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

题目

试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弗洛伊德的三部人格结构论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包含在无意识之中,本我完全由先天的本能、原始欲望所组成的,是人格中最难接近的、但是最有力的部分,依照“快乐原则”进行活动。自我是人格中理智、符合现实的部分,派生于本我,不能脱离本我而单独存在,是本我的执行机构,依照“现实原则”在本我与现实之间、本我与超我之间起调节、整合作用。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两个方面,是社会道德的化身,依据“道德原则”行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中本我奉行的是

A.至善原则

B.现实原则

C.本能原则

D.快乐原则

E.法律原则


参考答案:D

第2题:

请阐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


答案:
解析:
弗洛伊德在冰山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说,强调人格系统内部力量的交互作用及能量的动态平衡。本我是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非组织性的结构,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人格的基础。它由先天本能、原始欲望所组成,唯一的目标是追求快乐,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理智的、有组织的、现实取向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本我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时,靠近现实世界的那部分逐渐发展而成的。自我依附于本我,从本我中汲取能量,遵循现实原则。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决定什么行为是合适的,哪些本我冲动可以满足及如何满足。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充分发展的超我由良知和自我理想两部分构成,是儿童接受父母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的结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功能是监督自我去限制本我的本能冲动,通过说服自我以道德目的替代现实目的并力求至善,使人变成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成员。本我、自我和超我是三种不同的人格力量,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不是某一单方面力量决定的,而是三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3题:

精神分析的地形学说,是弗洛伊德在他发展精神分析早期时提出的著名理论的( )

A.潜意识理论

B.人格动力论

C.人格结构论

D.人格适应论

E.人格发展论


参考答案:A

第4题:

精神分析的地形学说,是弗洛伊德在他发展精神分析早期时提出的著名理论的()。

  • A、潜意识理论
  • B、人格动力论
  • C、人格结构论
  • D、人格适应论
  • E、人格发展论

正确答案:A

第5题: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人的本能论是一种()的理论

  • A、生物学
  • B、生理学
  • C、动力学
  • D、心理学

正确答案:C

第6题: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实际上是关于人格结构及其内部冲突的学说,大致可以分为本能论、()、心理解剖学三大方面。


参考答案:人格结构论

第7题: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结构包括()、自我、()。


正确答案:本我;超我

第8题: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正确答案: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可分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后来他又将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其中生本能包括性本能和自我本能.性本能(力比多)构成人格动力.由这种动力促成的行为中,有些是防御机制,诸如压抑、退行、合理化(文饰)、投射、反向作用、转移、升华,等等.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由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或能量构成.自我是儿童的需要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时,儿童就形成了自我这种心理组织.超我是人格的最高部分,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别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别遵循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完美原则.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有利于人格健康.

第9题:

简述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内容。


正确答案: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由伊底、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伊底是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部分,它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同外部世界不能直接接触;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处于伊底和外部世界之间,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而活动,对伊底进行压抑和控制;超我就是一般所说的良心,即由外部要求内化而成的内部规则。
弗洛伊德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这三者是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中的,这种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就会产生神经病。

第10题:

人格结构动力理论的典型代表是()。

  • A、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 B、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结构理论
  • C、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 D、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