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凯恩斯理论体系,其对生产过剩问题的分析与马克思的观点有什么不

题目

试述凯恩斯理论体系,其对生产过剩问题的分析与马克思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政策主张是什么?


参考答案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
  (1)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使得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人们对货币的流
  动偏好引起投资需求不足,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3)解决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
  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第2题: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供给学派主要从供给的角度对通货膨胀问题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法与道德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1)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在内容和本质上是相同的,而与被统治阶级不同;
(2)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是相互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统治阶级的道德为立法指明方向,而法又将其重要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另一方面,统治阶级的道德为法奠定了心理基础,执法、司法又弘扬了道德精神。
(3)法律有时也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相背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法者为私利滥用立法权,违反了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二是某些道德上正当的利益因国家财力有限,法律放弃了对它的保护。


第4题:

试述为什么凯恩斯主义与古典主义者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提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前者认为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而后者认为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正确答案:这主要是由于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对IS曲线和LM曲线的形状看法不同。在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下即LM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时,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失效。他们认为,当利率非常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货币的利率弹性是无限大,即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为无穷大,即LM曲线就呈水平状。根据资产组合理论,此时债券价格较高,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因此,人们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下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在这种情况下,货币量的任何变动都不会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货币政策失效,不发生任何作用。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由于利率非常低时,投资对利率的反应不敏感,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不明显。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对克服萧条、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产生很好的效果。
在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下即LM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时,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当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时,由于LM曲线呈垂直状即h=0,扩张性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导致投资增加,产出也增加。h=0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零,即对利率变动不会作出任何反应,则货币需求仅仅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与利率的变动无关。产出的增加致使货币交易需求增加,但没有货币投机需求的增加。也就是说,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的货币供给仅用于交易需求的需要,故产出效应最大,货币政策效果显著。而另外一方面当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时,使产出增加,而产出增加又使货币需求增加。由于LM曲线呈垂直状h=0,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不作出任何反应。这就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会使利率上升得非常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完全的挤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失效。

第5题: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国民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仅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个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从而使个人财富增加;但从整个经济来说,个人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坏事。

第6题: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悖论”?


答案:
解析:
储蓄和投资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可用图13-3表示。

交点E表示计划的投资等于储蓄,这点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 假设消费函数为C=a+bY,则储蓄函数为S=a+(1-b)Y,则增加储蓄也就是减少消费,即减少消费函数中的a、b值。a变小,意味着图13-3中的储蓄线上移;b变小,意味着图13—3中的储蓄线以A为圆心逆时针转动。这两者均会导致均衡点E向左移动,也就是使均衡收入下降。 增加储蓄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反之,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由此得出一个看来是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是件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悖论”。 任何经济理论都是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构筑理论体系。离开了假设,理论就失去了基础,当然也就不能成立。另外,假设往往是对经济的一种理想化和简化,在此基础上构筑的经济理论当然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现实。凯恩斯在简化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前提假设是: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限制国民收入增加的就不是总供给,而是总需求。凯恩斯的这一理念主要是针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情况提出的,当时工人大量失业、设备闲置,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总需求,当然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走出低谷。 在这一理论中包含了一些一般理论的因素,即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强调了消费的这种作用。从总体上看,生产对消费的制约作用是主要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也可以成为主要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能力的无限增加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相对缩小是基本矛盾的表现之一。总需求不足在经济中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不能把凯恩斯的这种理论普遍化,这是因为:①凯恩斯所用的是一种短期分析,即假设生产能力、技术条件等都是不变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也是短期的。在长期中,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仍然要依靠生产能力的提高、资本的增加、技术的进步。这样在长期中经济增长就取决于储蓄的提高,而不是消费的增加。②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所以不能将之到处照搬,对于总供给不足的国家,这种理论不完全适用。

第7题:

试述传统货币数量论,凯恩斯理论及现代货币数量论在货币流通速度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原因及影响。


正确答案: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一国货币流通速度受社会惯例,个人习惯及技术发展的影响,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凯恩斯则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受利率变动影响的变数,由于利率不断变动,因此货币流通速度是不稳定的,而弗里德曼则认为一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既不是一个常数,也不是一个变数,而是一个受多种变量影响的稳定的函数。由于人们的货币需求主要受人们的恒久性收入的影响,因此一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是基本稳定的。
但是,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流通速度却不断下降。从统计上看,我国的货币收入流通速度(GDP/M2)从1994年的1.00下降到2003年的0.54(我国M2/GDP之比为全球最高,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到全球最低的水平)。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不断下降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的极大关注,由此产生了许多假说,这些假说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其中主要有:
(1)“价格指数偏低假说”
(2)传统的“被迫储蓄假说”认为由于中国存在着产品供给不足或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金融资产的缺乏,因而人们只好持有较多的货币(即被迫储蓄),结果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
(3)“地下经济假说”,认为大量的货币被地下经济(包括地下金融)吸收了,因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
(4)“货币化”假说是影响最大的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中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农村的制度变革,工业部门的制度变迁,金融改革及金融创新、证券市场的发展,价格改革、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自由市场的产生及土地的市场化等)使得越来越多的资源通过货币这个交易媒介(即通过市场)来流动和配置,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通过货币这个交易媒介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货币(人民币)逐步成为真正的交易媒介、计价或核算单位及价值贮藏手段,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使市场不断扩张,因此,这就自然产生了超额的货币需求。这种超额的货币需求正好吸收了超额供应的货币,使得中国超额供应的货币没有被物价上涨所吸收,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货币化,并促使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
(5)“人民币区域化假说”即一部分人民币流入周边国家或地区成为周边国家或地区的“硬通货”。
(6)传统的“被迫储蓄假说”认为大量储蓄(主要是个人储蓄)没有转化为投资。
(7)“银行不良资产比率过高假说”。
(8)“消费不足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中国的消费需求不足,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总需求的扩大,而是表现为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影响:
(1)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
(2)给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带来难题或挑战。
(3)将有可能给中国的国际收支及人民币汇率形成压力。

第8题:

试述凯恩斯理论体系,其对生产过剩问题的分析与马克思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凯恩斯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基础上的。即消费心理状态所决定的消费倾向;资本家的心理状态所决定的资本边际效率;公众的心理状态所决定的货币流动偏好。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的自发作用不能保证这三个心理状态所决定的变量的数值相互协调,以致于有效需求不足而造成失业和危机。
(2)凯恩斯理论体系的要点:
国民收入决定:消费和投资
消费:消费倾向和收入
消费倾向:APC、MPC和投资乘数
MPC递减引起消费不足
投资:利率和资本的边际效率
利率: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
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引起投资不足
流动偏好强化了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
因此主张政府对需求管理,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
(3)马克思认为,生产过剩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则使公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下降,因此,经济危机必然产生。


第9题: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 A、需求
  • B、就业
  • C、货币
  • D、价格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在古典经济学家中对土地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的有()。

  • A、马克思
  • B、恩格斯
  • C、凯恩斯
  • D、威廉·配第
  • E、李嘉图

正确答案:A,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