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砾)渗引渗自降水井点布置间距为()

题目

砂(砾)渗引渗自降水井点布置间距为()

  • A、4~5m
  • B、8~12m
  • C、5~10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砂土按粒径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B.粗砂、砾砂、中砂、粉砂和细砂
C.砾砂、粗砂、中砂、粉砂和细砂
D.粗砂、砾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答案:A
解析:
2019版教材P73页
砂土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第2题:

Ⅲ类碎(砾)石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网(点)的布置间距应为( )m。

A.<100
B.100~150
C.100~200
D.200~300

答案:A
解析:

第3题:

砂土按粒径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 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B、 粗砂、砾砂、中砂、粉砂和细砂
C、 砾砂、粗砂、中砂、粉砂和细砂
D、 粗砂、砾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答案:A
解析:
2018新教材P63,该题主要考察的是:砂土分类

。砂土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故答案为A

第4题:

为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可采用()手段。

  • A、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 B、提高砂率
  • C、采用高密度骨料
  • D、掺加引气剂
  • E、减少水化热

正确答案:B,D

第5题:

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可将碎屑分为()三类。

  • A、粗砾、粗砂、细砂
  • B、粗砂、中砂、细砂
  • C、巨砾、细砂、粉砂
  • D、砾、砂、粉砂

正确答案:D

第6题:

下列降水系统平面布置的规定中,正确的有( )。

A.面状降水工程降水井点宜沿降水区域周边呈封闭状均匀布置
B.线.条状降水工程,两端应外延0.5倍围合区域宽度布置降水井
C.采用隔水帷幕的工程,应在围合区域内增设降水井或疏干井
D.在运土通道出口两侧应增设降水井
E.在地下水补给方向,降水井点间距可适当减小

答案:A,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工程降水。选项B,线、条状降水工程降水井宜采用单排或双排布置,两端应外延条状或线状降水井围合区域宽度的1~2倍布置水井。

第7题:

内碎屑按颗粒大小可分为()。

  • A、砾屑、砂屑、粉屑
  • B、砾级、砂级、粉级
  • C、砾屑、砂屑、粉屑、泥屑
  • D、砾级、砂级、粉级、泥级

正确答案:B

第8题:

下列关于渗排水层的做法中不符合规定的是( )。

A.渗排水层用砂、石应洁净,不得有杂质
B.粗砂过滤层总厚度宜为300mm,如较厚时应分层铺填;过滤层与基坑土层接触处,应用厚度100~150mm、粒径为5~10mm的石子铺填
C.集水管应设置在粗砂过滤层下部,坡度不宜小于3%,且不得有倒坡现象;集水管之间的距离宜为3~5m,并与集水井相通
D.工程底板与渗排水层之间应做隔浆层,建筑周围的渗排水层顶面应做散水坡

答案:C
解析:
渗排水层应符合下述规定:①渗排水层用砂、石应洁净,不得有杂质;②粗砂过滤层总厚度宜为300mm,如较厚时应分层铺填,过滤层与基坑土层接触处,应用厚度100—150mm、粒径为5~10mm的石子铺填;③集水管应设置在粗砂过滤层下部,坡度不宜小于1%,且不得有倒坡现象,集水管之间的距离宜为5~10m,并与集水井相通;④工程底板与渗排水层之间应做隔浆层,建筑周围的渗排水层顶面应做散水坡。

第9题:

采取明沟排水施工时,排水井宜布置在沟槽范围以外,其间距()。


正确答案:不宜大于150m

第10题:

裂缝性油藏在注水开发时,为了防止注入水发生窜流,注水井布置在()两侧适当位置。

  • A、地层
  • B、高渗层
  • C、低渗层
  • D、裂缝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