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情况下应按摩擦桩设计。

题目

在()的情况下应按摩擦桩设计。

  • A、L/d较小,桩端进入密实砂层
  • B、L/d不太大,桩端进入较密实粘土层
  • C、桩端清孔不净,留有较厚虚土的灌注桩
  • D、桩端进入基岩足够深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极限承载力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担的桩称为()。

A、端承桩

B、端承摩擦桩

C、摩擦桩

D、摩擦端承桩


参考答案:BC

第2题:

在( )的情况下应按摩擦桩设计。

A. L/d 较小,桩端进入密实砂层

B. L/d 不太大,桩端进入较密实粘土层

C.桩端清孔不净,留有较厚虚土的灌注桩

D.桩端进入基岩足够深度


参考答案C

第3题:

当桩设置于深层的软弱土层中,无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这类桩应按下列()哪类桩进行设计?

A、摩擦桩

B、端承摩擦桩

C、端承桩

D、摩擦端承桩


参考答案:A

第4题:

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是由桩侧阻力承受的桩属于()。

  • A、端承桩
  • B、摩擦桩
  • C、摩擦端承桩
  • D、端承摩擦桩

正确答案:D

第5题:

对于钻孔灌注桩成孔深度的控制要求,下列哪些选项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要求(  )

A. 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为主
B. 端承桩应以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控制为主
C. 摩擦端承桩应以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控制为辅,以设计桩长控制为主
D. 端承摩擦桩应以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控制为主,以设计桩长控制为辅

答案:A,B
解析:
A项正确,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6.2.3条第1款规定,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
B项正确,第6.2.3条第2款规定,端承桩必须保证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
CD两项错误,端承摩擦桩、摩擦端承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端承摩擦桩桩管入土深度控制应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辅,摩擦端承桩桩管入土深度控制以贯入度为主,以控制标高为辅。

第6题:

在软弱土层中,桩端阻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桩称为()。

A、摩擦桩

B、摩擦端承桩

C、端承摩擦桩

D、端承桩


参考答案:A

第7题:

下面哪种情况下的群桩效应比较突出?(  )

A、 间距较小的端承桩
B、 间距较大的端承桩
C、 间距较小的摩擦桩
D、 间距较大的摩擦桩

答案:C
解析:
对于端承桩和桩数少于3根的非端承桩,不考虑群桩效应;对于桩的中心距小于6倍(摩擦桩)桩径,而桩数超过三根的桩基,则需考虑群桩效应。故间距较小的摩擦桩群桩效应比较突出。

第8题:

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竖向荷载桩侧阻力承担70%,桩端阻力承担30%的桩称为()。

A、摩擦桩

B、端承摩擦桩

C、摩擦端承桩

D、端承桩


参考答案:B

第9题:

关于静压桩的终止沉桩标准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静压桩应以标高为主,压力为辅
B.摩擦桩应按终压力控制
C.端承摩擦桩,应以终压力控制为主,桩顶标高控制为辅
D.端承桩应以桩顶标高控制为主,终压力控制为辅

答案:A
解析:

第10题:

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的桩称为()。

  • A、摩擦桩
  • B、端承摩擦桩
  • C、端承桩
  • D、摩擦端承桩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