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竖向荷载较大的

题目

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竖向荷载较大的部位均匀布置剪力墙。楼梯间、电梯间、设备竖井尽量与剪力墙结合布置。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正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除了要遵循“均匀对称,分散对称”,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和[形等型式,应布置3片以上剪力墙,各片剪力墙的刚度宜均匀,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40%外,还应()。

A.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

B.对称布置,或使结构平面上刚度均匀,减小在侧向力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应

C.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

D.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答案:ABCD

第2题:

下面哪种情况对柱的竖向承载力有利?(  )

A、建筑物建成后在桩基附近堆土
B、桩基周围的饱和土层发生固结沉降
C、桥梁桩周围发生淤积
D、桩基施工完成后在周边注浆

答案:D
解析:
桩侧注浆提高桩基承载力的原理是桩侧注浆可以提高桩与土之间的表面摩擦力,其提高桩基承载力作用机理是利用压力将水泥浆液注入桩侧,水泥浆液会充填桩身与桩周土体间的间隙,并减小泥皮的影响,使桩身与桩周土的胶结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桩侧阻力;在高压作用下,水泥浆液挤压密实或劈裂桩周土体,对桩周土体进行渗透、充填、挤压,增强桩周土体强度,提高桩侧阻力。

第3题:

沉降缝的可以设置在()。

A、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折部位

B、建筑物的高度或荷载突变处

C、长高比较大的建筑物适当部位

D、地基土压缩性显著突变处 E、建筑结构类型不同处


参考答案:ABCDE

第4题: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布置,下列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横向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地设置在建筑物的端部附近、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处及恒荷载较大的地方
B.纵向剪力墙宜集中布置在建筑物的两端
C.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内
D.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度不大于8m,否则应开施工洞,形成联肢墙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8.1.8条规定,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第7.1.2条规定,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

第5题: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布置,下列( )说法是不正确的。

A.横向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地设置在建筑物的端部附近、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处及恒荷载较大的地方
B.纵向剪力墙宜集中布置在建筑物的两端
C.纵向剪力墙宣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内
D.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度不大于8m,否则应开施工洞,形成联肢墙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8条规定,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第7.1.2条规定,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

第6题:

高层结构平面布置需要注意很多问题,()项表述不正确。

A.结构的开间、进深、构件尺寸尽可能少

B.平面简单、规整、均匀、对称

C.选择对抗风有利的平面形状,使得建筑表面风压尽可能小

D.尽量使电梯间、楼梯间布在端部或转角处


正确答案:D

第7题:

下面哪种情况对柱的竖向承载力有利?(  )

A.建筑物建成后在桩基附近堆土
B.桩基周围的饱和土层发生固结沉降
C.桥梁桩周围发生淤积
D.桩基施工完成后在周边注浆

答案:D
解析:
桩基施工完成后在周边注浆可以提高桩与土之间的表面摩擦力,其作用机理是利用压力将水泥浆液注入桩侧,水泥浆液挤压、密实或劈裂桩周土体,对桩周土体进行渗透、充填和挤压,使桩身与桩周土的胶结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桩侧阻力。

第8题:

高度大于( )米,且平面形状不规则,立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应按风洞试验确定风荷载。

A.100

B.150

C.200

D.250


参考答案:B

第9题:

框筒结构及筒中筒结构内筒的组成一般有()。

A.电梯间
B.楼梯间
C.设备间
D.电梯间和楼梯间

答案:D
解析:
2020/2019版教材P18
在高层建筑中,特别是超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愈来愈大,起着控制作用。筒体结构便是抵抗水平荷载最有效的结构体系,它的受力特点是,整个建筑犹如一个固定于基础上的封闭空心筒式悬臂梁来抵抗水平力。筒体结构可分为框架-核心筒结构、 筒中筒结构以及多筒结构等。框筒为密排柱和窗下裙梁组成,亦可视为开窗洞的筒体。内筒一般由电梯间、楼梯间组成。内筒与外筒由楼盖连接成整体,共同抵抗水平荷载及竖向荷载。 这种结构体系可以适用于髙度不超过 300m 的建筑。多筒结构是将多个筒组合在一起,使结构具有更大的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

第10题:

一般情况下,抗震墙应布置在水平荷载较大处,平面形状变化处以及楼梯间和电梯间。()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