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一词中的“唇”和“齿”最初指代的是虞国与虢国两个国家。

题目

“唇亡齿寒”一词中的“唇”和“齿”最初指代的是虞国与虢国两个国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晋献公欲假虞国之道灭掉虢国,虞国哪位大臣以唇亡齿寒之理劝谏虞君的?


参考答案:

宫之奇


第2题:

宫之奇是哪个国家的()

A.卫

B.宋国

C.秦

D.虞国


参考答案:D

第3题:

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答案:C

第4题:

<方丈>一词最初与下列哪项有关?()

  • A、戒尺
  • B、佛仗
  • C、房间

正确答案:C

第5题:

“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利害关系密切,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损害,这个成语最初指代的是()之间的关系。

A. 两个物体
B. 两个人
C. 两个国家
D. 两个器官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唇亡齿寒源自我国古代典籍《左传》中的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意图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现在这一成语正是由此用于体现两个事物间的密切联系。故选C项。

第6题:

假虞灭虢的虞国跟春秋哪个国家有更近的血缘关系?


参考答案:

吴国


第7题:

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

A.散文
B.诗歌
C.昆曲
D.乐曲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阳春白雪》是春秋时期“乐圣”——晋国的师旷所作,是著名的古琴曲,战国时期成为楚国的高雅乐曲。“下里巴人”是战国时期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二者最初均指代乐曲。

第8题:

成语“唇亡齿寒”的“唇”和“齿”最初指代的是( )。

A.两个部落

B.两个民族

C.两个地区

D.两个国家


正确答案:C
唇亡齿寒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 谏日:“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冬十二月丙子朔,晋 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故“唇齿”分别指虞、虢两个国家,答案为D选项。

第9题:

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D.军人

答案:C
解析:
《阳春白雪》是汉族古琴十大名曲之一,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故选C。

第10题:

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

  • A、文章
  • B、画作
  • C、乐曲

正确答案:C