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粘着控制的必要性以及粘着控制的实质。

题目

简述粘着控制的必要性以及粘着控制的实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必要性:
(1)没有粘着控制系统的轨道车辆动车只能靠其自然特性运行,难以运用到粘着极限,即使短时达到高的牵引力,也难以维持,因为轮对空转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只能远离粘着极限使用。
(2)在车辆制动时,若无防滑行保护,一旦制动力大于轮轨粘着极限,就会出现滑行,将导致轮对擦伤,制动距离增加。
(3)直流传动系统大多采用串励直流牵引电动机,机械特性为很软的双曲线,所以不利于空转的自恢复,一旦空转发生,要依靠粘着控制系统造成短时的硬特性,适时恢复粘着,以提高动车的粘着利用。
(4)从机械特性上讲,采用交流传动的轨道交通车辆并非自然具有高粘着性能。所有的交流动车都是依靠粘着控制系统来保证粘着特性的。
因此,在车辆的控制系统中一般都设置粘着控制系统----防空转与防滑行保护系统,使轮轨粘着运用到接近最大值而不超过,或稍有超过立即拉回来,从而使车辆的平均粘着利用率提高,也就是提高了平均牵引力。
粘着控制的实质是蠕滑率控制。即使机车在接近牵引力的峰值工作时,使机车能利用的粘着系数接近可用粘着系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粘着磨损及失效机理。


正确答案: 粘着磨损是摩擦副相对运动时由于固相焊合接触表面的材料发生转移的现象。
粘着磨损的失效机理:
1)由于表面存在微观不平,表面的接触发生在微凸起处,在一定载荷的作用下,接触点处发生塑性变形,使其表面膜被破坏,两摩擦表面金属直接接触形成粘接点(即固相焊合)。若粘接点处粘接点的强度比基体金属强度高,则在相对滑动时,基体金属被剪切破坏;反之,粘接点被剪切。当零件表面缺乏润滑,相对滑动速度小而比压很大、超过表面实际接触点处屈服极限时,会发生粘着磨损;
2)当摩擦副在高的滑动速度、高接触应力的工作条件下,摩擦表面实际接触的微凸体,因大量的摩擦热而产生熔化和熔合,相互粘结在一起,又在相对运动中被撕裂,严重时造成相对运动停止。

第2题:

简述粘着磨损的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1.选择合适的摩擦副配对材料 选择原则:配对材料的粘着倾向小 互溶性小,表面易形成化合物的材料 金属与非金属配对。
2.采用表面化学热处理改变材料表面状态
进行渗硫、磷化、碳氮共渗等在表面形成一层化合物或非金属层,即避免摩擦副直接接触又减小摩擦因素。 3.控制摩擦滑动速度和接触压力
减小滑动速度和接触压力能有效降低粘着磨损。
4.其他途径
改善润滑条件,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氧化膜与机体结合力都能降低粘着磨损。

第3题:

影响冠修复体粘着力大小的因素不包括

A.粘着力与粘固剂的厚度成正比

B.粘着力与粘着面积成正比

C.粘固剂过稀影响粘着力

D.粘固剂过稠影响粘着力

E.粘着面上有水分影响粘着力


正确答案:A

第4题:

粘着制动主要有()、()和()以及()等形式。


正确答案:闸瓦制动;盘形制动;动力制动;电空联合制动

第5题:

简述粘着磨损。


正确答案: 粘着磨损是指摩擦表面间因温度过高导致的金属局部融化,发生转移粘附到相接触的零件表面上的现象。粘着磨损会在材料表面发生擦伤、撕脱、咬合现象。例如:拉缸、烧瓦、抱轴等。

第6题:

简述粘着磨损产生的条件、机理。


正确答案: 粘着磨损又称为咬合磨损,在滑动摩擦条件下,摩擦副相对滑动速度较小,因缺乏润滑油,摩擦副表面无氧化膜,且单位法向载荷很大,以致接触应力超过实际接触点处屈服强度而产生的一种磨损。
磨损机理:
实际接触点局部应力引起塑性变形,使两接触面的原子产生粘着。 粘着点从软的一方被剪断转移到硬的一方金属表面,随后脱落形成磨屑 旧的粘着点剪断后,新的粘着点产生,随后也被剪断、转移。如此重复,形成磨损过程。

第7题:

HXD3电力机车机车粘着控制:包括防空转、防滑行控制、轴重转移()控制。


正确答案:补偿

第8题:

粘着控制中是一个粘着控制系统控制整辆动车的方式为()。

  • A、集中控制
  • B、分散控制

正确答案:A

第9题:

什么是粘着?什么是粘着力?什么是粘着系数?什么是可用粘着、可用粘着系数及计算粘着系数?什么是粘着利用率?


正确答案:由于正压力而保持动轮与钢轨接触处相对静止的现象或轮轨接触的这种状态称为“粘着”。
粘着是一种现象、状态,粘着状态下的静摩擦力又称为粘着力。
粘着系数:轮轨间传递(产生)的切向力与动轮对的正压力成正比,其比例常数称为粘着系数。
可用粘着系数:轮轨间实际存在的粘着,亦即可能达到的最大粘着,称为可用粘着。最大可能的粘着力则对应轮周牵引力的峰值,与动轮对的正压力之比值称为可用粘着系数。
计算粘着系数:根据我国最近修订的新《牵规》规定,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经验根据平均值整理得到的各种车型的粘着系数公式。
粘着利用率:在机车实际运用中,由于种种原因,能利用(能实现)的粘着总小于可用粘着,能利用的粘着系数总小于可用粘着系数。两者的比值定义为粘着利用率。

第10题:

在粘着控制的最初阶段,粘着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在空转和滑行发生后,通过削减电机转矩来实现粘着利用,分析其一般过程。


正确答案:1、根据轮对间速度差,轮对的加速度及加速度的变化率,检测空转或滑行的发生;
2、在检测到空转或滑行后,根据空转或滑行的程度,削减电动机转矩值并维持一定时间,以消除空转或滑行;
3、在空转或滑行结束后,按一定时间常数的指数规律,逐渐的增加电动机转矩,直至空转或滑行时电动机转矩值的80%;
4、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电动机转矩不变;
5、如果在电动机转矩不变的时间内没有发生空转或滑行,则在保持时间结束以后,按照一定时间常数的指数规律继续增加电动机转矩,直至达到司机手柄给出的电动机转矩给定值。如果再次发生空转或滑行,则按照(2)处理。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