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几种常用优化方法及其基本思想?

题目

试述几种常用优化方法及其基本思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一维搜索法:是优化方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所谓搜索,就是一步一步的查寻,直至函数的近似极值点处。其基本原理是区间消去法原则,即把搜索区间[a,b]分成3段或2段,通过判断弃除非极小段,从而使区间逐步缩小,直至达到要求精度为止,取最后区间中的某点作为近似极小点。
(2)坐标轮换法:又称降维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多维的无约束问题转化为一系列一维优化问题来解决。基本步骤是,从一个初始点出发,选择其中一个变量沿相应的坐标轴方向进行一维搜索,而将其它变量固定。当沿该方向找到极小点之后,再从这个新的点出发,对第二个变量采用相同的办法进行一维搜索。如此轮换,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若首次迭代即出现目标函数值不下降,则应取相反方向搜索。该方法不用求导数,编程简单,适用于维数小于10或目标函数无导数、不易求导数的情况。
但搜索效率低,可靠性较差。
(3)单纯形:是指在n维空间中具有n+1个顶点的多面体。其基本思想是,在n维设计空间中,取n+1个点,构成初始单纯形,求出各顶点所对应的函数值,并按大小顺序排列。去除函数值最大点Xmax,求出其余各点的中心Xcen,并在Xmax与Xcen的联线上求出反射点及其对应的函数值,再利用“压缩”或“扩张等方式寻求函数值较小的新点,用以取代函数值最大的点而构成新单纯形。如此反复,直到满足精度为止。
(4)梯度法:又称一阶导数法,最速下降法。其基本思想是以目标函数值下降最快的负梯度方向作为寻优方向求极小值。该方法中,相邻两个迭代点上的函数梯度相互垂直。而搜索方向就是负梯度方向,因此相邻两个搜索方向互相垂直。梯度法虽然比较古老,但可靠性好,能稳定地使函数值不断下降。适用于目标函数存在一阶偏导数,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该方法的缺点是收敛速度缓慢。
(5)鲍威尔法(Powell):是直接利用函数值来构造共轭方向的一种共轭方向法。其基本思想是不对目标函数作求导数计算,仅利用迭代点的目标函数值构造共轭方向。该法收敛速度快,是直接搜索法中比坐标轮换法使用效果更好的一种算法。适用于维数较高的目标函数。但编程较复杂。
(6)牛顿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把目标函数近似表示为泰勒展开式,并只取到二次项。然后,不断地用二次函数的极值点近似逼近原函数的极值点,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该法在一定条件下收敛速度快,尤其适用于目标函数为二次函数的情况。但计算量大,可靠性较差。
(7)变尺度法:又称拟牛顿法,它在牛顿法的基础上又作了重要改进。变尺度法综合了梯度法和牛顿法的优点,使其迭代公式中的方向随着迭代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在远离最优点时与梯度法的迭代方向相同,计算简单且收敛速度快。随着迭代过程的进行,不断修正迭代方向,以改善在最优点附近时梯度法速度减慢的缺点。当迭代点逼近最优点时,利用牛顿法速度加快的优点,迭代方向就趋于牛顿方向,因而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这种方法是求解高维数(10-50)无约束问题的最有效算法。
(8)网格法: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变量的界限区内作网格,逐一计算网格点上的约束函数值和目标函数值,舍去不满足约束条件的网格点,而对满足约束条件的网格点比较目标函数值的大小,从中求出目标函数值为最小的网格点,这个点就是所要求最优解的近似解。该法算法简单,对目标函数无特殊要求,但对于多维问题计算量较大,通常适用于具有离散变量(变量个数≤8个)的小型的约束优化问题。
(9)复合形法:是一种直接在约束优化问题的可行域内寻求约束最优解的直接解法。其基本思想是,先在可行域内产生一个具有大于n+1个顶点的初始复合形,然后对其各顶点函数值进行比较,判断目标函数值的下降方向,不断地舍弃最差点而代之以满足约束条件且使目标函数下降的新点。如此重复,使复合形不断向最优点移动和收缩,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该法不需计算目标函数的梯度及二阶导数矩阵,计算量少,简明易行,工程设计中较为实用。但不适用于变量个数较多(大于15个)和有等式约束的问题(10)罚函数法:又称序列无约束极小化方法。是一种将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一系列无约束优化问题的间接解法。其基本思想是,将约束优化问题中的目标函数加上反映全部约束函数的对应项(惩罚项),构成一个无约束的新目标函数,即罚函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几种常用的氧化方法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制备SiO2的方法有很多,热分解淀积、溅射、真空蒸发、阳极氧化法、化学气相淀积、热氧化法等。热生长法制备的SiO2质量好,是集成电路的重要工艺之一。热氧化法:Si与氧或水汽等氧化剂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iO2。热氧化法制备SiO2的特点: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和化学稳定性,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太受湿度和中等温度热处理的影响;降低Si表面的悬挂键,使表面态密度减小;很好地控制界面陷阱和固定电荷。(1).干氧氧化在高温下,氧气与硅反应生成SiO2。氧化温度为900-1200℃,为了防止外部气体的玷污,炉内气体压力应比一个大气压稍高些,可通过气体流速来控制。优点:结构致密、干燥、均匀性和重复性好,掩蔽能力强,与光刻胶黏附好,目前制备高质量的SiO2薄膜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方法。缺点:干氧氧化法的生长速率慢,所以经常同湿氧氧化方法相结合生长SiO2。(2).水汽氧化在高温下,硅与高纯水产生的蒸气反应生成SiO2。产生的H2分子沿Si-SiO2界面或者以扩散方式通过SiO2层―逃离‖。因为水比氧气在SiO2中有更高的扩散系数和大得多的溶解度,所以水汽氧化的生长速率一般比较高。(3).湿氧氧化湿氧氧化的氧化剂是通过高纯水的氧气,高纯水一般被加热到95℃左右。通过高纯水的氧气携带一定水蒸气,所以湿氧氧化的氧化剂既含有氧,又含有水汽。因此,SiO2的生长速率介于干氧和水汽氧化之间,与氧气流量、水汽的含量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水汽含量很少,SiO2的生长速率和质量就越接近于干氧氧化的情况,反之,就越接近
水汽氧化情况。水汽含量与水温和氧气流量有关。氧气流量越大,水温越高,则水汽含量就越大。氢气和氧气,H2+O2→H2O采用高温合成技术进行水汽氧化,在这种氧化系统中,氧化剂是由纯氢和纯氧直接反应生成的水汽。(4).快速热氧化工艺(RTO)制备深亚微米器件的栅极氧化层,非常薄<30Å在实际生产中,根据要求选择干氧氧化、水汽氧化或湿氧氧化。对于制备较厚的SiO2层来说,往往采用的是干氧-湿氧-干氧相结合的氧化方式。这种氧化方式既保证SiO2表面和Si-SiO2界面质量,又解决了生长效率的问题。

