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条件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题目

操作条件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结果的作用
强化物有多种类型,它们所产生的强化作用也不同。主要的强化类型有下列四种:
(1)正强化和负强化
①凡是有机体的反应带来的结果能强化该反应,这种结果称为正强化物。正强化物的出现对有机体的反应所产生的强化作用称为正强化。
②凡是有机体的反应能使厌恶的结果停止,强化该反应的这种结果称为负强化物。负强化物的消失对有机体的反应所产生的强化作用,称为负强化。应当注意,不能把负强化物误解为惩罚。无论是负强化物或正强化物,都是增强行为反应的。负强化也是强化某种反应使之继续出现,而惩罚则是减弱或阻止某种行为反应的。
(2)一级强化和次级强化
①一级强化物是指直接满足有机体基本需要的刺激物(如食物、水、安全、温暖和性等)。由于一级强化物的出现而对反应所起的强化作用称为一级强化。
②次级强化物是指经学习而间接使有机体满足的刺激物(如奖品、金钱等)。由于次级强化物的出现而对反应所起的强化作用称为次级强化。
2.强化程式
在操作条件作用的学习中强化物的安排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化程式是指在操作条件作用学习实验时强化物出现的方式。强化程式有多种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类方式。
(1)立即强化与延迟强化。
立即强化是指有机体表现出正确反应后立即提供强化物,而延迟强化是指在有机体表现出正确反应后过一段时间才提供强化物。实验结果表明,立即强化效果优于延迟强化。
(2)连续强化与部分强化。
最简单的、最有规律的强化是连续强化,即每一次特定的正确反应出现后都给予强化。部分强化是指并非每一次正确反应出现都给予强化,而是仅仅选择部分正确反应之后提供强化物。实验表明,部分强化的效果优于连续强化。部分强化又有四种基本的程式:
①固定时距程式指要经过一段固定的时距后才给予强化;
②不定时距程式指在不定的时间间隔后对正确的反应予以强化;
③固定比率程式指在作出了几个正确的反应之后才给予强化;
④不定比率程式指在不固定正确反应次数的情况下给予强化物。
3.惩罚
惩罚(punishment)是指一种为了减弱或消除有机体的某种行为而采取的手段。其目的与强化相反,强化是为了让有机体增加某种行为,而惩罚是为了减弱或消除有机体的某种行为。与强化有正负之分一样,惩罚也有正惩罚和负惩罚之分:
(1)正惩罚是指当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出现时,给予行为者一个不愉快的刺激;
(2)负惩罚是指当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发生时,取消本来应给予的愉快刺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答案:A
解析: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行为之后的刺激会影响以后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合理运用强化原理,能有效地塑造或矫正学生的行为。

第2题:

小型空分设备高压空气进口阀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如何操作?


正确答案: 高压空气进口阀分别控制进入主换热器各个隔层的空气量,以调节各隔层之间的热端温差。当氧气、氮气或馏分出口之间温度不一致时,可以改变进入这个隔层的空气量。例如氧气温度低于氮气出口温度时,可以开大氧气隔层高压空气进口阀。当这个阀全开,氧气出口温度还是低于氮气出口温度时,可以关小氮隔层高压空气进口阀。反之亦然。隔层间的温差愈小愈好,最大不超过2℃。
膨胀机高压空气进口阀,是高压空气进膨胀机的通过阀。这个阀平时处在开启状态,当设备发生故障,紧急停电,膨胀机开车、停车前应关闭。这个阀原则上不作调节用,但在启动后期,膨胀机凸轮已处于最小进气位置,膨胀后空气温度低于-160℃,且继续下降时,如果用开大高压空气节流阀的办法来减少膨胀量,势必使高压压力下降,高压空气节流阀前温度升高,节流后液化率减少,液体的生产量减少,会使整个启动时间延长。因此,短期利用膨胀机高压空气进口阀来控制膨胀机后的温度,将有利于塔内液体的积累。关小膨胀机高压空气进口阀,则热交换器高压压力升高,机前高压下降,中压下降,温度上升,液氧液面上升。开大则与上述情况相反。降压时,应先开大膨胀机高压空气进口阀,后开凸轮机构。但应注意这个阀门不要开得过大,只要热交换器与机前的两个压力表指示相同就可,以便在紧急停电时能迅速切断气源,防止膨胀机飞车。

第3题:

与生物反馈疗法原理相关的行为学习理论是(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D、示范作用

E、潜意识理论


参考答案:C

第4题:

小型空分设备液氮节流阀(节一4阀)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如何操作?


