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鸟类分类所依据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题目

试述鸟类分类所依据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鸟类分为几个总目,有哪些主要特征。突胸总目的各目及代表动物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平胸总目(Ratitae):
1、翼退化,无飞翔能力。
2、胸骨扁平不具龙骨突。
3、锁骨退化或完全消失。
4、羽毛均匀分布。
5、后肢强大,具2~3趾。
6、骨盆为封闭型。
7、雄性具交配器。
8、分布仅限于南半球。代表动物有:鸵鸟、鸸鹋、几维等。
二、企鹅总目(Impennes):
1、前肢特化为鳍足。
2、后肢短,靠近躯体后方。
3、具鳞片状羽毛,均匀分布于体表。
4、不能飞翔而适于游泳。水下潜水的速度可达每小时35km。
5、骨骼内不充气。6、分布局限在南半球。
三、突胸总目(Carinatae):
1、翼发达,善于飞翔。
2、胸骨有发达的龙骨突。
3、气质骨。
4、有尾综骨。
5、锁骨V形。
6、肋骨上具钩状突。
7、正羽发达,羽小枝具钩。
8、有羽区和裸区之分。
9、不具交配器。
(一)鸊鷉目(Podicipediformes);
(二)鹱形目(Procellriiformes);
(三)鹈形目(Pelecaniformes);
(四)鹳形目(Ciconiiformes);
(五)雁形目(Anseriformes);
(六)隼形目(Falconiformes);
(七)鸡形目(Galliformes);
(八)鹤形目(Gruiformes);
(九)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十)鸥形目(Lariformes);
(十一)鸽形目(Columbiformes);
(十二)鹦形目(Psittaciformes);
(十三)鹃形目(Cuculiformes);
(十四)鸮形目(Strigiformes);
(十五)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
(十六)雨燕目(Apodiformes);
(十七)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十八)鴷形目(Piciformes);
(十九)雀形目(Passeriformes)

第2题:

试述用电负荷分类的依据以及分类简况。


正确答案: 用电负荷根据四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如下几种:
(1)、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1)工业用电负荷;
2)农业用电负荷;
3)交通运输用电负荷;
4)照明及市政用电负荷。
(2)、按供电可靠性要求分类:
1)一类负荷;
2)二类负荷;3)三类负荷。
(3)按国民经济各个时期的政策和不同季节的要求分类:
1)优先保证供电的重点负荷;
2)一般性供电的非重点负荷;
3)可以暂停、限制或停止供电负荷。
(4)按用电时间分类:
1)单班制生产负荷;
2)两班制生产负荷;
3)三班制生产负荷;
4)间断性负荷。

第3题:

鸟类繁殖行为有哪些特征?试述其生物学意义。


参考答案:鸟类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并有复杂的行为(例如占区、筑巢、孵卵、育雏)特征。
(一)占区或领域鸟类在繁殖期常各自占有一定的领域,不许其他鸟类(尤其是同种鸟类)侵入,称为占区现象。所占有的一块领地称为领域。占区、求偶炫耀和配对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占区成功的雄鸟也是求偶炫耀的胜利者。占区的生物学意义主要表现在:①保证营巢鸟类能在距巢址最近的范围内,获得充分的食物供应。所以飞行能力较弱的、食物资源不够丰富和稳定的,以及以昆虫及花蜜为食的鸟类,对领域的保卫最有力;②调节营巢地区内鸟类种群的密度和分布,以能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分布不过分密集,也可减少传染病的散布;③减少其他鸟类对配对、筑巢、交配以及孵卵、育雏等活动的干扰;④对附近参加繁殖的同种鸟类心理活动产生影响,起着社会性的兴奋作用。
(二)筑巢绝大多数鸟类均有筑巢行为。低等种类仅在地表凹穴内放入少许草、茎叶或毛;高等种类(雀形目)则以细枝、草茎或毛、羽等编成各式各样精致的鸟巢。鸟巢具有以下功能:①使卵不致滚散,能同时被亲鸟所孵化;②保温;③使孵卵成鸟、卵及雏鸟免遭天敌伤害。鸟类营巢可分为“独巢”和“群巢”两类。大多数鸟类均为独巢或成松散的群巢。鸟类集群营巢的因素是:①适宜营巢的地点有限;②营巢地区的食物比较丰富,可满足成鸟及幼雏的需要;③有利于共同防御天敌。这些因素中,可能“适宜营巢地点不足”是主要原因。
(三)产卵与孵卵卵产于巢内并加以孵化。卵的形状、颜色和数目(以及卵壳的显微结构、蛋白电泳特征)在同一类群间常常是类似的,从而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可做为研究分类学的依据。①每种鸟类在巢内所产的满窝卵数目称为窝卵数。窝卵数在同种鸟类是稳定的,一般说来,对卵和雏的保护愈完善、成活率愈高的,窝卵数愈少。②鸟类中存在着定数产卵与不定数产卵两种类型,前者在每一繁殖周期内只产固定数目的窝卵数,如有遗失亦不补产。后者,在未达到其满窝卵的窝卵数以前,遇有卵遗失即补产一枚,排卵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直至产满其固有的窝卵数为止。③孵卵大多为雌鸟担任,也有的为雌雄轮流孵卵,少数种类为雄鸟孵卵。
(四)育雏胚胎完成发育后,雏鸟即借嘴尖部临时着生的角质突起——“卵齿”将壳啄破而出。鸟类的雏鸟分为早成雏和晚成雏。早成雏于孵出时即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大多数地栖鸟类和游禽属此。晚成雏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光裸或微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需由亲鸟衔虫饲喂(从半个月到8个月不等),继续在巢内完成后期发育,才能逐渐独立生活。早成雏是地栖种类提高成活率的一种适应性。尽管如此,早成雏的卵与雏的死亡率都比喷成鸟高得多,因而产卵数目也多。晚成雏的发育,一般表现为“S”型生长曲线,即从早期的器官形成和快速生长期过渡到物质积累和中速生长期,至晚期的物质消耗大于积累生长期。在雏鸟发育早期,尚缺乏有效的体温调节机制,需靠亲鸟伏巢来维持雏鸟的体温。随着雏鸟内部器官的发育,产热和神经调节机制的完善以及羽衣(体温覆盖层)的出现,而转变为恒温。

