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本体之乐、心、理合一和()。

题目

心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本体之乐、心、理合一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哪些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明中期,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批驳程朱理学的疏漏之处和空疏学风,以心为宇宙本体,认为封建道德内含于人们的心中。由此,他提出致良知,破心中贼,知行合一等一系列观点。(1)心的学说与理想政治王守仁认为心即理。心是指人的感知和认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心的本质是至善至德,良知,天理是心的不同表现,心在观念,心理层次上是良知,在理论,原则层次上则是天理天地万物与人都是一体,他们彼此相通,和谐统一的基础就是心。王守仁把这种认识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提出他的理想政治模式即"天下一家"。这一理想的实现需经过两个步骤,即《大学》中说的"明明亲","亲民"。(2)"致良知"与"破心中贼"王守仁认为,良知是人的是非之心,良知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自然本能。纯善无恶 的良知本来是与生俱来,人人皆有的,但人的私欲会蒙蔽良知,而使人表现出恶,所以要去恶,就须重新发明良知,即所谓"致良知"。王守仁大讲致良知,存理灭欲,最终还是着眼解决社会政治问题,要以旨在维护现有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的良知之学去规范社会,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解决社会政治问危机,稳定明朝天下。王守仁在镇压民众反抗斗争,"破山中贼"的过程中,认识到只靠武力镇压还远远不够,要"破心中贼",解决民的认识问题,而致良知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思想武器。因为致良知就是要革除人们超出其社会地位的物质欲求和犯上作乱之心,即人欲,而保留良知,天理,即回归封建道德。(3)知行合一思想。致良知是要实践良知,即以良知指导自己的行动。王守仁以"心即理"为理论根据,批判程朱的观点,并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知行合一的政治意义是维系封建统治,矫正时弊。王守仁心学 思想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为特色。

第2题:

()对祖辈来说,可以解除孤寂,享受天伦之乐,保持健康的心态。

A幼儿教育

B家庭教育

C隔代教育

D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C

第3题:

盛于宋明时期的心学,讲究“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主观唯心主义。()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教育的内在价值或本体价值是()。


正确答案:育人价值

第5题:

素质教育以学为本,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以下关于王阳明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是我国明代的著名哲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

B.发展了朱熹的心本体论和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构建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C.王阳明的良知和孟子的良知大不相同

D.王阳明认为“良知”原本是“心之虚灵明觉”,是“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


正确答案:B

第7题:

宗炳在论山水画功能时,首先谈的就是()

A.金石之乐

B.仁智之乐

C.天伦之乐

D.心悦之乐


参考答案:D

第8题:

孟子提出的“君子有三乐”是指()。

A.天伦之乐

B.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C.南面而乐

D.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E.王者之乐


正确答案:ABD

第9题:

教育的本体功能是()。


正确答案:育人功能

第10题:

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


正确答案: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