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题目

目前,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 B、内蒙地区
  • C、西北地区
  • D、青藏高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目前,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地区机构网点分布最广、支农服务功能发挥最为充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答案:对
解析:
目前,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地区机构网点分布最广、支农服务功能发挥最为充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第2题:

我国目前网络信息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1)();(2)();(3)();(4)();(5)()。


正确答案:虚假信息;低俗内容;披露隐私;毁损名誉;侵犯著作权

第3题: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目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最具影响的( )。

A.西北荒漠化地区 B.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区 C.三北风沙区 D.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风沙区,草原区


正确答案:D
点评: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优先把目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最具影响的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风沙区,草原区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力争在短期内有所突破。详见教材Pl43.
考试要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

第4题:

我国荒漠化地区的地理范围


正确答案: 湿润指数0.05—0.65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南界大体自大兴安岭西麓、锡林郭勒高于北部向南穿过因素山脉和黄土高原北部,向西至兰州南部沿祁连山向西,然后向南绕过柴达木盆地东部,向西到青藏高原东南部。

第5题: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目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最具影响的()。

  • A、西北荒漠化地区
  • B、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区
  • C、三北风沙区
  • D、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风沙区,草原区

正确答案:D

第6题:

我国荒漠化影响的地区超过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中国法治最为突出、最为集中的问题则是()问题。


正确答案:公共权力

第8题: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展示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并通过资料展示世界及我国荒漠化现状及问题。提出问题: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面对日益严峻的荒漠化问题,我们应做何应对?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取出什么是荒漠化。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总结】荒漠化是一个报考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2.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
【教师活动】展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并引导其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概括其地形特点。
【学生活动】
(1)位置:非季风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地形特点:东部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
3.干旱的自然特征
(1)干旱的成因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
【提问】
(1)西北地区的降水和景观从东到西有什么变化?
(2)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1)降水:从400毫米降到50毫米以下;景观: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干旱的气候条件形成以荒漠为主的景观。
(2)原因:

2.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活动(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物的作业)。
【学生活动】思考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总结】荒漠化的形成不是单一要素影响的结果,是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中,水分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教师讲解】气候异常会导致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特别是在持续少雨的年份,能加剧荒漠化的进程。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思考人类对荒漠化的形成有无影响?哪些活动影响到荒漠化的形成?
【板书设计】


答案:
解析:

第9题:

我国荒漠化地区的特征?


正确答案: (一)、气候特征
1、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
2、气候干燥,降雨少,降水变率大,蒸发强;
3、冷热剧变;
4、风大沙多。
(二)地貌特征:
1、纬度偏北。
2、以山地与高原为骨架。
3、地貌单元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山前冲积平原(戈壁)、下陷的湖盆洼地(沙漠、湖泊、盐沼)等地貌单元组成。
(三)土壤特征:不同地带因受不同气候、植物、地形、基岩、母质、地球化学、水文条件等生物气候条件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带性土壤,它们分布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草原与荒漠区,土壤的钙积化现象普遍,主要土壤类型在黑钙土、栗钙土等,土壤中养分贫乏。
(四)水文特征:荒漠化地区的水资源是由降水、森林与山地冰雪消融所形成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组成的统一体系,但水资源匮乏。

第10题: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自然原因:
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