第2题:

试述常用的静脉输液方法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周围静脉输液法:是用于常规的输液、输血、静脉内持续给药,以及静脉采集血标本等。周围静脉输液可分为单次性输液和静脉切开插管留置输液。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该法除具有周围静脉输液的功能外,尚可测量中心静脉压,并可长期静脉内输注高浓度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同时还适用于静脉内高营养治疗的病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除具备颈外静脉置管输液的各项功能外,尚可紧急放置心内起搏导管

第3题:

试述高等学校常用的几种传统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方法。


答案:
解析:
(1)高等学校常用的几种传统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也称课堂讲授法。
讲授法的优点是:第一,讲授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较多的有关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知识信息,教学效率相对较高;第二,成本低;第三,通用性强,一堂讲授课的内容常常是通用的,可以通过增加或删除其中的某些内容以适应教材和学习者的变化。
讲授法的缺点是:第一,讲授法主要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过多地使用,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第二,讲授法作为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第三,讲授对记忆的影响较差,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对较长课时的课程尤其明显。
②讨论法。讨论法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辨明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的教学方法。讨论法是双向的,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就所讨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自学指导法。自学指导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进行实验并通过思考和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采用自学指导法,学生由于采取独立的自学方法,对自己的学习明显地负有主要责任,迫使学生不得不深入钻研某一问题,综合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并通过选择、搜集和整理材料,从中获得研究的经验。
(2)高等学校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
①发现法。发现法是指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独立解决问题和预见未知的能力。发现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进行研究一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以前未曾认识的东西;强调教师要按照发现事物的方式进行指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知识。
②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以锻炼能力的方法,也是考察学生学习成绩与能力的方法。这一教学方法中,学生的独立活动在案例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这种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③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帮助下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求假设,以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由杜威首创,20世纪20年代以来为苏联教育学者所提倡。

