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关系R和S做自然连接时,能够把R和S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

题目

当关系R和S做自然连接时,能够把R和S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的操作是()

  • A、左外连接
  • B、右外连接
  • C、外连接
  • D、外部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当关系R和S自然联接时,能够把R和S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的操作是 (17) 。

(17) A.左外联接

B.右外联接

C.外部并

D.外联接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联接、外联接、左外联接和右外联接的理解。
左外联接以左边关系为参照系,将所有左边关系的元组以及右边关系中满足条件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
右外联接以右边关系为参照系,将所有右边关系的元组以及左边关系中满足条件的
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
左外联接能够把R中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但不能把S中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右外联接能够把S中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但不能把R中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
外部并操作的概念是:如果R和S的关系模式不同,实现R与S的并操作所构成的新关系的属性由R和S的所有属性组成(公共属性只取一次),新关系的元组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所构成,同时元组在新增加的属性上填入空值。
外联接既能够把R中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又能把S中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

第2题:

当关系S自然联接时,能够把S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的操作是()

A.左外联接

B.右外联接

C.外部并

D.外联接


参考答案:D

第3题:

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或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A、元组

B、行

C、纪录

D、属性


参考答案:D

第4题:

当关系R和S自然连接时,能够把R和S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的操作是( )。

A.左外连接

B.右外连接

C.外部并

D.外连接


正确答案:D
解析:在外连接中,某些不满足条件的列也会显示出来,也就是说,只限制其中一个表的行,而不限制另一个表中的行。

第5题:

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常用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A、元组

B、行

C、记录

D、属性


参考答案:D

第6题:

右外连接是指在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时,只把关系S中舍弃的元组放到新关系中。()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当关系R和S自然联接时,能够把R和S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的操作是()

A、左外联接

B、右外联接

C、外部并

D、全外联接


参考答案:D

第8题:

左外连接是指在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时,只把关系R中舍弃的元组放到新关系中。()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解析:

(1)左外连接R和S进行自然连接时,只把R中舍弃的元组放到新关系中

(2)右外连接:R和S进行自然连接时,只把S中舍弃的元组放到新关系中。

(3)完全外连接:R和S进行自然连接时,把R和S中舍弃的元组都放到新关系中。


第9题:

● 关系 R、S 如下图所示,关系代数表达式 ))S R ( ( 6 1 5,3 ,4 × < σ π 的输出结果与(34) 等价,该表达式与 (35) 等价。若对关系 R、S 进行自然连接,所得关系的属性列数和元组个数分别为 (36) 。


正确答案:D,C,D

第10题:

关系R、S如下图所示,关系代数表达式π4,5,3(σ1<6(R×S))的输出结果与(34)等价,该表达式与(35)等价。若对关系R、S进行自然连接,所得关系的属性列数和元组个数分别为(36)。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关系代数运算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题求关系代数表达式π4.5.3(σ16(R×S))的结果集,其中,R×S的属性列名分别为 R.A,R.B,R.C,S.A,S.B和S.C,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σ16(R×S)的含义是从R×S结果集中选取第一个分量(R.A)小于第六个分量 (S.C)的元组,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满足条件的是第一和第三个元组,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π4,5,3(σ16(R×S))的含义是从σ16(R×S)结果集中选取第四列、第五列和第三列,其结果如图(a)所示,表中S.A、S.B和R.C的属性名不重复,所以可以用图(b)表示。
 
  从上面分析可见,试题(34)的正确答案是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