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胚胎移植的意义、生理学基础。

题目

试述胚胎移植的意义、生理学基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和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生理学基础:
1、母畜发情后生殖器官的孕向发育
2、早期胚胎的游离状态
3、子宫对早期胚胎的免疫耐受性
4、牌太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基本原则:
1、胚胎移植前后环境的同一性
2、胚胎发育阶段
3、胚胎质量
4、经济效益或科学价值

第2题:

试述胚胎移植的基本步骤


正确答案:供体的超数排卵,受体牛的同期发情,供体的配种,从供体收集胚胎,给受体移植胚胎,妊娠诊断。

第3题:

试述体质形成的生理学基础。


参考答案: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通过经络的联络、功能的配合与隶属关系,以五脏为中心构成了五大生理系统,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五脏系统的功能活动,调节着体内外环境的协调平衡,决定着个体的体质差异。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脏腑,脏腑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成并决定差异的最根本因素,在个体先后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同个体常表现出某一脏象系统的相对优势或劣势化的倾向, 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体质。经络是联系沟通、协调各脏腑机能活动的结构基础,精气血津液是决定体质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既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通过经络的转输作用,输布于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脏腑精气的盛衰,经络气血的多少,决定着体质的强弱,并影响着体质类型。故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是体质形成的生理学基础。

第4题:

简述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和原则。


正确答案: (一)生理学基础:
1、发情后母畜生殖器官的孕向发育。
2、早期胚胎的游离状态。
3、胚胎移植与免疫排斥的影响。
4、胚胎的遗传特性。
(二)胚胎移植的基本原则:
1、胚胎移植前后所处环境的同一性。
2、胚胎收集的期限(通常在供体母畜发情配种后3—8d收集胚胎)。
3、胚胎的质量保证。
(三)胚胎移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胚胎来源丰富、稳定。
2、技术条件。
3、物质条件。

第5题:

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

  • A、细胞培养技术
  • B、细胞核移植技术
  • C、胚胎移植技术
  • D、转基因技术

正确答案:A

第6题:

试述消化道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正确答案: 消化道的微生物区系即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是宿主动物保持健康和发挥正常生产性能的必要条件,具体表现在营养、免疫和拮抗三个方面。
(1)营养:消化道正常菌群在消化道获取营养的同时,合成有益于动物吸收和利用的养分,如必需氨基酸、维生素,促进动物生长。另外,消化道中的正常菌群还有助于破坏饲料中某些有害物质并阻止其吸收。
(2)免疫:正常菌群能提高宿主机体免疫器官的免疫功能,这是因为没有正常菌群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不可能正常育和维持功能。
(3)拮抗:消化道的正常菌群对非正常菌群的侵袭具有很强的屏障作用和拮抗作用。正常菌群中厌氧菌活动、细菌素的产生、免疫作用及物理屏障和生理环境等非正常菌群的入侵起拮抗作用。

第7题:

胚胎移植技术对高效生产及其他科学发展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1)可从低产母畜得到高产后代。
(2)加速引进品种的繁殖和新品种的培育。
(3)可加速家畜改良的进度。
(4)增加双胎率,加速繁殖。
(5)使不孕母畜获得生育能力。
(6)促进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7)满足畜牧现代化的需要。

第8题:

辅助生殖技术中引起多胎妊娠最重要的原因是

A.移植胚胎的时间

B.移植胚胎的数目

C.移植胚胎的技术

D.移植胚胎在子宫的位置

E.移植胚胎的形态


正确答案:B

第9题:

试述胚胎细胞和体细胞核移植的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 胚胎细胞移植操作程序
(1)卵母细胞的去核。目前常用荧光诱导去核法。荧光引导去核法先用Hoechst33342对卵母细胞染色10~15分钟,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确定核的位置后去核。
(2)供体核的准备和移植。胚胎克隆过程中,供体核来自早期胚胎。供体核的准备实质上是把供体胚胎分散成单个卵裂球,每个卵裂球就是一个供体核。取得卵裂球的方法主要是用蛋白酶消化透明带,然后用微管把胚胎分散成单个卵裂球。准备好卵裂球后,用移植微管吸取一个卵裂球,借助显微操作仪沿着去核孔将卵裂球注入卵子的卵黄周隙中,即完成移植过程。
(3)融合。融和方法目前使用电融和法。电融和是将操作后的卵母细胞和卵裂球复合体放入电解质溶液中,在一定强度的电脉冲作用下,使卵裂球与卵子相互融合。在电击过程中,两者的接触要与电场方向垂直。
(4)激活。在胚胎核移植过程中,通常用一定强度的电脉冲作用卵母细胞,造成卵母细胞内外膜结构出现瞬时通道,胞质内的钙离子进入受体核区,激活细胞核,则恢复细胞周期,同时启动胚胎发育。
(5)重构胚的培养。重构胚可体外做短时间培养后,移植到受体内,也可以在中间受体或体外培养发育到桑葚胚或囊胚时,在进行冷冻保存或胚胎移植。
体细胞核移植的操作方法:和胚胎细胞克隆基本相同,主要差别在供体细胞的选择。体细胞克隆的核供体是体外培养传代的体细胞,根据Campell等人提出的方法,体细胞需经过血清饥恶,即细胞培养液中血清浓度由10%降至0.5%,继续培养5d左右,使细胞处于休止的G0期,再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的卵黄周隙中,经电融和激活后获得克隆胚胎,移植到受体后获得克隆后代。后来细胞不经血清饥恶,可以直接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生产克隆胚胎,并且已在小鼠和牛上获得成功。

第10题:

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发情后母畜生殖器官的孕向发育。大多数自发排卵的家畜,发情后不论是否配种,配种后是否受精,受精后是否妊娠,生殖器官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卵巢上黄体的形成和发育造成孕酮的分泌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子宫内膜组织增生和分泌机能的增强。这些变化都会可能存在的胚胎创造适宜的发育条件,为妊娠做准备。
(2)早期胚胎的游离状态。家畜的胚胎附植之前是独立存在的,它游离于子宫腔之中。它的早期发育主要靠本身贮存的营养物质,在体外条件下仍能存活。当放回到与供体相同的环境中可继续发育。胚胎的游离存在和短期内体外生存使胚胎的收集和体外处理成为一种可能。
(3)胚胎移植与免疫排斥的影响。受体母畜的生殖道无论对于本身胚胎和外源同种胚胎一般不会产生免疫排斥现象。因此胚胎受体由一个体专至另一个体,可以存活下来。然而胚胎移植的失败是否存在免疫上的原因仍有待研究。
(4)胚胎的遗传特性。受体对胚胎并不产生遗传上的影响,不会改变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或减弱其固有的优良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