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8日,某职业专科学校学生(生于1986年12月)沈某骑车去公园玩,至某小学附近时,迎面驶来的一辆大货车的拖挂车厢将前方与其同向骑车上班的某公司业务员金某挂倒,金某当场昏迷过去。挂在她自行车前把上的钱包甩落在地,一捆人民币(计5000元)甩出包外。此时沈某正好骑到,便将这捆钞票和林的钱包(包内还有5000元)拾起,一并装进自己的双肩书包内。此事被骑车经过的一名学生纪某看见,当纪某询问沈某为何把钱包放进自己袋内时,沈某谎称他与金某一道去银行取款回来,纪某未在追究。沈某在现场帮助交警将金某抬上汽

题目

2003年10月8日,某职业专科学校学生(生于1986年12月)沈某骑车去公园玩,至某小学附近时,迎面驶来的一辆大货车的拖挂车厢将前方与其同向骑车上班的某公司业务员金某挂倒,金某当场昏迷过去。挂在她自行车前把上的钱包甩落在地,一捆人民币(计5000元)甩出包外。此时沈某正好骑到,便将这捆钞票和林的钱包(包内还有5000元)拾起,一并装进自己的双肩书包内。此事被骑车经过的一名学生纪某看见,当纪某询问沈某为何把钱包放进自己袋内时,沈某谎称他与金某一道去银行取款回来,纪某未在追究。沈某在现场帮助交警将金某抬上汽车然后离去。金某因伤重抢救无效死亡,沈某用2000元买书、吃喝,余款存入银行。后因公安机关追查万元巨款下落,沈某闻讯害怕受到处罚,便将8000元存折交某市交警队,并交代了事情经过,表示愿退赔2000元,接受处理。如果你作为沈某的辩护律师,应从案中哪些情况为沈某辩护?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金某(15周岁)在课间因小事与同学沈某发生争执,金某一拳击中沈某头部,致使沈某倒地,送医院不治死亡,问金某应当负什么责任( )

A.应负相对刑事责任
B.不负刑事责任
C.应负完全刑事责任
D.应负刑事责任

答案:A
解析:
《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金某满15周岁,所以负相对刑事责任。

第2题:

某县地税局将个体户沈某的纳税由定额缴税变更为自行申报,并在认定沈某申报税额低于过去纳税额后,要求沈某缴纳相应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沈某不服,对税务机关下列哪些行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由定额缴税变更为自行申报的决定
B:要求缴纳税款的决定
C:要求缴纳滞纳金的决定
D:罚款决定

答案:C,D
解析:
【考点】行政复议前置【详解】根据《税收征管法》第88条之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行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纳税主体的争议、纳税数额的争议和纳税方式的争议都属于纳税争议。A项中,由定额缴税变更为自行申报的决定属于纳税方式的争议,B项中要求缴纳税款的决定属于纳税数额的争议,二者都属于纳税争议。因此A、B都属于复议前置情形,不当选。C项要求缴纳滞纳金,是税务机关在相对人沈某不履行法定义务时,对其处以财产上新的制裁,以迫使沈某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属于行政强制执行,D属于行政处罚措施,该两种情形都可直接提起诉讼。故正确答案为CD。

第3题:

金某(15周岁)在课间因小事与同学沈某发生争执,金某一拳击中沈某头部,致使沈某倒地,送医院不治死亡,金某不要负刑事责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4题:

2004年7月12日,李某(1986年12月出生)骑自行车去公园游玩,骑至某中学附近时,迎面驶来的一辆大货车的拖挂车厢将前方与其同向骑车上班的某公司业务员张某挂倒,张某当即昏迷过去。张某自行车前把上挂着的钱包甩落在地上,一叠人民币(计5000元)甩出包外。此时,李某正好赶到,便将这叠钞票和张某的钱包(包内还有5000元)一并拾起,装进自己的旅行袋内。此事被骑车跟来的许某看见,当许某询问李某为何把钱包放进自己袋内时,李某谎称其与张某一道去银行取款回来,许某未再深究。李某在现场呆了约五分钟,并帮助闻讯赶来的交警将张某抬上汽车,然后离去。张某因伤重抢救无效,当日死亡。李某将1万元中的2000元用于买书和吃喝,余款存入银行。后因公安机关追查张某万元现金的下落,李某闻讯后害怕受到处罚,便将8000元存折送到交警队,并交待了事情经过,表示愿意退2000元,接受公安机关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构成诈骗罪
  • B、李某构成盗窃罪
  • C、李某有自首行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D、李某未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2005年3月,毛某到其朋友赵某家做客,发现赵某家有一幅名画,便产生歹念,用酒将赵某灌醉后,将画偷走,在要出门的时候被赵某发现,毛某将赵某打伤后逃跑。2005年4月,毛某在银行取钱时,发现李某取了一些现金,便尾随李某上了公交车,当时公交车上只有司机、毛某和李某三人。毛某当场使用暴力将李某身上的1000元抢走。2006年1月,毛某将被害人沈某劫持到一小旅馆,将沈某身上携带的3 000元抢走,同时向沈某的家人索要10万元。毛某得知沈某家人报案后,便将沈某杀死。
问:(1)毛某抢走名画是否属于入户抢劫?
(2)毛某针对特定的犯罪对象李某的抢劫是否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3)毛某在2006年1月的犯罪事实应当如何处理?


答案:
解析:
(1)毛某抢走名画不是入户抢劫。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入户抢劫要求行为人在进入被害人的住处时应当具有非法的目的,本案中,毛某是应赵某的邀约来到赵某家,进入赵某家时没有犯罪目的,毛某犯罪属于临时起意,故不属于入户抢劫。
(2)毛某抢走李某1 000元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根据刑法的规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属于犯罪地点加重犯,即使行为人是针对特定的人实施抢劫的,只要犯罪地点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也应当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本案中,毛某抢劫李某发生在公交车上,公交车属于公共交通工具,所以应当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3)毛某在2006年1月的犯罪事实分别构成绑架罪和抢劫罪,但是应当按照绑架罪定罪处罚。根据刑法的规定,以勒索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构成绑架罪。本案中毛某为了勒索10万元将沈某劫持,符合绑架罪的构成要件。根据刑法的规定,杀害被绑架人的,应当按照绑架罪定罪,判处死刑,所以本案中毛某杀害被绑架人沈某,应当按照绑架罪定罪,同时判处死刑。根据刑法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当场劫取他人财物的,构成抢劫罪。本案中,毛某在劫持沈某的过程中当场劫取沈某身上的3 000元钱,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绑架过程中又当场劫取被害人随身携带财物的,同时触犯绑架罪和抢劫罪两罪名,应择一重罪定罪处罚。由于本案中毛某的绑架罪要判处死刑,是重罪。所以应当按照绑架罪定罪处罚。

第6题:

2012年4月28日,甲(17周岁)骑车去公园游玩,骑至某中学附近时,迎面驶来的一辆大货车的拖挂车厢将甲前方与其同向骑车上班的某公司业务员B挂到,B当即昏迷过去。挂在B自行车前把上的提包甩落在地上,一捆人民币(共计10000元)被甩出包外。甲便将这捆钞票拾起装进自己的旅行袋内。此事被骑车跟上来的C看见,当C询问甲为何把钱放进自己袋内时,甲谎称他与8是一道去银行取款回来,C未再深究。甲在现场待了约5分钟,并帮助闻讯赶来的交警将B抬上汽车,然后离去。B因伤重抢救无效,当日下午死亡。甲将10000元中的2000元用于买书和吃喝,余款存入银行。后因公安机关追查10000元现金的下落,甲闻讯后害怕受到处罚,便将8000元存折送到某市交警队,并交代了事情经过,表示愿意退赔2000元,接受公安机关处理。
问题:甲的行为构成何罪?在对其裁量刑罚时。应重点考虑哪些情节?


答案:
解析:
被告人甲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在对其量刑时,应重点考虑以下情节:被告人甲犯罪时未满18周岁,应从轻或减轻处罚;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第7题:

金某(15周岁)在课间因小事与同学沈某发生争执,金某一拳击中沈某头部,致使沈某倒地,送医院不治死亡。
请问金某应当负刑事责任吗?