正确答案: 液氮节流阀(节-4阀)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空分塔启动初期应全开(约转12~15转)。当冷凝蒸发器液氧液面接近或达到430mm时,与节-2阀同时缓慢地关小。关阀的速度在初期以液氧液面和中压压力的情况而定;当节-4阀关至2转左右,在液空液面正常的情况下,应分析液空、液氮的纯度,视纯度的情况而定。最后将节-4阀的开度控制在液空、液氮纯度最佳的位置上。在正常生产的工况下,液氮节流阀不需要经常变动。当碰到液氮纯度自动升高,液空纯度自动下降,液空液面自动上涨时,可能是阀头被干冰所堵,应急剧转动阀门刮霜后复位。当间断制氧或临时停车时,应用节-4阀保持中压,以缩短重新启动时间。再次复车启动时,视液空、液氧液面的高低来决定。当设备准备停车加温时,停车前应开大节-4阀,将液体送往上塔。空分塔全面加温时,节-4阀应全开。
节-4阀的作用是将下塔液氮槽内的液氮经液氮过冷器送往上塔顶部的节流阀。正常生产期间,在开度合适的前提下起到控制液空、液氮纯度的作用,同时还会影响液空的液面和上塔液气比的改变,从而影响上塔的氮气纯度和氧气产量。在节-4阀关小后,液氮纯度提高,液空纯度下降,节-2阀开度不变时液空液面会升高。开大节-4阀则相反。
为什么节-4阀能控制液氮和液空纯度呢?因为进入下塔的空气是呈饱和的气、液混合状态,大多数是蒸气。蒸气沿下塔塔板的小孔上升,蒸气中的氧分子受到塔板上液体的冷凝,成为液氧进入液相;塔板上液体中的氮分子受到氧分子冷凝时放出的冷凝热而进入气相。每经一块塔板的传热、传质,使液体中氧分子含量增加,而上升蒸气中氮分子含量增加。蒸气经下塔的反复的冷凝蒸发,这样到下塔顶部,蒸气中的氮分子含量达到设计要求,然后在冷凝蒸发器内,被液氧冷凝成液氮,绝大部分液体积聚在液氮槽内。如果节-4阀开度过大,送入上塔的液体就多,回流入下塔的液氮量就减少。下塔塔板上回流液过少,就意味着下塔冷量不可能把蒸气中的氧分子充分地冷凝下来,上升到下塔顶部的蒸气中含氧量增加,使液氮纯度下降。又由于下塔的回流液过少,下塔塔板上的氮分子充分的蒸发,下流液体中氧分子含量增加,因此液空纯度提高。另外,下塔送入上塔顶部的液氮中氧分子较多,液氮本身含氧量较高,使上塔氮气中氧含量增加。因此,液氮纯度过低会引起出塔氮气降低,氧气产量减少。
关小节-4阀,去上塔的液氮量减少了,液氮槽内溢出、回流入下塔的液氮量增多,整个下塔的冷量增加,上升蒸气中的氧分子得到充分的冷凝,下塔顶部蒸气中氧分子含量减少,液氮纯度提高。但由于回流液的增多,塔板上液体中的氮分子得不到充分的蒸发,下塔底部的液空纯度下降,液空量增加。如果把节-4阀关得过小,液氮纯度过高,必然会带来液空纯度过低,液空量过多,进入上塔的液氮量过少。而从上塔精馏工况要求来说,提馏段回流比小一些好,以利氧气纯度的提高;精馏段回流比大一些好,有利于氮纯度的提高,若精馏段回流比过小,液氮的纯度虽很高,但由于量过少,气氮纯度反会下降,氧气量减少。
从上述分析来看,节-4阀的开度过大、过小都不利。因此节-4阀的调整要缓慢,有时仅仅只有1°~2°。据经验,高纯度设备(指气氮纯度在99.5%以上),用节-4阀控制液氮纯度可与气氮纯度相一致;单高氧气设备(气氮纯度在94%~96%),用节-4阀控制,液氮纯度(含氮)可比气氮纯度低1%~2%。

第5题:

()是指改变操作条件以达到消除对一个潜在领域工作的需要。

  • A、预先作用原
  • B、预先反作用原理
  • C、事先防范原理
  • D、等势原理

正确答案:D

第6题:

系统脱敏方法有效依据的原理为
A.社会观察学习
B.操作的条件反射学说
C.对抗条件作用
D.经典的条件反射学说
E.交互作用原理


答案:E
解析:

第7题:

系统脱敏方法依据的原理为()

  • A、社会观察学习
  • B、操作的条件反射学说
  • C、对抗条件作用
  • D、经典的条件反射学说

正确答案:B

第8题:

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经典条件作用
B.操作性条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答案:B
解析:
行为塑造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行为矫正又称行为改变或行为治疗,是通过学习改正人们不良行为习惯的一种技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其中操作性行为是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它似乎是自发的。强化在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如此重要,以至于有人称他的行为原理为操作一强化学说。因此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都是借以强化或其他方式改变行为的技术。其原理和依据源于操作性条件作用,正确选项为B。

第9题:

小型空分设备高压空气节流向(节一1阀)在各种场合下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如何操作?


正确答案: 空分塔安装或大修后,在加温前的吹除,节-1阀(高压空气节流阀)应关闭,以防止水分及杂质带入下塔并防止下塔超压。
加温时,节-1阀应关闭,以免热交换器管内的水分带入下塔,另外可使膨胀机(或膨胀空气过滤器)的加温气量增多,有利于加温彻底。待分馏塔加温结束前半小时,打开节-1阀约转5~6转,使下塔至节-1阀前后的管道水分蒸发。
启动准备时,节-1阀应关闭,以防中压超压并有利于提高启动压力。在启动初期,为了使膨胀机充分发挥制冷效果,仍应关闭节-1阀,让高压空气全部通过膨胀机。当膨胀机已达到最大进气量而高压压力仍超过设备最高允许压力时,在中压压力允许的情况下,可用节-1阀来调节高压压力。
当膨胀机后T2温度达-140℃时,应打开节-1阀(约90°~180°)来保持T2。低于-140℃则开大节-1阀;高于-140℃则关小节-1阀。调节节-1阀的同时,应用凸轮来保持高压最大的允许压力。
当T3温度达到-155~-165℃时,用节-1阀来保持,以利产生液体和液体的积累。空分塔调纯阶段直至降压前都得用节-1阀来保持T3温度在-155~-165℃之间。
当开始降压时,根据T3温度逐步开大节-1阀。当凸轮已开大到最大进气位置,液氧液面还在上升时,则可不受T3温度限制,把节-1阀开大到使液氧面稳定时为止。
空分塔稳定阶段用节-1阀来控制液氧液面的稳定。开大节-1阀,高压压力下降,液氧液面降低;关小节-1阀,则高压压力上升,液氧液面上升。
当空分塔碰到停电停车、故障临时停车、间断制氧停车、周期末停车时,都应把节-1阀关闭。
当设备维修试气密性时,应将节-1阀关闭。遇到密封不好时,可在阀头上镀一层焊锡,以利密封。
综上所述,节-1阀起到控制压力、温度、液氧液面的作用,且还会影响氧、氮的纯度。关小节-1阀,则高压压力上升、T3温度下降、液氧液面升高,而且还会暂时地引起中压压力下降、氧气纯度下降、氮气纯度升高等连锁反应;开大节-1阀,则与上述反应相反。

第10题:

清油器的作用、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是什么?


正确答案: 本机组润滑油系统设置了清油器,以清除油箱中的杂质和水份。它是根据油、水、杂质的比重不同,利用离心分离的原理工作的,从使用的效果的来看,效果比较好,可以将油中的水份分离出来。
要获得满意的清油效果,正确地操作程度是很重要的,否则油水不能分离。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进出口阀;
(2)关闭旋塞阀;
(3)启动电机;
(4)待电机转速恒定后,开始加水(加水量以滴状为好);
(5)排放口有水流出即停止加水;
(6)慢慢打开旋塞阀(开到视镜不满液为止),并观察是否有水份分离出来;
(7)确认清油器的工作效果。
如上述步骤完成后仍无水份分离出来,究竟是油中本来无水存在还是分离效果不佳,需要确认,这时候可以将一滴水加入油中,此时排液口如有水排出,即说明分离效果是好的,油中确实无水。反之则清油效果不好,需要进行检查清洗。清油器在中途停运后,如需要继续使用,其操作步骤还要从头开始,否则排液口就会有油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