第4题:

工程岩体分类有哪些,论述它的分类依据。


正确答案: (1)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分类依据:钻探取芯的岩芯采取率;
(2)巴顿岩体质量(Q)分类,分类依据:岩体的完整性,结构面的形态、填充物特征及其次生变化程度,水与其他应力存在时对岩体质量的影响;
(3)RMR分类,分类依据:完整岩石强度,岩石质量指标,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地下水条件。

第5题:

试述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分类到纲)。


正确答案: 脊椎动物的的主要特征:
1、神经系统发达:分化出复杂结构的脑,称为有头类。
2、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新的支持身体的中轴。
3、咽囊和鳃裂:水栖脊椎动物鳃裂终生存在,作为呼吸器官,陆生脊椎动物发展了肺呼吸。
4、出现了完善的捕取食物的口器。
5、完善的循环系统。
6、排泄系统出现了集中的肾脏。
7、出现了成对的附肢作为专门的运动器官。 一般将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个纲:
(1)、圆口纲;
(2)、鱼纲;
(3)、两栖纲;
(4)、爬行纲;
(5)、鸟纲
(6)、哺乳纲(兽纲)

第6题:

ICD分类依据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病因、解剖位置、病理、临床表现。

第7题:

试述脱水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由于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盐,因此,在机体丧失水分的同时,电解质特别是钠离子也发生不同程度的丧失,引起血浆渗透压的不同变化。根据水盐的丧失比例不同,将脱水分为缺水性脱水、缺盐性脱水和混合性脱水三种类型。
(1)缺水性脱水主要以失水为主,失水的比例大于失钠的脱水称为缺水性脱水,又称作高渗性脱水或单纯性脱水。
(2)缺盐性脱水主要以失钠为主,失钠大于失水的脱水称为缺盐性脱水,又称作低渗性脱水。
(3)混合性脱水是多见的一种脱水。其特点是失水与失钠的比例大体相等,血浆渗透压基本未变。因此,这种脱水也称为等渗性脱水。

第8题:

鸟类的3个总目在分类特征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
(1)平胸总目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适于奔走生活。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羽枝不具羽小钩,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官,足2-3趾。
(2)企鹅总目是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于游泳。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骨骼沉重而不充气,具发达的龙骨突起。
(3)突胸总目为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龙骨突起,最后4-6块尾椎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具充气的骨骼。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绝大多数雄鸟不具交配器官。

第9题:

试述脱水分类、原因及其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根据脱水后动物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将脱水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1)高渗性脱水水的丢失多于盐分的丢失,缺水后动物的血浆渗透压升高。主要是由于饮水不足和失水过多。
(2)低渗性脱水失盐大于失水,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降低的脱水。发生原因主要是:
①补液不当体液大量丢失后过多的补充水分或5%葡萄糖溶液,但未及时补盐。
②失钠过多肾小管重吸收钠能力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时)、长期使用利尿剂,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3)等渗性脱水指动物体液中的盐与水按血浆中的比例丢失,渗透压正常的一类脱水。发生原因主要有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软组织损伤等。

第10题:

岩浆岩相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侵入岩有哪些主要的岩相?试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岩浆岩的相指生成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总的外貌和特征。按照侵入体的定位深度,分为三个相,侵入岩的相可据其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程度等特征进行识别。
(1)浅成相(epizone):侵入深度为0-3km。侵入体规模较小,常见岩墙、岩床、岩盖、小岩株、隐爆角砾岩体等,岩体中可以发现晶洞构造,与围岩多呈不整合接触。因冷却速度快、静水压力较低,挥发组分逸失较多,岩体具细粒、隐晶质结构及斑状结构,斑晶可具熔蚀或暗化边结构。矿物常保存了高温条件下的结构状态,斜长石环带发育、常见高温石英斑晶、出现易变辉石等。岩体接触变质较弱,有时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蚀变,浅成相小型侵入体常与金属矿产有关,尤其是隐爆角砾岩体,是很好的容矿岩体。
(2)中深成相(mesozone):侵入深度为3-10km,多属较大的侵入体,如岩株、岩基、岩盆等,也有岩盖、岩墙等小型侵入体。因冷却速度较慢,并具有相对较高的静水压力,岩石具中粒、中粗粒结构、似斑状结构,岩体组成一般不均匀,矿物内部的结构状态在缓慢冷却过程中得到调整,如斜长石环带不发育,石英为它形的低温石英。接触变质带较宽,有时有云英岩化带,常见矽卡岩带,在接触带可形成各种接触变质和高温汽成热液矿床。
(3)深成相(catazone):侵入深度>10Km。岩体较大,岩体走向与区域构造线理方向一致,围岩为区域变质的结晶片岩、片麻岩类,岩体主要为花岗岩类。岩体常为片麻状构造,交代结构十分发育。斜长石无环带。岩体无冷凝边,围岩无接触变质带,与围岩多为逐渐过渡关系。侵入体由边缘向中心,固结时的冷却速度由快变缓,矿物结晶粒度因而具有由细到粗的变化,因此由边缘向中心又分为边缘相、过渡相和中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