学义务教育的思想与法令; (2) 各级学校(尤其是平民小学)有了较 大发展; (3) 中等学校开始按一定的规章制度办学, 班级授课制产生; (4) 出现了教育调查、学校视导、教师检查考核及师资培养的萌芽; (5) 欧洲主要国家(英、法、德)文字基本定型,对普及初等教育有重要意义。 消极方面: (1) 在新、旧教的学校中宗教仍占据重要 地位; (2) 新、旧教均接受了古典文化,要求宗教信仰与人文学科结合; (3) 近代双轨学制初现端倪。

第10题:

简评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局限性。


正确答案: 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一时期改革的历史局限性也是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
(1)改革在启动之初普遍准备不足。
(2)尽管各个国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大多数国家的改革普遍存在着不深入、不彻底的毛病。
(3)改革不全面、不配套,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其他改革的相互配合以及经济体制内部各项改革的不配套,政治体制以及其它改革也是如此。
(4)改革的理论探索明显不足,没能与改革的实践形成良性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