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某,男,1983年10月2日出生。1997年10月3日,梁某在

题目

梁某,男,1983年10月2日出生。1997年10月3日,梁某在一酒家门口见一醉汉被众人围观,便上前自称是醉汉的表弟,用三轮车将其拉至僻静处,趁醉汉还在酣睡中,将其装有10万元巨款的密码箱拿走,梁某的行为已构成抢劫罪。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梁某与好友强某深夜在酒吧喝酒。强某醉酒后,钱包从裤袋里掉到地上,梁某拾后见钱包里有5000元现金就将其隐匿。强某要梁某送其回家,梁某怕钱包之事被发现,托辞拒绝。强某在回家途中醉倒在地,被人发现时已冻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C.梁某对强某的死亡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D.梁某对强某的死亡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AD

第2题:

梁某为本人购买了一张分红寿险保单,60岁满期,受益人是他的女儿,以下关于此保单不正确的处理是()

A.梁某在1年后退保,退保金中不包含红利

B.梁某在3年后不幸得病身故,他女儿获得该保单的保险金及累积红利

C.梁某在60岁保单满期给付时,获得该保单的保险金及累积红利

D.梁某在60岁前,每年获得该保单的分红


正确答案:A

第3题:

康某出差将6岁的儿子小军委托邻居梁某照看。一日,小军将隔壁的小孩打伤,花掉医药费近千元。这一损失应由谁承担?()

A、由梁某承担,可责令康某适当赔偿

B、由康某承担,若梁某有过错的,梁某负连带责任

C、由康某承担,梁某承担补充责任

D、由康某与梁某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B

第4题:

梁某在某国有公司任行政办公室主任,通过该国有公司的集体研究,由梁某负责销售该公司开发的某大厦的商品房。梁某在没有违反公司规定的最低销售价格的前提下,隐瞒实际的售房价格,占有售房合同价和实际售房价的差额价款,共计25万元。如何评价梁某的行为?( )
A.因梁某没有违反公司规定的最低销售价格,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不构成犯罪
B.因梁某所销售的商品房属于国家的公共财产,实际售房款应全部归公司所有,其行为构成贪污罪
C.梁某侵占的只是各购房户的私人财产,并没有侵占公司的财产,不构成贪污罪
D.各购房户交给梁某的现金没有归梁某所在的公司管理、使用,不是公司的财产


答案:B
解析:

第5题:

某年夏天,在广州市某街头,女子梁某手提一包前行,突然一辆摩托从梁某背后飞驰而来,摩托由赵某驾驶,李某手持一利刀乘坐其后,李某在摩托逼近梁某时,伸刀割断梁某的手提包的一根提带,便向前猛拽,梁某誓死护包,于是梁某在摩托的牵引下被拖行五米,李某心急,照梁某手上狠下一刀,梁某的手提包被夺走,梁某起身而追,追行二十米,发现自己右手胳膊已不见,遂倒地。路人王某、黄某、夏某、上官某等目睹全程,并未施救,10分钟后由一位中山大学一年级学生艾某拨打“110”后,梁某获救。对此,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是哪些?

A、该事件反映出王某、黄某、夏某、上官某的法律意识淡漠、道德良知丧失

B、王某、黄某、夏某、上官某有拯救梁某的法律义务

C、李某和赵某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而非犯罪

D、艾某的行为是公民意识的体现


BC

   【考点】本题的考点是法律意识和道德、法律义务、违法行为和犯罪。

   【解析】见死不救对于没有特定互相救助义务的人(如父母子女、配偶等亲属)是违反道德规范而不是法律规范的行为,所以路人王某、黄某、夏某、上官某并没有拯救梁某的法律义务,故B项表述错误。广义的违法,指所有违反法律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狭义的违法行为。狭义的违反,也可以称为一般侵权行为,包括民事侵权行为和行政侵权行为。本题中赵某和李某的行为明显有可能是共同犯罪,(若不考虑李某的后续行为)他们俩至少在抢夺罪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很明显C项的表述是错误,他们俩的行为是犯罪行为,C项应当入选。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王某、黄某、夏某、上官某在该事件中对于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无动于衷,冷漠旁观,是对社会、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法律意识缺失的表现。道德在本质上是良心和信念的自由,因而在强制力上是内在的,见人有难从而进行尽力的援助是社会公德的体现,王某、黄某、夏某、上官某从自己私人利益出发,不对梁某进行有效的营救,是背离社会公德的,是道德良知的丧失,A项表述正确,不应当选择。艾某在发现梁某受伤后,拨打代表公权力的“110”对梁某进行拯救,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良好行为,是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表率,体现了参与社会、维护社会的公民意识,D项表述也是正确的,不应入选。

 

第6题:

如果本案中,甲公司与仲裁员梁某存在下列哪些关系时,乙公司可以申请梁某回避?( )。

A.梁某是甲公司代理人的近亲属

B.梁某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C.梁某私自会见甲公司的代理人

D.梁某接受甲公司的礼物


正确答案:ABCD
《仲裁法》第34条规定:“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第7题:

王某将自由房屋一套出租给赵某,租期2年。1年以后,王某由于急需用钱,欲将该房出售,赵某表示不买。王某遂将该房屋卖梁某,并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梁某遂要求赵某退租。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赵某有权租赁期限届满

B.因租赁期限未满,梁某尚未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

C.赵某有权继续租赁该房屋,但必须与梁某重新签订租赁合同

D.王某与梁某的买卖合同无效,但梁某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


正确答案:A

本考点是租赁合同及其有着效力问题。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意见》第119条的规定,“承租户以一人名义承租私有房屋,有租赁期内,承租人死亡,该户共同居住人要求按原租约履行的,应当准许。私有房屋在租赁期内,因买卖.赠与或者继承发生房屋产权转移的,原租凭合同对承租人和新房主继续有效。”所以赵某有权租赁该房屋直到租赁期届满。《合同法》第229条规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A。

第8题:

吴某系某通讯社主任编辑。某年3月,与前来内地采访的境外记者梁某认识。同年10月,在梁某的利诱下,吴某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送审稿(绝密)私自复印一份,并将该报告交给梁某。梁某将此报告全文传真回境外某报社。次日,该报社全文刊登了该报告。事后,梁某付给吴某人民币五万元。本案中,吴某的行为违反了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应当被追究法律责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对

第9题:

梁某进门时的动作说明梁某(  )。单选

A 、 有强迫行为
B 、 有多动症
C 、 不想就医
D 、 害怕

答案:A
解析:
强迫是由自我强迫与自我反强迫所造成的内心冲突,表现为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

第10题:

郭某和梁某因房屋所有权纠纷欲提起诉讼,则对该案件享有管辖权的法院是( )。

A.郭某住所地法院
B.梁某住所地法院
C.房屋所在地法院
D.郭某和梁某协议的法院

答案:C
解析:
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