答案:
解析:
金某的行为属于意外伤人,其行为发生在课间,不属于学校的责任,金某应负刑事责任,但由于其属于未成年人,可以适当减轻量刑。

第8题:

2000年4月28日,李某(17周岁)骑车去公园游玩,骑至某中学附近时,迎面驶来的一辆大货车的拖挂车厢,将李前方与其同向骑车上班的某公司业务员张某挂倒在地,张当即昏迷过去。挂在她自行车前把上的钱包甩落在地上,一捆人民币(计5000元)甩出包外。李便将这捆钞票拾起,并将张攥在手中的钱包(包内还有5000元)夺过来,一并装进自己的旅行袋内。此事被骑车跟上来的王某看见,当王某询问李为何把钱包放进自己袋内时,李谎称他与张是一道去银行取款回来,王某未再深究。李在现场待了约5分钟,并帮助闻讯赶来的交警将张抬上汽车,然后离去。张因伤重抢救无效,当日下午死亡。李将1万元中的2000元用于买书和吃喝,余款存入银行。后因公安机关追查张万元巨款的下落,李闻讯后害怕受到处罚,便将8000元存折送到某市交警队,并交代了事情经过,表示愿意退赔2000元,接受公安机关处理。


正确答案:
被告人李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在对其量刑时,应重点考虑以下情节:被告人李某犯罪时未满18周岁,应从轻或减轻处罚;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第9题:

叶某将自有房屋卖给沈某,在交房和过户之前,沈某申请预告登记,此时叶某又偷偷与王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沈某得知,到叶某家大闹,于是叶某安抚沈某说还将房子卖给他,当天就带沈某去办理登记,在登记时与工作人员串通,过户完成后,房屋所有者的姓名改成了王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因为沈某申请了预告登记,叶某与王某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 B、沈某可申请更正登记
  • C、沈某可申请异议登
  • D、沈某取得叶某同意后,即可向有关单位申请更正登记

正确答案:B,D

第10题:

2006年6月5日下午,“时代超市”雇用的外地民工沈某在搬运货物时,不慎将顾客刘某的衣服碰脏,两人发生争吵。刘某用购买的衣架砸向沈某,引起群众围观,超市经理齐某欲将双方拉开,刘仍用拳击打沈面部,齐某遂电话报警。派出所民警到现场后,让沈某先去医院看病,第二天与刘某一起到派出所处理。6月6日,沈某与刘某到派出所,沈将县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软组织挫伤)、病历、医疗费单据等交给办案民警,民警称工作忙,改日再作处理。6月7日、8日、9日,沈某多次到派出所要求处理,民警都以工作忙为由推托。7月10日,民警通知双方到派出所调解。沈某不同意,民警称:“不同意调解也行,但医疗费恐怕你一分也拿不到,这事也无法处理。”沈某只好接受调解。调解中,刘某否认拳击沈面部,不同意赔偿沈的医疗费。经民警向齐某及围观群众调查,证实了刘某的违法行为,刘才同意赔偿沈某医疗费等费用共计1000元。沈某即与刘某签订了治安调解协议,但当场没有支付赔偿金。事后沈某多次找刘某追讨赔偿金,刘某以种种理由不履行协议。7月20日,沈某找办案民警要求对刘某进行处罚。民警以已调解,公安机关无法处理,建议沈某去法院起诉刘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指出公安机关处理本案时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公安机关处理本案时存在的问题:
①沈某多次到派出所要求处理,办案民警推诿、拖延,案发超过一个月,才通知双方到派出所处理,处理不及时。
②行政案件办理期限为30日,本案超过办案期限。
③沈某起初不同意调解,办案民警以“不调解拿不到医疗费,案件无法处理”为由,使沈某被迫同意调解,违反调解自愿原则。
④当刘某对打人事实提出异议时,公安机关才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属于取证不及时,应在案发后及时调查取证。
⑤达成调解协议,刘某不履行,公安机关应对刘某依法进行处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