第4题:

通过编译器对程序优化来改进Cache性能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其基本思想。


正确答案: (1)数组合并,通过提高空间局部性来减少失效次数。有些程序同时用相同的索引来访问若干个数组的同一维,这些访问可能会相互干扰,导致冲突失效,可以将这些相互独立的数组合并成一个复合数组,使得一个Cache块中能包含全部所需元素。
(2)内外循环交换。循环嵌套时,程序没有按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循序访问。只要简单地交换内外循环,就能使程序按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储循序进行访问。
(3)循环融合。有些程序含有几部分独立的程序断,它们用相同的循环访问同样的数组,对相同的数据作不同的运算。通过将它们融合成一个单一循环,能使读入Cache的数据被替换出去之前得到反复的使用。
(4)分块。通过改进时间局部性来减少失效。分块不是对数组的整行或整列进行访问,而是对子矩阵或块进行操作。

第5题:

试述变压器的几种调压方法及其原理。


正确答案: 变压器调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停电情况下,改变分接头进行调压,即无载调压;另一种是带负荷调整电压(改变分接头),即有载调压。有载调压分接开关一般由选择开关和切换开关两部分组成,在改变分接头时,选择开关的触头是在没有电流通过情况下动作,而切换开关的触头是在通过电流的情况下动作,因此切换开关在切换过程中需要接过渡电阻以限制相邻两个分接头跨接时的循环电流,所以能带负荷调整电压。电能用户要求供给的电源电压在一定允许范围内变化,并且要求电压调整时不断开电源,有载调压装置能在不停电情况下进行调压,保证供电质量,故此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第6题:

试述含铬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1)电解法(2)钡盐沉淀法(3)药剂还原法(亚硫酸盐还原法,硫酸亚铁还原法,水含肼还原法)(4)离子交换法(5)电渗析法(6)反渗透法

第7题:

常用的抗菌增效剂有几种及其常用方法?


正确答案: 常用的抗菌增效剂有二甲氧苄氨嘧啶(DVD,又名敌菌净)甲氧苄氨嘧啶(TMP)。
常用方法:SMZ+TMP,称复方新诺明;TMP与磺胺药按1:5合用;DVD与磺胺药按1:5合用。

第8题:

试述钢结构的几种连接方法,常用的焊接方法及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钢构件的连接多采用焊接连接和螺栓连接。螺栓连接分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连接等。前者主要用于拆装式结构或在焊接、铆接施工时用作临时固定构件。优点:装拆方便,不需特殊设备,施工速度快;后者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具有高强度承受动载安全可靠,安装简便迅速,成本较低,连接紧密不易松动,塑性韧性好,装拆方便,节省钢材,便于维护的一种连接方法,适用于永久性的结构。焊接连接是钢结构的主要连接方法。优点:构造简单便于加工,构造刚度大,连接的紧密性好,节约钢材,生产效率高;缺点是焊接容易产生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严重的甚至造成裂纹,导致脆性破坏。

第9题:

试述蔬菜作物的几种分类方法及其对蔬菜栽培的意义。


正确答案: 分类方法:植物学分类法、食用器官分类法、农业生物学
分类法意义:
①植物学分类法能了解各种蔬菜的亲缘关系,在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及种子繁育方面有重要意义。
②食用器官分类法对掌握栽培关键技术有一定意义。
③农业生物学分类法将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基本相似的蔬菜归为一类,综合了上述两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比较适合生产上的要求。

第10题:

试述快速原型方法的基本思想,并说明该方法的步骤及其工作内容。


正确答案:快速原型法(RapidPrototyping)的基本思想是依据原型进行快速开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修正,直至形成用户满意的系统。
快速原型开发方法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系统基本需求的确定:确定用户对系统的基本需求,包括系统的主要性能、总体结构、交互界面等,勾画出用户所需要的初步原型;
对原型的功能选择:根据需要将原型中的功能分类,确定主次关系,以决定先实现哪些功能;
原型的构造与试用:根据原型进行快速开发,并提供给用户试用;
原型的修改和完善:用户可以在试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从而不断完善原型,最终得到用户满意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