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过渡过程有什么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题目

研究过渡过程有什么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为了满足启动,制动,反转和调速的要求,必须研究过渡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系统各参数对时间的变化规律,如转速,转矩,电流等对时间的变化规律,才能正确的选择机电传动装置,为电机传动自动控制系统提供控制原则。设计出完善的启动,制动等自动控制线路,以求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和减轻劳动强度。这就是研究过渡过程的目的和实际意义。如造纸机要求衡转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正确答案:有利于缩短发酵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例:生产发面用鲜酵母的酿酒酵母,其繁殖速度为2小时分裂一次,但在单罐发酵时,几乎每12小时就可“收获”一次,每年可“收获”数百次,这是任何农作物所不可能达到的“复种指数”。或例:500kg重的食用公牛,每昼夜只能从食物中“浓缩”0.5kg的蛋白质,而同样重的酵母菌,只要以质量较次糖液的(如糖蜜)和氨水为主要原料,在24小时内即可真正合成5000kg的优良蛋白质。

第2题:

为什么说医学研究单靠临床观察和形态学研究是有局限性的?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①临床观察与研究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故有局限性;②形态学研究一般以病理标本和尸体解剖为主,难以研究功能和代谢变化。
举例:休克的微循环学说、肿瘤癌基因研究、酸碱失衡的血气分析等。

第3题:

研究鱼类洄游有什么实际意义?


参考答案:研究鱼类的洄游,进而掌握鱼类在什么时候,沿什么路线,在什么地方大量集中确定渔汛、渔场,以便进行捕捞及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在渔业生产上有着重要意义。另外,研究鱼类的洄游,可以为鱼类的适应性问题和阶段发育问题等提供资料,因此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4题:

在科研和工业发酵生产实践中,最常用的微生物检测项目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正确答案: 在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中,最常用的微生物检测项目是细胞数或生长量的测定。例如,在酒精、啤酒和白酒等的成熟酒母在镜检时,除了要求菌体细胞饱满肥大、细胞质均匀、空泡小、出芽率高外,还要求酵母细胞数每毫升达到l亿个以上,以此作为酵母菌繁殖能力和培养成熟的指标;又例如,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每间隔2~4h,就要取样用光电比浊法测定发酵液的光密度(OD.,以此作为短杆菌增殖数量的指标,有助于指导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

第5题:

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正确答案: 有利于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经费节约、效率提高。
例:用大肠杆菌或脉孢菌代替果蝇或豌豆进行遗传学研究,大大推进了遗传学研究的进度和深度。

第6题:

常用的研究对象的取样方法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常用的研究对象的取样方法有:纯随机抽样方法、机械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方法、郑群抽样方法。

第7题:

什么是极端条件下的微生物?试举例说明之。


正确答案: 极端条件下的微生物,指在绝大多数微生物都不能生长的极端环境下生长的微生物。如:嗜热菌、嗜冷菌、嗜酸菌、嗜碱菌、嗜盐菌、嗜压菌、抗辐射微生物。

第8题:

什么是教育观察研究?其主要功能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教育观察研究是研究者运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对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擦和探究,从而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其主要功能有:
1.有助于研究者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
2.有助于研究者形成研究假设。
3.可以深入考察教育现象,探索教育活动的规律。
举例: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对其文字陈一鸣进行为期808天的追踪观察,并作了系统的观察记录,不就为我们提供大量可靠的科学资料,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了专著《儿童心理之研究》,分析和概括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规律,陈伟我国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文献。

第9题:

什么是跨学科研究,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跨学科比较是将文学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如哲学、宗教、自然科学等与文学相关的大背景下,考察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作用的。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扩展,是一种在保持文学主体性的条件下,探讨文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一种科际性研究。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综合性最强的一个部分,它广泛吸收其他各学科的观念和方法,综合了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区分、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对文学现象和文学研究进行反思。.我们把跨学科研究分为: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文学与自然科学和文学与社会科学等。可举文学与宗教和哲学,文学与音乐或绘画关系方面的例子,比如王维的诗和画,约翰.克利斯多夫中的音乐,或者文学与网络等。

第10题:

《伤寒论》表里同病的治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正确答案: 《伤寒论》表里同病的治法有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三种。
①先表后里:此为表里同病的常规治法。适用于表里同病而以表证为主且急重的病情。一般来说,在表里同病时,都应先解表,表解之后再治里,否则易致表邪内陷,造成种种变证。例如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它如32、36、44、234、235、276等,皆说明了这种情况。
②先里后表:此为表里同病治疗的变法。适用于表里同病而里证急重,表证相对轻缓的病情。例如第124条太阳蓄血重证抵当汤证,既有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其人发狂,脉微而沉等里证,而表证仍在,但以里证急重为主,故张仲景径直予抵挡汤破血逐瘀。它如91、92、372条等,皆说明了这种情况。
③表里同治:又称表里双解,属表里同病治疗的权宜之法。适用于表里同病而表证、里证俱急,或单纯治表则碍里,单纯治里则碍表的病情,则需表里兼顾,同时治疗。例如第40条小青龙汤证,既有风寒外束之伤寒表证,又有水饮内停、寒饮犯肺之里证,表里证俱急,故仲景予小青龙汤辛温发汗解表,温肺散寒化饮,表里双解之。然而,在具体应用表里同治法时,还须分析表里证的孰轻孰重、孰少孰多、孰缓孰急,而治有所偏。若虽表里同病而偏表者,在表里双解的前提下仍以治表为主,如18条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虽表里同病而偏里者,在表里双解的前提下仍以治里为主,如163条桂枝人参汤证;若虽表里同病而表里证处于相对均衡者,则应表里并重治之,如146条柴胡桂枝汤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